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理工科院??萍汲晒D化率較低,部分科技成果轉化后的經濟效益不明顯,不能充分發揮理工科院校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科技成果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難于顯現。為此,采取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已成為一個擺在理工科院校面前不容回避的緊迫課題。本文在分析理工科院??萍汲晒a業化現狀的基礎上,指出當前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 理工科院校 科技成果 產業化 模式
一、引言
當前,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上。高等學校作為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方面軍,具有人才、知識、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特別是理工科院校更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主力軍,其科技成果的成功產業化對推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為此,國家有關部門于90年代初就開始制訂有關政策,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工程技術中心,以加速高??蒲谐晒霓D化,保持科學研究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目前現狀與運轉情況看,理工科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學校所承擔、完成的科研任務相比,尚有明顯差距。從多數高校來看,許多科研選題與國家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結合不緊密,科研成果產業化程度較低,前期研究與產業化開發脫節嚴重,這既造成了知識存量的閑置,又將影響創新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梢姡绾未龠M理工科院??萍汲晒漠a業化成為當前需要解決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如何促進理工科院??萍汲晒霓D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理工科院??萍汲晒a業化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1.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現狀分析
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機制,當前高??萍汲晒a業化普遍存在科技成果多、產業化轉化少和轉化后經濟效益不好的現象,據2005年統計數據,目前高??萍籍a業的產值大約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2%左右;現有的科技成果中,科學理論成果仍占絕大多數,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約有60%~70%左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但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不到15%,轉化率相對較低。影響高??萍汲晒a業化轉化率低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現有的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萍汲晒漠a業化。由于學校教職工對科技成果轉化與學校發展的關系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科技管理體制與經濟管理體制之間,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統一的管理機構來協調科技與經濟工作,導致一些部門為了局部利益,采取了一定的保護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成果的轉化。二是科技成果產業化內容未能列入高校評估體系,因為職稱評聘、工資晉升等方面的政策導向,導致高校教師、科研人員重論文、重評獎、重成果鑒定,而忽視成果的市場價值。三是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不足,缺乏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動力。要進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就必須擁有雄厚的資金,由于高校的科技成果大都處于應用研究階段或經初步孵化階段,許多企業不愿投資,致使高校的許多高新技術成果失去了轉化和產業化的時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茖W技術的開發力度。
2.理工科院??萍汲晒a業化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管理體制和觀念落后。從總體上看,我國高校在科技管理體制上仍然存在條塊分割的現象,管理體制改革仍然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校中科技與經濟之間的脫節現象尚未根本轉變,從而導致科技成果與經濟建設的需求接不上軌,制約了成果的轉化。另外,當前理工科院??蒲腥瞬艅摌I意識普遍不夠強,缺乏對企業和市場的認識,在觀念上還要進一步更新。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科技資源優化配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對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認識不足,缺乏風險防范機制,不少企業因此蒙受重大損失,從而對高??萍汲晒a業化風險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導致大多數企業傾向于短平快的項目開發,對于一些有產業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極少問津,使理工科院校的大多科技成果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此外,目前有的高校為了平衡學科或部門間的發展,對有限的科技資源分割性地分配給各研究領域,從而削弱了項目初期的潛在技術成果轉化的作用。同時,由于部門的自身利益驅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造成科技資源的極大浪費。
三、理工科院??萍汲晒a業化發展模式
針對當前我國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發展模式來促進高??萍汲晒某晒D化。
1.改革高校的科技管理體制
目前,高校產業改制正在試點中。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在校辦產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明確學校的身份和定位及其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在學校事業和企業之間建立一道“防火墻”,形成高校的投資退出機制,更好地實施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為此,要確保高校與所辦企業的產權明晰,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責權分明,學校承擔有限責任,并將注意力放到如何更好實現學??萍汲晒漠a業化上,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改制之后的高校采取產權明晰,責權分明,校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正確處理好學校、企業和個人的關系問題,確??萍汲晒某晒Ξa業化。此外,高校及其主管部門也還要根據國內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創業激勵機制,如建立面向高校高科技產業的高科技風險投資基金,成立高校上市公司,面向社會籌集資源,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同時針對理工科院校缺乏科技產業知識人才的問題,要打破資歷、職級、職稱等的限制,不拘一格地任用德才兼備、事業心強的能人、強人,才能更好地確保理工科院??萍汲晒漠a業化。
2.創建高??萍贾薪闄C構
針對我國理工科院??萍汲晒D化過程中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薄弱的主要問題,可以采取創建高??萍贾薪闄C構的辦法加以改進。高校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已成為加速高??萍汲晒a業化及技術轉移的一條有效途徑。高校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不同于一般意義的中介機構,它依托高等學校,但又不是高校的附屬物,必須確保高??萍贾薪榉諜C構的法人身份和地位。高校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創建有利于體現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有利于發揮高??萍假Y源綜合優勢,加強高校科技創新;是增強高校辦學活力的重要途徑?,F階段高校科技中介機構存在的形式有: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理工科院校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情況,選擇合適的科技中介機構形式,把科技中介機構作為連接高校和市場的紐帶,以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強度及需求層次,促進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三、結語
理工科院校作為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主力軍,其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我國理工科院??萍汲晒霓D化率低、轉化后的經濟效益不好。為此,迫切需要改革理工科院校的科技管理機制,組建高??萍贾薪闄C構,以促進理工科院校科技成果的順利產業化,充分發揮理工科院校的人才、知識和技術優勢,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參考文獻:
[1]劉洪民:創建高校科技中介機構: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途徑[J].科技與管理.2004,1:121~123
[2]李卓梅:高??萍汲晒a業化的影響因素及發展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7:144~146
[3]桂玫玫.高??萍汲晒a業化的發展現狀分析[J].科教文匯.2006,10:5~6
[4]王 英:高??萍汲晒a業化的策略轉變及實踐[J].社會科學版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27(3):413~415
[5]呂偉斌:高??萍汲晒a業化問題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7(1):101~104
[6]袁木棋:從高??萍汲晒a業化探討我國科技管理體制改革[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93~99
[7]陳海平:大學科技園催化高??萍汲晒a業化進程[J].科技創業月刊.2006,4:40~41
[8]張 偉:加快高??萍汲晒a業化步伐的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5,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