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在長期的醫療服務工作實踐中,經常接觸的服務對象,多數是農村婦女或進城打工的流動人員,尤其是45~55歲圍絕經期人員,這一群體人員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自我保健知識缺乏,加之生活壓力大,每天都忙于家務和生計,往往對自身健康重視程度不夠,部分人員等到醫院檢查時,有些已釀成大病失去治療最佳機會,給社會及家庭造成了很大傷害,所以我認為圍絕經期婦女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如今已逐漸為大家所接受的一個觀念是:預防疾病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圍絕經期(更年期)的婦女所呈現的各種癥狀由此而導致的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圍絕經期一般在45到55歲之間,由于激素的改變,絕大多數更年期婦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癥狀,如潮熱、心悸、恐懼、憂慮、情緒變化、記憶力下降、失眠、骨質疏松等。適應能力好的婦女,可以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但也有一部分人有許多癥狀,干擾了原來的生活及工作。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大多數婦女通過接受健康教育。了解有關知識,注意自我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就能順利適應和度過這一重要時期。
保健和健康教育的方式
1.口頭教育。根據圍絕經期婦女年齡偏大的特點,及她們的文化程度所存在的差異,對她們應盡量采取通俗的語言進行集中培訓,分批講課,個別指導,必要時給予合理用藥指導,以取得滿意效果。
2.正確對待。更年期是女性人生的必然,提高掌握保健知識,正確對待出現的各種癥狀,配合醫生治療,丟掉煩惱,心情舒暢,情緒樂觀穩定。注意個人衛生,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陰,預防生殖器發生炎癥。積極治療月經失調,特別注意絕經后的出血現象,一旦有異常情況,及時到醫院治療。選用不影響內分泌的避孕措施避孕。積極預防更年期綜合征,可在醫生指導下用雌孕激素代替療法,預防骨質疏松。圍絕經期是婦科腫瘤的高發年齡段,引起絕經后出血的良性病變包括老年性子宮內膜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還有絕經后宮內節育器久置不取,也可致子宮出血。雖然良性病變在絕經后出血中占有很大比例(約80%左右),然而生殖器官腫瘤較長見的子宮內膜癌、宮體癌、子宮頸癌仍是引起絕經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絕經后出血作為生殖器官惡性腫瘤重要而危險的信號,務必要高度重視,患者應定期接受婦科病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精力充沛精神飽滿。
3. 加強宣傳。將有關知識、常用藥的藥理作用、使用方法制成書面材料交給她們閱讀,同時利用板報、廣播等工具大力宣傳,使社會、家庭加以重視,對圍絕經期婦女加強保健。
4.效果
通過對206例婦女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調查,結果顯示,擁有圍絕經期知識的人數比例由20%上升到92%,能堅持定期體檢的比例由6%上升到48%,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骨質疏松癥及老年性陰道炎的發生,提高了圍絕經期婦女的生活質量。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好形勢下,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也不斷變化。婦女工作要積極組織更年期婦女做好婦科病普查工作;大量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積極下鄉,開設婦科病保健門診;使每個婦女在我們醫護人員關懷下,順利平安度過更年期。使社會更加和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