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有股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對其評估比較復雜,目前我國國有股權資產評估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立法層面上的原因,也有實踐層面上的原因。對此,應當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完善。
[關鍵詞] 國有股權 資產評估 完善對策
資產評估是對國有資產某一時點價值的評估。由于國有股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因此,對國有股權的評估顯得比較復雜,而我國對于無形資產的評估恰恰顯得比較薄弱。
一、國有股權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國有股權的評估的認識不夠到位。有時候甚至存在先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后補辦資產評估手續的情況,使得國有股權的資產評估流于形式,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2.對國有股權評估的內容不完整、不科學。由于無形資產的評估較為困難,在評估過程中會出現漏估、定價不準和虛假評估的現象,而使國有股權轉讓的實際價格遠遠低于現實的價值。無形資產從形象上看它不具有實物性,一般都依附于有形財產,當被依附的有形資產發生變化時,對應的無形資產才會發生變化。從價值上看,它具有不完全確定性,企業無形資產實際價值隨時間的變化幅度要大于有形資產的變化幅度。而且無形資產的流失具有很大隱蔽性,客觀上無形資產流失了,在財務報表上卻不能發現有什么對應的數字變化,也不會在管理場所發現少了什么實物。
3.資產評估機構不獨立,公正性較差。我國無形資產評估組織雖然近年來得到較大發展,但管理相對滯后,還很不完善,行政干預行為時有發生。無形資產評估市場大,利潤高,誘惑力強,一些行政部門紛紛出動,極力把無形資產評估管理的權限控制在自已手中,于是各自為政,令出多門,加劇了評估市場的混亂。由于缺乏統一的法律及權威的管理部門,評估市場的混亂給評估機構可乘之機。這些機構有的是社會中介組織,但也有的是依托其行政主管機關,,或是上級主管衍生新的所謂“中介組織”。他們壟斷某一行業的評估市場,使其他機構失去競爭機會,違背評估的市場規律,所作結論難以客觀公正,從而失去其權威性。同樣的國有股權,在不同的評估機構評估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 這些無形資產評估機制的不完善,給國有股權轉讓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4.評估標準不統一,方法不科學,誤差大。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對無形資產評估制定有統一的標準,在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有無形資產評估法》,更沒有無形資產評估的實施細則。無形資產評估缺乏量化標準,很難精確提供客觀數據,無形資產評估結果往往誤差很大,超過國際認可的20%的可接受界限,人們對評估的公正性、客觀性心存疑慮。
5.評估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資產評估工作涉及到會計學、工程技術、市場學、法學等多門科學,知識含量高,要求執業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經驗,而對于無形資產評估人員素質要求則更高。我國目前不少執業人員是從行政機關分流的離退休人員及聘用人員,未經嚴格的業務培訓和資格審查,結果導致評估中操作不規范,鑒定不科學,數據不準確,評估質量不高。
二、國有股權資產評估諸問題產生的原因
同國有股權轉讓審批程序問題所產生的原因一樣,評估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既有法律層面上的原因,也同樣有實踐上的原因。
1.立法層面上的原因。立法上的不完善,總是造成國有股權轉讓程序中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資產評估方面,雖然我國有針對國有資產評估的法律,但是卻缺少專門針對無形資產評估的法律,對于國有股權如何進行評估,只能找到一些原則性的法律,而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以至于國有股權在評估過程中出現不準確的現象。例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僅僅是規定“轉讓方應當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 從法律規定看,這句話的彈性太大,不符合法律嚴謹性的要求,從實際操作看,也容易給有些企業有機可乘,與某些資產評估結成聯盟,侵吞國有資產。
2.實踐層面上的原因。首先是在資產評估過程中,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對無形資產管理意識淡薄,管理手段缺乏。認為對國有資產的保值主要是針對企業的有形資產,而對于股權等無形資產,則不加重視,這導致了在評估過程中實際執行管理職能的機構往往是混亂的,相互扯皮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在這種沒有明確的管理和負責機構的狀況下,股權轉讓過程中的無形資產的流失顯然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無形資產評估的結論是否公正、客觀、實事求是,不能僅僅由評估機構單方面做出決定,必須有一定的權威機構予以復核、認定。沒有監督機制,無形資產的評估結論是很可能失真和失范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監督機制就是要求有多方面的監督,包括政府部門的監督、技術部門的監督、財政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的監督等。最后,評估機構自身的原因。主要體現為缺乏專職的權威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缺乏專門的、獨立的工作機構和專業工作人員。同時評估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也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很難適應無形資產評估的復雜情況。
三、完善的對策
我國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臨的國外競爭日益激烈,無形資產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理論界與實業界的關注,無形資產評估工作也就顯得越發重要。 因此,建立完善的無形資產評估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1.加快無形資產評估細則的制定。國家對無形資產評估的許多具體項目沒有具體細則,對無形資產評估體系中的具體問題未能也不可能做出明確規定。因而給無形資產的評估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往往容易引起評估結論偏離規范的現象。目前我國只出臺了《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這只是無形資產評估的一般準則,具體的分類和分項的無形資產評估細則還沒有出臺,在評估實踐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缺乏規范、明確的約束和指導,所以,我國應該抓緊制定無形資產評估細則,特別是有關商譽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評估細則。
2.形成專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鑒于國內還沒有形成專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在具體的評估過程中,多是調整賬面價值不科學的做法。應該建立專業的無形資產評估機構,采用國際通用的方法和評價體系,對企業的無形資產進行科學的評估,反映其公允的價值。具體的措施可以在綜合的評估機構下設專職的無形資產評估部門,或者設立只進行無形資產評估的獨立機構,在進行整體企業評估時采取多家評估事務所聯合評估的方式。
3.提高評估人員素質。無形資產評估業是依托科學技術和其他專業知識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綜合性、創造性及復雜性。因此不僅要求執業人員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而且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嚴謹的科學態度,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等。 然而,我國目前無形資產評估從業人員從總體上來說,素質與實際需要還不相符,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執業人員一是要認真學習,熟悉,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到依法評估; 二是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評估的技術和水平;三是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使執業人員能夠提高自我約束力,不出現越軌、失職行為。
4.采用有效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的方法有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在評估實踐中主要使用的是收益法,使用收益法主要是確定科學精確的收益期限、收益年限和折現率。由于我國關于收益預測技術的不完善以及無形資產交易的可比較案例較少的緣故,所以評估人員在評估實踐中往往無所適從。目前,國際上對于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的研究較多,如在評估商譽和商標價值采取倍率法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這種方法是英國老牌商標評估機構經多年實踐探索得出的,對于我國的商標評估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我國經濟對外交流的增多,我國的無形資產評估也有必要符合國際慣例,評估方法應該采用國際通用方法。
5.加強無形資產評估活動的監督和約束。解決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無形資產出現評估缺失和不規范的問題,保證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和評估結論的可靠性,必須有一定的監督機制,只有加強對評估工作的監督,才能有效地鞭策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依法依德進行無形資產的評估,防止評估結論的失真和失范。目前我國主要由財政部對評估機構所做出的評估結果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一定的審核,沒有建立普遍性的監督機制。故此,對重大項目的評估最好選擇兩個不同的評估機構進行背靠背地評估,比較他們的評估結果,從而得出可靠的評估結論,防止單一評估機構的主觀偏差對評估結果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錢衛清:《國有企業改制法律方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頁
[2]徐開墅 湯奧博:《論無形資產評估管理的法制化》.《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3]參 見:《企業國有股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第13條
[4]吳天寶等著:《國有企業改革比較法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頁
[5]王景生:《國企改制中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原則》.載《經濟論壇》,2005年第7期
[6]劉玉平:《資產評估準則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頁
[7]王景生:《國企改制中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原則》.載《經濟論壇》,200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