上海大學體育學院教授 陸小聰:
體育競技場是國家符號充分展示的場所,成為國家利益、民族精神展開競技角逐的場所。對于大眾體育而言,其象征意義則使得人們的個性得到釋放、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大眾體育具有符號消費的象征意義,即不同階層的人們通過選擇不同的體育運動方式,作為消費符號來顯示其階層的特征。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王琪延:
休閑城市與城市休閑不是一個概念,如果一定要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那么可以說雖然這兩個概念中都有城市和休閑兩個名詞,都與休閑和城市有關系,但是含義是不同的,休閑城市是一個城市總體的休閑性,而城市休閑是指城市中休閑的某一方面。
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 何建民:
我國旅游業正處在從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的重要階段,如何借鑒世界上休閑活動產業化經營的成功模式,使我國的休閑活動能實現大規模、高體驗、持續化經營目標,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而普遍的問題。
浙江大學生態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所所長 嚴力蛟:
休閑觀光農業即是一種值得欣喜的好現象,也有很多令人擔憂的地方。休閑觀光農業切記盲目發展和一哄而上,遍地開花式的發展,會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價格惡性競爭,為休閑觀光農業的有序發展留下隱患。
中國計量學院講師 顧興全:
現代科技革命帶來了生產效率的飛速提高,人們的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變革,休閑時間也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而迅速增加。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變革和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也必將產生深刻變革。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王建疆:
北宋時我國文人休閑活動最為發達的時期,這時的休閑活動具有獨休、群休、偶休和混休四種方式。并具有樂、逸、雅、俗、利、友六大特點和功能。從宋代的哲學、文學典籍中無處不能發現這種無處不在的休閑活動。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 馮革群: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旅游發展,很多游客的旅游動機和心理仍停留在炫耀身份的外在價值,缺乏內涵式的休閑體驗。中國游客出境的經濟能力雖然已經具備,但文化和心理素質的準備還相當缺乏,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中國對外營銷軟實力形象的初衷。
福建莆田學院體育系副教授 朱家新:
城市和農村具有不同的人文環境,決定了城市和農村之間休閑生活方式的不同。農村體育休閑活動可以借助民間信仰活動,既要尊重民間習俗,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注意保留和發揚其文化內涵,避免過分的包裝,失去了原來的特色。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院長 周毅剛:
休閑體育能夠促進人的正面情緒效應?!度龂萘x》中的周瑜和王朗,一個被氣死,一個被罵死,就說明了負面情緒的可怕。負面情緒像發酵的垃圾,會污染我們的身心及影響到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因此,健康人要善于向負面情緒說不。
天津體育學院教授、正局級巡視員 李宗浩:

從經濟系統角度來看,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融合了休閑體育產業和產業集群的理念和機制,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為基礎,以核心休閑體育產業為支撐,形成多層次、多結構的休閑經濟活動地域系統和體育企業戰略同盟,具有鮮明的產業集聚優勢和帶動輻射效應。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 朱立新:
一個成功的休閑場館能夠聚集人氣、吸引持續客流,把城市打造成了充滿人氣的文化娛樂中心,并極大豐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在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和文化品位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給整座城市乃至國家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華南師范大學運動與休閑學系主任 盧元鎮:
土地問題是中國經濟最敏感的問題。高爾夫成為貧富差距的社會標志,在社會出現動蕩的時候,足以成為一種口實,足以釀成事端。文化類型的沖突對高爾夫球產生的偏見,意識形態的差異對高消費生活方式的抵觸,社會腐敗的產對高爾夫的怪罪,都對高爾夫球在中國的落地形成離心力。于是,中國的政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對高爾夫球的抵制。
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員 閆萬軍:
隨著運動健身在我國成為一種時尚和熱潮,健身俱樂部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各俱樂部紛紛努力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運動康復與治療已成為俱樂部未來發展的新業務。許多客戶走進俱樂部,目的就是尋求自身慢性病的康復,或者有些客戶目的就是尋找一種輕松、健康的氛圍,以改善自己的情緒、釋放壓力。
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王進:
在社會體系中,同一性影響社會互動的形式,作用于個體的體育休閑價值觀。另外,由于體育休閑的發生是在社會體系中進行的,社會的互動結果增強個體對休閑機會的認知,當休閑機會的認知度增加時,人民對生活滿意度的評估就會提高。
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趙臣:
體育休閑已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普遍認為,人的休閑行為是一種追求享受的心理趨向,因而它與生活滿意度有著密切的聯系。休閑的行為主要激發于內在的動力,強化享受和滿足的體驗,促進心理滿意的自我評估,因此它能提高生活滿意度。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任慧:
隨著奧運經濟后續效應的不斷展開,休閑體育產業必將成為城市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伴隨居民閑暇時間的拉長,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和體驗式消費需求的增強,休閑體育消費也將成為城市居民的新寵。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編輯部講師 楊曉晨:
我國的體育休閑行業在日益國際化的大環境中不斷發展,國內休閑市場環境日益完善,目前國內本土企業與國外休閑體育組織相比,提供的服務項目單一,不能做到項目創新,提供的休閑服務價值鏈低下,這意味著國內體育休閑組織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講師 劉慧梅:
一座城市如果想要打造為“運動休閑”之城,其居民首先必須喜愛運動休閑,整座城市居民的運動休閑氛圍對“運動休閑”之城目標的實現非常重要。只有了解當地居民參與休閑的動機和制約因素以后,才能有針對性地促進他們休閑行為參與。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明德:
休閑是人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然休閑是一種生活方式,那么,人們在生活中對不同休閑的選擇就會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所以借助人們對休閑的需求,而形成的休閑產業和上述旅游業一樣,是一個邊際界限模糊的產業。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會展與旅游學院教授 姚昆遺:
休閑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觀念,休閑已經不僅是一種個體生活狀態,一種觀念,更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產業,這樣,大眾化休閑時代逐漸到來。國外有一種說法,進入休閑經濟時代,人民的消費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將與休閑有關。
南昌大學旅游規劃與研究中心主任 黃細嘉:
鄉村休閑盡管尚處于自發的萌芽狀態,但其彰顯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已展示出強勁的發展趨勢,不失為一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尤其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有效切入載體。然而,當前學術界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從鄉村旅游業與新農村建設的角度進行探索,很少站在鄉村休閑產業的角度來研究,視角稍顯寬泛。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 王婉飛:
通過建立鄉村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和發展鄉村分時度假,有利于信息資源的交流和特色品牌的推出。通過建立區域協作的鄉村旅游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平臺,達到淡旺季供求平衡,開辟農民新的就業門路,增加農民家庭收入,打造新型鄉村旅游品牌。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副教授 周永廣:
出于保護大運河遺產的目的,眾多城市也是千里運河的“復古”“仿古”大戰,靜態的歷史恢復較多,創意較少;國內沿運城市的景觀和風貌日趨同質化,大運河變得“神散形亂”。
魯東大學漢語言文學院教授 程勇:
休閑是一種“自由活動”,休閑時代是人民“普遍有閑”的時代,生命不再只有經濟學意義,而是可以享受和欣賞的。休閑時代也意味著休閑的市場化和產業化,休閑的各個環節都被納入市場,服從經濟運行的游戲規則,休閑產業也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形成休閑經濟,這是休閑在當代才呈現出來的面相。
浙江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孔令宏: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佛三家都有休閑的思想與實踐。儒家關注社會生活的倫理與政治,是一種入世的學說。佛教關注人的超越性的彼岸世界,是一種出世的宗教。它所談的理論與方法與休閑有質的不同。相比之下,道家及其繼承者道教與現代意義上的休閑更為接近。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游系教授 魏向東:
晚明時期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旅游活動最為興盛的時期,而且也是休閑旅游最為活躍的時期。社會思潮與生活方式的變化,求適的人生態度與休閑旅游行為的普遍,可為今天休閑旅游的健康發展帶來積極意義。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劉彥順:
經濟活動的實質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快感,是為了滿足人的感性需要的,在這一角度,審美活動與經濟活動恰恰是本質的一致,而不是一種偶然的結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於賢德:
休閑產業必須進一步深化對休閑活動的經濟特性的認識,高度重視個體生命在暫時擺脫勞作的基礎上,獲得生命的調適和滋潤是人的基本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經濟效益,向消費者提出全方位、高質量、有特色的服務,產業只有依靠這樣的“投入”,才能最后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產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鄭: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休閑”不僅僅是“不事勞作”,而且是一種放松的、擺脫了自己或被他人設計和控制的生活方式。生活和生命的意義,在“休閑”中得以自由地綻放異彩,人的身心的愉悅和享受,也在“休閑”中得到充分地實現。
天津財經大學體育訓練部講師 梁強:
生態休閑以生態美為對象,通過休閑主體欣賞生態藝術美,感知自然生態美和營造人工生態美,使休閑主題在參與充滿生命力以及和諧美的生態系統過程中,達到提升個性生態素質的目的。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黨委副書記 王玲玲:
休閑教育,是個體終生的、持續的發展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人均可獲得充足的休閑信息和自由選擇多樣化休閑活動的機會,進而去評估自我的休閑需求、訓練休閑技能、增進休閑認知、改變休閑態度、積蓄休閑能力,最后達到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的目標。
浙江教育學院教授 德村志成(日本)
快速的經濟發展之后,日本整個社會開始進入了高齡化時代,但同時所謂的休閑時代也隨之到來。喜愛休閑活動的人越來越多,而休閑產業也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發展迅速,其結果也對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程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