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治理商業賄賂是個社會問題,要綜合應用法律、經濟、道德等各種手段來進行。其中通過完善法制,對構成犯罪的商業賄賂行為進行遏制,是一種重要的手段。
[關鍵詞] 商業賄賂 法制 現狀 問題
鑒于商業賄賂的復雜性和嚴重危害性,世界各國十分注重運用經濟、行政、刑事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因而在立法上呈現出這樣的特征:不僅在有關競爭法律、廉政法規中明令禁止商業賄賂行為,而且在刑事立法中規定賄賂犯罪。我國治理商業賄賂的立法也體現了上述特點,制定了整套有關禁止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在法的具體表現形式上,不僅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基本法律,也有國務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
一、我國治理商業賄賂法律的立法現狀
在我國,“商業賄賂”作為正式的法律術語使用第一次出現在1996年11月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該法第2條第2款以定義性規范的形式對商業賄賂進行了解釋,即“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將商業賄賂行為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做出了禁止性規定,即“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收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
1997年修訂的《刑法》規定了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受賄罪、行賄罪、單位受賄罪、單位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等八個罪名,分為國家工作人員的賄賂犯罪和公司企業人員的賄賂犯罪兩種。如第163條規定:“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第164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38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第387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經濟往來中,在賬外暗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受賄論處。”第389條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
另外國務院其他職能部門還制定了大量禁止賄賂行為的行政規章。 2006年以來,針對反商業賄賂的形勢需要,國務院許多職能部門紛紛制定了本系統治理商業賄賂的實施辦法,如國土資源部的《關于組織開展國土資源領域不正當交易行為自查自糾及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的實施意見》、國資委的《治理產權交易中商業賄賂工作實施方案》、國家稅務總局的《關于開展稅務系統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通知》、建設部的《建設部治理建設系統商業賄賂實施方案》等等。
二、我國商業賄賂的法律規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實施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上個世紀80年代醞釀起草的,當時實施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3年正式實施后,十幾年下來了,還沒有修改過。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產生了許多當時立法中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商業賄賂行為也在不斷花樣翻新,并在眾多行業有蔓延之勢。而國家工商總局的《暫行規定》,只是一個部門規章,層級過低,無法協調各有關部門治理商業賄賂當中涉及的實體、程序方方面面的問題。
行政處罰是治理商業賄賂的常用手段,在治理商業賄賂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外對于商業賄賂的行政處罰非常嚴厲。如美國1977年頒布的《海外反腐敗法》是世界上懲治商業賄賂最嚴厲的法律之一。公司一旦卷入賄賂丑聞,行賄者面臨的不僅是法律上的責任、公司商譽的損害以及巨額罰款,還有大大提高的運營成本。相比之下,國內對商業活動中行賄者的懲罰輕了許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商業賄賂的行政罰款最高不超過20萬元。這對于商業賄賂可能帶來的巨額利潤而言實屬微不足道,難以達到處罰效果。
刑法中“賄賂”的范圍狹窄。當前商業賄賂的形式己從簡單的送金錢、財物發展到提供技術服務費、咨詢費、顧問費、外出旅游考察、贊助業內研討會以及安排子女出國,甚至提供性賄賂等多種方式。賄賂的內容由以往的財物,擴展到其他財產性利益和非財產性利益。而刑法規定的賄賂犯罪無論行賄罪還是受賄罪其賄賂范圍都僅限于“財物”,明顯不能適應當前賄賂犯罪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特點,無法滿足打擊商業賄賂犯罪的需要。同時,刑法中賄賂的范圍僅限于“財物”也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財物或者其他手段”缺乏銜接,不能夠協調統一。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賄賂行為法律規制中存在的一個重要缺陷是立法滯后。相關法律規定的不完善與不合理,使得實踐當中大量的商業賄賂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曝光、立案和處罰,商業腐敗被發現的幾率很低。也使得各執法部門對商業賄賂的理解不盡相同,查處商業賄賂的尺度不一。因此,當前我國治理商業賄賂,需要一部較高立法層級的統一的反商業賄賂法的出臺。
參考文獻:
[1]劉 崢:“商業賄賂犯罪立法缺陷探析”.《法學天地》,1997年第6期
[2]李恩民:“商業賄賂犯罪問題探討”.《新疆社科論壇》,1998年第1,2期
[3]吳煥新:“論商業賄賂行為及其治理”.《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5期
[4]趙秉志:國際社會懲治商業賄賂犯罪的立法經驗及借鑒.《法學論壇》,2007年期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