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遼寧省相關辦案人員趕赴阜新市公安局,宣布該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王曉剛“暫時停止工作”。隨后,王曉剛被帶走。王曉剛的父親正是已被判有期徒刑8年的阜新市原市委書記王亞忱。
此前,王亞忱的女兒、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王曉云,因涉嫌徇私枉法犯罪被判3年徒刑。王亞忱的另一個兒子王曉軍,因犯虛報注冊資本罪二審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半。至此,在阜新曾顯赫一時的王亞忱官員家族就此謝幕。
王亞忱官員家族的謝幕,留給人們一個關于退休官員如何監管的問題。
在打破干部終身制的大背景下,“誰來監督退休高官”,的確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王亞忱案的發生,又給這一問題增添了緊迫性。不過,在筆者看來,退休高官的監督問題,不乏特殊性和規律性,應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但卻不宜簡單地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本質上講,權力異化、缺乏監督或監督虛置、違法成本低,是各類官員腐敗的共同根源。退休官員腐敗往往來源于現任官員腐敗。因此,規范現任官員的權力,消除權力腐敗空間,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嚴格規范監督現任官員權力:壓縮退休高官“權力磁場”的前提
就王亞忱案而言,嚴格規范和監督現任官員權力,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權力行使尚存巨大的尋租空間,權力規范行使的程序和監督機制虛無或虛置,濫權、亂權甚至違法行使權力現象比較普遍。已經退休多年的“王書記”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人送入監獄,可以“指鹿為馬”將他人企業據為己有。王亞忱案涉及諸多政府部門,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竟然僅因為“王書記讓這么辦”就違規為其辦理了一些手續。
那么,為什么這些違法行為都能夠順利實施,沒有被社會公眾和監督部門及時發現呢?顯然,這與政府權力行使的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監督缺位有著極密切的關系。既然權力不能在陽光下運行,那么必然藏污納垢,違法行為不易被發現、被懲處,給官官相護提供了有利土壤。在王亞忱案中,除了其幾個子女因為觸犯刑律而受到懲處,我們還沒有看到哪個部門的哪個工作人員,因為濫用權力而受到懲處的報道。權力違法而得不到懲罰,甚至還可以從違法中得利,無異于支持和慫恿這種行動。
當然,談到現權尋租,我們也不能不提及王亞忱在位時的權力監督問題。據報道,王亞忱退而不休,在阜新一言九鼎,和他在阜新為官多年、人脈深厚密不可分,也和他兒女身居要位有直接關系。王亞忱在阜新市做了多個機關的“一把手”,親手培植和提拔了不少的“自己人”,特別是把自己的子女放到關鍵部門的關鍵位置上。為什么當初王亞忱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插“自己人”,隨心所欲地布局自己的家庭勢力,首先與現行監督制度面對高官時的“軟骨癥”不無關系。
二是地方高官特別是“一把手”,在缺乏有效監督的同時,毫無限制地在一地長期任職,有利于其安插“親信”,營造人脈關系,助長了其飛揚跋扈、說一不二的氣焰,給本來就薄弱的監督帶來更大難度。事實上,王亞忱的子女身居阜新市政法部門要職的便利,恰恰成就了與其父的利益共同體,也為王家徇私枉法、打擊報復提供了條件。
三是我國對官員權力的監督還缺乏一套釜底抽薪的制度,這就是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因為沒有這一制度,所以我們無法掌握官員財產的來源及其增減,致使腐敗官員通過權力尋租獲得的財產無法被及時發現并制止,必然助長權力尋租之風。而在法治健全的國家,這方面的制度是非常完備的。而反觀我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卻是“千呼萬喚不出來”,使我國反腐敗工作受困于無兜底制度,也使個別貪官斂財肆無忌憚。
總之,高官退休后,“人走茶不涼”,主要是我們還沒有把現任官員的權力行使規范好、監督好,在許多方面還存在真空。將現權腐敗壓到最低限度,才能最有效地壓縮退休高官的“權力磁場”。
治本之策:完善退休官員從業限制制度,充分消解“權力磁場”
不可否認,規范官員權力行使,增強其抗干擾能力,是防止退休高官利用“權力余威”,謀取不當或非法利益的重要環境因素。換句話說,如果現任官員都能夠嚴格依法辦事,拒絕私情,違法必究,就會在退休高官與現任官員之間構筑一條隔離帶,有效減少退休高官腐敗。但這多少帶有理想化的成分。因此,防止退休高官腐敗,不僅要從現任官員處著手,而且還要切實約束退休官員的腐敗欲望。最佳方式就是建立健全退休官員從業限制制度,讓不同級別的高官在退休后受到與其權力范圍相適應的從業限制,以充分消解“權力磁場”。
在這一點上,《公務員法》已有相關規定。但仔細研究后就會發現,《公務員法》第102條的規定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不僅由于對象范圍不明,無法規范像王亞忱這樣的“一把手”退休高官,也因為執法主體的弱勢而無法將這一規定真正落到實處。
顯然,法律條款并沒有專門針對地方“一把手”官員進行從業限制,現有法規很難適用于類似王亞忱的大批退休高官。因為對這些官員來說,我們很難判斷某些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是否“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相關規定必然形同虛設。
從性質上說,這已不是官員任用不當問題,而是直接涉及到社會公平能否實現的嚴重違法問題,必須由政府監察機構甚至是法律監督機關來具體執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現行法律的缺陷,給王亞忱之流的退休高官腐敗留下了可乘之機。因此,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完善退休官員從業限制制度,擴大從業限制的范圍,合理確定執法監督主體,從而避免類似腐敗案件的再次發生。
(摘自《大家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