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說,十幾年前她剛來濟南的時候,經過八一立交橋,別人告訴她“這是濟南的十大景觀之一”,剛從上海來到濟南的她內心很是糾結,那種心理落差是可想而知的。現在,說起曾經的“濟南十大景觀”,未必有多少濟南人能想得起來。
1989年7月,濟南市相關單位聯合在全市市民中開展了投票評選“1978-1988泉城十大景觀(建筑)”的活動,依據最終得票多少,確定前十名為:八一立交橋,山東省體育中心、黃河公路大橋、解放紀念閣、環城公園、舜耕山莊、舜井商業街、五龍潭公園、燕子山住宅實驗小區、齊魯賓館。這十大景觀以造型優美,工程質量優異,與周圍環境和諧而著稱,較集中地反映了改革開放10年來濟南城市建設的變化和發展。
歲月的鐘擺滑到今天,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借用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的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真是換了人間,一個人如果一覺睡了三十年醒來,肯定不認識這個國家了”。濟南,這個中國的二線城市同樣如此。一些當年的景觀在現在看來已經再普通不過了,就像八一立交橋,現在再說是十大景觀,好多人都會不解,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眼光也變化了。
八一立交——曾經的十大景觀之首
現在看來并不起眼的八一立交橋,當年之所以入選泉城十大景觀,其主要原因是,它是濟南市規劃建設的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

1988年8月8日,八一立交橋竣工,地處經十路與大緯二路交叉口,由緯二路高架,中層非機動車人行道、經十路下穿式地道和四條匝道組成,通車后大大緩解了市區交通壓力。在后來的十多年里,八一立交成了濟南的一座標志性建筑。外地客人來了,濟南人總會熱情地提議,“去八一立交橋看看吧,夜景特別美”。
上了年紀的濟南市民可能會記得八一立交橋建成前這個路口的模樣,過去老濟南習慣稱這里是“轉盤”,因為以前這里有一個高低不平的小土丘,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上世紀50年代末,土丘被鏟平,代之以直線交叉的十字路口,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這里越來越擁擠。1981年政府建起了新的環島轉盤,最大通行能力達到2000輛/小時,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快又不適應交通需求了,當年堵車最嚴重的一次向東到虹橋(現體育中心附近),西堵到五里牌坊,南至英雄山,北達經七路,上千輛汽車排起了長隊。為此在1988年政府規劃建設了八一立交橋。
如今隨著北園和燕山兩座現代化立交橋的建成,八一立交橋在外觀上越來越不起眼,但它的重要性卻一如往昔。
燕山立交——“城市第一橋”
2003年,被譽為“省城一號工程”的燕山立交橋竣工通車,這是309國道濟南東出口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濟南東部經十東路二環路交叉處,是濟南東部的主要交通樞紐,線條流暢,氣勢宏偉的燕山立交,設計為半苜暢、氣勢宏偉的燕山立交,設計為半苜蓿葉半定向型五層至通式立交,占地401畝,最高點28米,有兩座主線橋和8座匝道橋,橋梁總長7812米,總投資2.74億元,是山東省實施的“濟南5年大變樣”重點工程,同時也是山東省內第一座城市互通立交。
在燕山立交建設之前,東部交通擁堵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隨著濟南經濟建設的發展,特別是濟南繞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市區交通流量迅速增長,東部地區發展尤其迅猛,而城市道路的建設卻相對滯后。經十路與二環東路路口,道路堵塞、車輛亂作一團,成了濟南城市東出口的交通瓶頸。
2002年1月22日,濟南市城市建設現場辦公會將國道309線拓寬改造工程作為實施濟南“五年大變樣”的重點項目確定下來。其中燕山立交作為國道309線改造的二期工程,開工建設。據說竣工之后,燕山立交每天都要接待不少參觀者,有些市民特意從城市的西部,北部趕過來,就為了一睹“城市第一橋”的風采。
沿經十路往東走到二環東路的交叉口就可看見燕山立交橋,這里是東、南兩個方向進入濟南的重要節點和大門,門面形象是燕山立交橋形式的第一個功能。從立交橋上駛過,可以南觀千佛山、燕子山、鰲角山等連綿諸山,北觀燕翅山、五頂茂嶺山、山航大廈,東西可望經十路。燕山立交橋本身也在綠化上下足了功夫,草坪四季常綠,重要的節慶日也會擺放各種顏色的盆花。
北園立交——“最”字當頭的新地標
連通濟南的高速公路越來越通暢,但每次進出市區卻要用上一個多小時——經常出差的人們對此都深有體會。隨著北園立交橋的開通,這種抱怨變成了歷史。
北園立交橋是山東省設計標準最高、建設規模最大的城市互通立交,它在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方面,創造出了山東省路橋建設中五個“第一”。
北園立交橋鋪設的瀝青路面看起來非常粗糙,這是山東省在路橋建設中首次采用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瑪蹄脂碎石路面(SMA),是目前全世界橋面防水中新型的路面結構。小半徑,大跨徑預應力曲線梁橋的設計,是山東省首次應用的新技術,使得北園路的中心不會出現一個橋墩,節約了地面空間,為接下來的交通改造留足了空間。立交橋全線護欄采用的是不銹鋼復合管,另外,護欄還采用了向內彎曲的防撞設計,大大減輕了交通事故中車輛損壞程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北園立交橋跨裕興化工廠東、西分廠,此處的水質和地質經實驗證明污染嚴重,為保證該處橋梁的使用年限,從小清河到高速公路收費站這一段大約700米采取防腐技術處理,這在山東省也屬首次。
北園立交橋和順河高架路北延工程通車后,濟南市內交通和高速公路網形成一個整體,在濟南市城區第一次實現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對接。南來北往進出省城的車輛都可以直插濟南鬧市區,時間大大縮短,特別是北京和青島等方向的車輛更可節約半小時以上。
城市立交橋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志。它用空間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車流的沖突,使城市交通網的車輛暢通無阻。立交橋可謂城市發展史上令耐人尋味的重要細節,它是城市發展的晴雨表,所有的立交橋無一例外地和城市人氣最旺的地區相連接,它帶給城市的不僅是交通效率的提高,還有更多的城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