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寬闊的經十東路,進入充滿科技魅力的濟南高新區,一座氣勢宏大的建筑便闖入人們的視野,這就是齊魯軟件園的標志性建筑——創業廣場,創業廣場孵化大樓直徑達400米,大樓內部圍合了占地120畝的景觀公園,據說是迄今為止亞洲最大的環形建筑。作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濟南市信息產業的中樞神經,齊魯軟件園當之無愧的成為濟南高新技術的地理坐標。
這個由產業、教育,生活、休閑娛樂四個功能區組成的園區,是中國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軟件園,而軟件園內占地1000畝的齊魯軟件學院擁有目前山東省最大的教學樓。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借鑒國外的經驗,提出了發展軟件園的思路。2000年7月,國務院發布《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中國軟件產業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齊魯軟件園應運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11月成立的齊魯軟件園,當年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專家按照“山、水,綠,園”的設計理念做了整體規劃,采取產業小區的建設模式,由建筑專家統一規劃,入園企業按規劃建設廠房,使整個園區保持了統一的風格。1997年3月齊魯軟件園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
2001年,齊魯軟件園面對47家實力雄厚的對手,躋身首批10家國家軟件產業基地:2006年“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三塊“國家金牌”相繼落戶濟南,“濟南軟件”再次引起世人的關注。
《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的定義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是指國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軟件產業已具備相當基礎和規模的地區,重點建設以發展軟件產業(含集成電路設計業)為目標,以從事軟件開發、生產、服務和出口為主要任務的產業基地。軟件園有三大作用,即引導、聚集和培育。換句話說,就是“環境宜人,資源優化”。

規模宏大、環境優美、建筑出色、基礎設施齊全,這是齊魯軟件園給人們的印象。而處于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段,依山傍水,而濟南市城市東擴的規劃,使得此處的土地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開發價值。
作為軟件企業的孵化器,齊魯軟件園在推動濟南信息產業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聚集了濟南80%以上的IT企業。在齊魯軟件園孵化大樓內,有一個被稱為“時空隧道”的技術支撐平臺。這個平臺由面向行業應用、面向核心技術、面向質量控制的三個開發實驗室及基本的網絡支持環境組成,能滿足軟件企業開發、測試以及開發過程管理等多種需求,能同時為300家軟件企業提供服務,是國內目前軟件行業系統最強,水平最高的技術支撐平臺。長期以來,國內軟件行業散兵游勇孤軍作戰,技術投入不足,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單個企業要想上這樣的技術平臺,動輒幾千萬、上億元的投資常令其望塵莫及。齊魯軟件園投資建設這樣~個技術平臺,并為入園企業提供免費服務,使一些入園的小軟件企業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一夜之間與知名大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山東省內乃至全國各地的軟件企業紛紛入駐齊魯軟件園。迄今為止,孵化的規模以上軟件企業達到500多家,入住率高達80%以上,包括國際知名的IT企業,如微軟,NEC軟件、松下,日立、中興等。
2007年,山東動漫游戲產業基地落戶齊魯軟件園,國家級動漫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落戶泉城,不僅標志著濟南市動漫產業走上了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也意味著濟南將會成為周邊動漫企業和尖端人才的聚集地,在濟南動漫企業面前鋪就了一條前景廣闊的跑道。
齊魯軟件園讓濟南這座古城和科技發生了深刻的化學反應,讓濟南成功升級。依據當前濟南市發展的總體規劃:沿經十東路南北兩側全長約3.7公里,將容納金融商貿總部基地,創意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基地,IT產業基地。 “ICT總部基地”、服務外包大廈和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等七大基地……這里將成為體現濟南市現代化城市風貌的中心區域,齊魯軟件園也將成為濟南現代服務業經濟的一個代表符號,承載濟南東部發展的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