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當前跨國公司關注當地的產業配套的現狀出發,提出通過各地產業生態鏈的建設,整合和延伸浙江省塊狀經濟的產業鏈,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時機,吸引跨國企業的嵌入,從而使產業集群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最終形成國際招商引資中基于浙江省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優勢”。
[關鍵詞] 產業集群 產業生態鏈 全球價值鏈 招商
中國加入WTO后,改變了我國引進利用外資的現狀,對浙江外資引用的流量和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浙江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利用外資面臨新的戰略任務。地處長三角的有利區位和國際性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的格局,跨國并購成為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通過提升產業生態鏈的層次,發揮產業鏈優勢,吸引跨國企業的嵌入,使之成為我省吸引外資的亮點,拉動浙江省的招商引資。
一、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鏈的概念
1.產業集群的概念
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這種集聚有助于優化要素供給、完善產業配套、提高市場效率、塑造區域形象,進而形成區域競爭優勢。浙江省的“塊狀經濟”就是典型的產業集群現象。
2.產業生態鏈的概念
產業生態鏈是指同一行業或產業中的上下游企業通過具體分工、緊密合作形成的一種鏈條式關系。它可以將行業或產業中眾多不同角色的企業有機聯系起來,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提高整體效益。產業生態鏈強調的是兩個環節之間的鏈接與交互,注重的是產業內部各種資源的流動。通常意義上,產業生態鏈形成的生態網絡由企業的目標客戶群、股東、下屬企業、控股企業、合作伙伴、技術支持部門、行業交流協會、原料供應商、渠道經營商、上級部門、產業聯盟組織、相關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公眾媒體等構成。我們用生態兩個字來詮釋這種關系,主要在于產業內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共存共贏、相互之間不能或缺的關系,一旦關系缺失,都將損害到該系統中的其他角色的收益,這就如同自然界形成的天然生態鏈與食物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二、加強產業生態鏈建設的作用
在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加強產業生態鏈建設的重要作用有:
1.吸引投資、聚集企業的作用
近年來,影響招商引資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原來的優惠稅收政策、土地政策、廉價勞動力的供給,而是產業本身的配套性上,產業鏈是建立在產業內部分工和供需關系基礎上的產業生態圖譜,產業鏈包括垂直的供需鏈和橫向的協作鏈(浙江省的產業集群以水平橫向協作鏈占主導地位)。良好的產業生態、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和支持能力,可以使跨國公司大大降低經營活動的物流成本,從而大大地提高資本運營效益。目前,產業鏈的發展程度亦即產業的配套性,已經成為投資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
2.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競爭能力的作用
當今各地區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以及產業園區的競爭。而產業鏈競爭是最核心的因素。一個完備的產業鏈能夠產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可以源源不斷地吸引企業加入到這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尋求最大商業利潤。所以說,產業鏈的培育與優化已成為一個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3.增強抗風險能力、穩定經濟的作用
產業鏈能集聚大量的中小企業,它們之間在技術上既替代又配套。產業鏈能增強產業和區域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有利于融入世界經濟整體上參與國際競爭。更重要的是產業鏈符合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要求,形成上下游關聯、產品互補、資源互補的產業鏈條。這種互補式鏈條可以發揮穩定區域經濟乃至一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抵抗風險的能力,能有效遏制關鍵“龍頭”企業的外遷想法。
三、浙江省塊狀經濟產業生態鏈建設的影響因素
盡管浙江省產業生態建設有了較快發展,但是產業生態鏈的長度和數量還處于較低水平,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低成本、低價格,很少依賴于技術創新,區域品牌主要面對中低端市場,尚未融入全球的價值鏈體系,因而影響了整體的集群升級和吸引外資工作。
1.產業生態鏈的競爭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競爭優勢上
大多數產業鏈中個體、家庭企業小生產方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少企業依靠簡單手工勞動替代資本的投入,專業化程度不高,熟練技術工人缺乏,產品仿制現象突出。
2.產業生態鏈技術水平低
大部份集群處于傳統技術生產方式甚至手工制作時代。
3.產業生態鏈的建設還缺乏完善的服務網絡和功能平臺
資源的全球性配置,使得地區誠信環境決定資源就會向哪個地區涌流。行業協會作為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眾多小企業可以通過協會而聯成一體,促進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合作。一些地方行業協會功能的不完善導致社會誠信水平較低,導致企業惡性競爭,制約了產業集群優勢的發揮。
4.地方政府還沒有充分發揮市場“輔助”作用
企業進入開發區,不是依據產業集群基本特征作為標準,而是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捏合”的結果,市場機制未充分作用,難以形成良性循環效果。
四、對策建議
企業作為產業生態鏈中的主要結點,是產業生態鏈構建的主要實施者;而政府作為產業生態鏈輔助網絡中的主要結點,要為產業生態鏈建設提供支撐性服務。產業鏈招商作為當前行之有效的吸引跨國公司眼光的手段,我們需要從企業和政府兩個角度去制定相關措施,促使我省“內生型”產業生態鏈融入到“外生性”的全球價值鏈中,從而促進塊狀經濟的產業升級。
1.企業自身參與產業生態鏈建設的途徑
(1)工藝流程升級。通過引進新工藝或重組生產網絡來提高產業鏈某個環節的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
(2)產品升級。通過引進、研發新產品或改進現有產品,比競爭對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提高單位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值,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
(3)功能升級。企業在實現產品升級后,逐步重新組合產業生態鏈的位置,專注于優勢環節,弱化或轉移非核心業務,通過擁有產業鏈的戰略性環節來獲得市場優勢。
(4)價值鏈的升級。通過產業鏈的延伸或變更到更有利可圖的產業鏈,從而使一個地方的產業集群升級。
2.地方政府需要大力實施的產業鏈招商輔助措施
(1)由追求單體企業數量的引進向追求產業聚合、產業鏈完善轉變。產業集群要重點引進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大的制造業龍頭項目,借助龍頭企業的縱向延伸,通過相關產業的橫向拓展,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帶動上下游企業進入,產生雁陣效應,形成集合產業集群的高關聯度,達到1+1>2的聚合效應。政府應把固定資產的支持政策和產業支持政策轉移到產業配套和延伸產業鏈上來。現階段的招商引資政策要和促進產業生態建設與配套、零部件配套項目引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中心城市群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產品集聚區。
(2)由內生型封閉發展向在產業發展上實施梯次戰略轉變。目前浙江省在全球產業生態鏈上的層次較低,還缺少跨國龍頭企業的帶領作用,我們必須強化合作,集中優勢,在產業發展上循序漸進,首先在制造業產業鏈的一環或幾環中建立優勢,在現階段充分重視非核心技術領域技術水平的提高,然后積累經驗,乘勢而上,在制造業上實現跨越,逐步向產業鏈兩端尤其是上游環節發展,從而培育自主開發能力。同時,政府應該向企業提供大量關于國際分工和本地優勢資源的信息,引導企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通過產業升級,努力向價值鏈上游滲透,在當代國際分工中分享更多的利益。
(3)由行政區域規劃向全省產業發展區域布局轉變,編制浙江省產業地圖。為在全省發展和密切產業聯系,提高產業支持和配套能力,也為了防止各個工業集中區彼此“孤島化”,應對全省產業空間認真進行空間和區域布局。以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板塊。首先,環杭州灣地區是以上海為龍頭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浙江省現代化進程最快的區域,也是浙江省利用外資的主要區域,應繼續深化開放開發,重點引進外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臨港工業、高附加值傳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通過舉辦國際性有影響力的展會,大力向全球貿易中心營銷、招商,大量吸引國外常駐貿易機構和商人,把環杭州灣建成長三角南翼地區亞洲的國際貿易門戶之一。浙中金衢麗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可利用長三角南翼地區中國陸路交通主樞紐地位,長三角南翼城市圈中心位置和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為龍頭的國內外市場網絡、物流網絡以及義烏國際商貿城發展的基礎,成為長三角南翼的物流中心。再次,溫臺沿海地區是浙江省民營經濟最發達區域,機制靈活,活力充沛,隨著國際市場從產業分工逐步轉向產業內生產環節分工,圍繞產業鏈招商是大勢所趨,這對當地產業集聚度要求高。這一地區要充分發揮產業鏈分工較專的特點,在為跨國公司產業鏈配套上做深做透。
(4)由只注重引進制造業項目向構建“現代制造業生物圈”轉變。產業集群理論和工業園區建設理論都認為,要提高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建設的品質,必須具有與制造業本身相適應的高科技的配套產業,其中包括現代制造業發展所特有的產業支持和與其相關的現代服務業,內容包括法律、金融、市場、咨詢、專利、公共關系、產品分銷、零部件組裝及配送等,這些現代服務業是“現代制造業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由各種各樣的中介服務公司、專業服務公司和名目繁多的協會組織承擔,向生產制造企業提供別處無法提供的專業服務。因此,我們招商的目標不能只盯在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上,還要引進為現代制造業發展提供專門服務的服務業上,包括注重引進研發機構、采購中心、銷售中心乃至地區總部上,吸引國內外制造商、采購商、配件供應商參與產業鏈與產業群發展;吸引產業鏈上游產品供應商來浙江設立銷售中心、咨詢服務中心和研究開發中心,促使企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徐 鋒 李秀輝:進一步優化浙江利用外資結構.浙江經濟[J].2007年13 期
[2]井 華:習近平談浙江引進外資.At Home Overseas[J],2005年07期
[3]任晶晶:我國利用外資的產業引導建議.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2007年06期
[4]王 勇:浙江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多角度透視.經濟論壇[J].Economic Tribune,2007年13期
[5]許光兵 于麗英: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變化趨勢分析.第四屆全國決策科學/多目標決策研討會論文集,2007 年
[6]曾永壽:產業鏈化現象探析[J].上海商業,2005,(03)
[7]童 莉:生態工業園區產業鏈設計及其系統穩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6
[8]鄭 彬:國內產業集群研究述評.現代商貿工業[J],2008年01期
[9]王玉榮 劉曙光: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合作博弈——對我國集群發展的啟示.中國科技信息[J],2008年02期
[10]張國權 曹家和:環杭州灣紡織產業集群顯現強大活力. 紡織服裝周刊[J],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