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如果說,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歷史新紀元,那么,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則開辟了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歷史新時期。從改革開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條使我國社會主義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同改革開放相伴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深刻把握新的歷史起點的時代特征
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種經濟資源越來越多地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流動,為我們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有利于我們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國外科技成果和先進管理經驗發展自己;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我們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有增無減。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國際競爭中取勝,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和著手準備的問題。
我國現代化建設與改革事業發展的新起點。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在我們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深化改革開放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就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整體素質;不失時機地推動改革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起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雖然我國目前在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這還是低水平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尚有較大的距離。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停滯不前,應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必須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斷地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業推向前進。
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在改革上,要抓住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我們要堅持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當前,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在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的原則,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經濟運行機制方面,堅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既要發揮市場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完善和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宏觀調控要實現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任務,要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要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各級政府堅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尤其突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在開放上,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系日益緊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使對外開放更好地促進國內改革發展。”我們必須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使對外貿易從數量擴展向質量提高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轉變;要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繼續發展加工貿易,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改善貿易投資環境,積極穩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
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必須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投身到改革開放的事業中來;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既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體制。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實現三者結合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