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資產重組、減員增效勢在必行。這是一個大變革,它的影響必然涉及到各個方面,工會當然也不例外。而對于工會財務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收入相對減少,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突出。具體存在的幾個問題是:
一、經費收入相對減少
由于受到企業內部效益、資金、減員等因素的影響和社會上市場疲軟。工會經費收入前景不容樂觀,增長放慢。甚至出現負增長:
1.行政提取的工會經費和會員繳納的會費無增有減,隨著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為實現扭虧增盈的目標責任制,企業減員、下崗、分流。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工費總額只會減少不會增加,這就必然影響到工會經費的提取的撥交。
2.上級撥交經費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上級資金困難不能按時撥交經費。二是部分人員對撥交經費法制觀念不強。認為撥多撥少撥早撥晚無所謂。三是認為上級撥交經費是對工會的恩賜。是上級單位的一大負擔。產生這些錯誤認識的原因。主要是對工會的性質和經費來源不夠了解。按照經濟學的觀點來分析。工會經費和職工工資一樣,都是企業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是工人通過勞動創造的,它和工資一樣都是勞動力價值的一部分。上級撥交工會經費,是企業收入的再分配,是對勞動力在精神上、文化上、教育上的不可缺少的補償。所以。從實質上講,工會經費是工人的錢。行政撥交工會經費是對職工群眾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3.工會企事業效益不佳。工會經濟事業由于受到場地、資金、人員、設備等因素的制約和社會市場廢軟、競爭激烈的影響,除少數單位經營情況較好外,多數單位經濟效益不佳,有的甚至出現虧損。文化事業單位也不景氣。事業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也有下降。
4.上級補助相對減少。企業為實現扭虧增盈的目標,必須實施降低消耗、緊縮開支、減少費用等多項措施,對工會的補助會相對減少。工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吃行政的大鍋飯了。
二、經費支出不斷增加
由于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工會經費支出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基層工會支出增加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隨著職工活動項目的增加,服務范圍的擴大。物價的上漲。每年必須增加一定的經費,這屬于正常的增加。二是通過文化線建設一次性籌資為油田站區建成的“三室一場”(圖書閱覽室、電視室、文化娛樂室、體育活動場),由工會管理,日常的活動費、維修費幾乎全部由工會負擔。三是經過幾年的使用。“三室一場”的設備已逐步老化或損壞,需要更新添置,其中一部分將由工會承擔。
2.濟困扶貧經費增加。由于企業職工的下崗、分流、退休人員的增加,使困難補助支出猛增。隨著職工互助補充保險的普遍建立和貸款扶貧的開展,也加大了工會福利金的支出和投入。
三、采取對策,增收節支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收入相對減少,經費支出不斷增加。經費的供求矛盾將日益突出。面對新形勢下工會經費的這一增減變化。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努力做到開源增收,加強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經費和資金保證,為促進工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做到“三勤”抓大頭。上級提取撥交的工會經費,是工會收入的大頭,必須抓緊抓好。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做到“三勤”是抓好上級按時足額撥交工會經費的有效方法。所謂“三勤”即勤宣傳、勤督促、勤檢查。“勤宣傳”主要是宣傳撥交工會經費是法律規定,增強法制觀念,認識到及時、足額提取和撥交工會經費,是守法執法的原則問題,對職工群眾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勤督促”主要是由于行政資金困難。和對提撥工會經費的意義認識不足。在撥交工會經費上往往存在惰性,要想得到經費,必須經常進行督促。“勤檢查”主要是檢查行政是否按照工資總額提足撥夠了工會經費和福利金,要建立提撥工會經費和福利金的臺賬,做到心中有數。
2.開源增收節流。開源增收主要是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研究和探索創收的新路子。要對工會經費事業進行整頓。抓住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大膽開拓。積極扶植,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為工會開辟新的財源。節流的主要措施是:統籌兼顧、合理安排、量入為出、計劃用款、提高經費使用效能。把有限的經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工會資產防流失。各級工會必須依法,切實管好、用好工會的資產,防止資產被侵占、挪用或損壞。提高工會資產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工會對內對外投資要慎重,所投資金要有回報,要取得經濟效益。工會經濟事業和職工技協搞經營占用工會的房屋、設備和資金,除保證其完整外,還要按規定收取使用費,努力實現工會資產保值,工會的資產資金不得外借或用作擔保,以防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