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當代設計中“性感”設計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類,分析了性感設計這一現象存在的原因及其社會影響,并對性感設計中應把握的“度”展開了討論,提出了性感設計應該體現真、善、美的和諧統一的原則。
[關鍵詞] 性感設計 性元素 社會影響
在當代,受后現代思潮的沖擊影響,蘊含性元素的設計產品層出不窮,那么,什么是性、性感及性元素?什么又是性感設計?關于“性”與“性感”中華大字典里對其定義為:狹義上是指有關生物的生殖或性欲有關的,如性行為、性知識,稱之為“性”;而富有性的誘惑力,能引起異性情欲的,如性感服飾,稱之為“性感”。而性元素一般包括是人的臉、頸部、胸部、生殖器、腿部、整個身體以及性行為、性知識等。這樣,我們不難理解,性感其實就是人通過對性元素的認知,而引起的一種心理反應。簡言之,就是對有關性的東西的一種感覺。
因此可以說,“性感設計”即是通過設計將設計對象的特質或性能與性或性暗示混合在一起,吸引人的注意力并產生愉悅感的一類設計。應該說性感設計是情感設計內容的一部分,情感設計在價值判斷上就是其產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悅,讓受眾喜歡這個產品,讓人覺得高興、有趣。情感設計需要設計師準確把握人的心理和情感因素,設計出人們從內心喜愛的產品。
性感設計也有人稱之為情色設計、色情設計或情欲設計,這樣的命名未免讓人感到有些貶義。“性感”本屬于中性詞,對設計過程中通過性元素表達其情感的設計稱為“性感設計”是比較科學的。
一、性感設計的分類:
性感設計就設計手法來說,主要是設計師在設計對象中對性元素的一種應用,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可以把受眾接觸到性感設計分為以下三類:
1.性元素暗示設計
性元素暗示設計是在設計中沒有采用性元素的直觀形象,而通過利用與性有關的色彩、形式、線條、材質等來隱晦表達,給人一種“曖昧”的感覺,即設計師采用暗示手法將性元素作為表達符號,依附在自己產品的形式上。
維也納建筑師漢斯·霍萊茵(Hans Hollein)經常用拋光金屬板裝飾建筑物,故被人稱為“超感覺主義”,然而在Schullin珠寶店,他卻用裂紋線將研磨得光亮如鏡的花崗巖石斷為兩片,以此向完美的高精技術質疑,有人認為其裂口形狀包含隱隱約約的“性”的含義。同時也體現了完美與殘缺是矛盾的統一。
解構主義設計大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北京規劃展覽館四層的“外來家居”設計作品中,向北京市民展示了她超凡的“流線”設計,整體呈流線形和粉紫色彩。“流線”以完成時態凝固在人們眼前,暗含女性的性別指向,顏色也同樣如此,粉紅、粉紫的顏色在燈光下營造出一種詭譎的氣氛,包含著誘惑、柔弱,還有一種膠質的凝固感。生活是感觀的,所以扎哈的未來家居讓人瞬即調動感官。對她的“未來家居”,有很多人稱之“性感”。(如圖1)
2.性元素抽象設計
這類設計將性元素抽象變形,采用抽象手法,提取性元素的主要特征,應用于設計產品中。如磯崎新設計的群馬縣美術館門廳的墻面,其開口形狀是馬莉蓮·夢露的露裸像軀體的剪影輪廓,而他最初對馬莉蓮·夢露曲線的應用是1966年設計的曲線型的膠合木板椅子。
3.性元素直觀表達設計
設計師將性元素直接應用于自己的設計作品中,給受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如荷蘭設計師馬里奧·菲利波恩向公眾展出了一組外形奇特的家具產品,這些木質家具融入了女性的形體特征,將木料雕刻和人體雕塑藝術結合在了一起。他的代表作包括雙乳形狀的小壁柜、用三雙女性美腿支撐的新聞采訪臺等。(如圖2、圖3)
二、關于性感設計的目的性分析
1.從設計師的角度看性感設計
當代,職業設計師逐漸從藝術家、工程師、技師中分離出來,他們一般仍愿意將設計視為一種藝術創作,通過設計作品表達他們的思想和藝術情感,因此他們的設計作品個性化強烈,其中不乏性感設計作品。
另一方面,設計大都圍繞著“問題的求解”與“目的性”的達成,并與需要、動機密切聯系,所以設計師又不能將設計看作單純藝術創作,所以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用性元素也是一種功利性、目的性的表現:(1)針對消費者的需要,性感設計產品首先給人們一種新奇感,而新奇感正是人類最本能的情緒之一。(2)性感設計最初是有意識地利用“情感激發”作為手段,從而使人對設計產品產生愉悅感,如美女廣告、美女香車……等,更易喚起潛在的消費動機,使受眾對設計產品產生正面評價,從而導致購買行為。(3)把性元素與更深刻的社會意義相聯系,從而激發受眾更高層次的情感,如審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等。
2.從受眾角度來看性感設計
對于設計作品,人們最直接的感受多來自直觀的感知,反映最為本能的是內臟和身體的變化,例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流汗、顫抖等,這些情緒包括了對使用物和環境最直接的情感體驗,如性、鮮艷的色彩、恐怖的畫面等。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情感是一種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釋放過程,而能量的釋放會伴隨著特定的體驗和表情。即,能量的釋放會轉化為行為的動力。性對于人類來說,一直是較隱蔽的,這種被壓抑的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也需要釋放,而性感設計正激發了人們的本能情感,驅動人們產生購買行為。這也就是說,觀眾接受了含性元素的設計產品。
三、關于性感設計的社會影響
菲利波恩以設計各類情色家居產品而著稱。公眾對菲利波恩的這一藝術創意褒貶不一,有人稱之為庸俗的色情作品,有人稱之為藝術實用化的成功典范。可以說,他本人更多的是在關注藝術創造,而非商業價值,但是這些家具卻很少有人問津,也就是說,它的市場價值并不高。而對于日本建筑師磯崎新的作品,人們認為情欲主義是滲透在磯崎新設計作品中常見的因素,并且被披上各種不同偽裝形式的外衣。因此可看出,應用性元素的設計一般都被冠以“色情”。那么,怎樣來看設計中出現的性,或者稱之為色情的元素,
首先,從設計產品含有藝術性的角度來看,作為藝術設計元素的“性”在藝術創作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及其意義,應該完全服務于藝術的自由創作原則,不應以藝術以外的其他范疇和原則來約束。所以,嚴格地說,在藝術設計中,即使是出現“性”的元素,也應該同具有濃厚道德倫理色彩的“色情”概念劃清界限。
但從設計倫理來看,性感設計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性是生命之本原,是崇高而又美麗神圣的,但同時,性又常常被認為與邪惡、荒淫、低俗聯系在一起,這又必然使性與道德難以完全隔離開。
那么,性感設計應把握怎樣的“度”呢?
在性感設計中,性元素的應用究竟到達什么樣的程度?是人的臉、頸部、胸部、生殖器、腿部、還是整個身體?而在當代社會,我們稱之為道德的、健康的“性”,是科學意義上的性知識和性體驗,如性知識的普及,以及維護和發展正統的社會秩序的性的有關言論行為等,而違反科學“標準”的有關性的東西,常被視為是擾亂社會秩序,違反社會法律的,就是非道德的。藝術地表現性與人體和對下流色情的描寫,應該說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許多優秀的現代人體藝術作品,表現了人被性欲煎熬的饑渴、焦灼;人體內激蕩的,噴薄欲出的生命能量;人與世界無奈、多元的復雜關系;以及由此引起的視覺審美……。而色情并不關心這些,他們認為把肉體和鑒別性別的身體器官“優美”地表現出來就夠了。
另外,設計師試圖迎合用戶即消費者的需求時,必須同時兼顧三重人格的需要,許多設計為了提供對“本我”的吸引力,在設計中利用“性的暗示”或其他一些欲望的吸引,但如果過分強調這一層次,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超我”和“本我”的排斥,使其產生焦慮和猶豫不決。所以,在性感設計中,不論是金錢至上,還是奇趣心理,它應該是表現真、體現善,這樣才可能獲得美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柳沙編:設計藝術心理學. 清華大學出版杜,2006、7
[2]高宣揚:后現代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杜,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