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頗有影響的四川軍閥劉湘,是一個比較精明的人,也頗有抱負,但在人生態度上卻不甚“明白”。他曾發感慨:“人生何益,人死何懼。生死由命,活而無味!”
劉湘是民國史上一個很復雜的人物。他資格并不老,卻在群雄爭逐、大小軍閥數以百計的四川,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他與蔣介石的矛盾甚深,卻在關鍵時刻歸順中央,消弭內戰,并主動請纓出兵抗日;他有一定的政治軍事才能,卻極端迷信,竟讓一個江湖相士為他領軍作戰,結果大敗而歸,損兵折將。
美國人克魯曾形容劉湘:“有一個紳士的形貌,但其殘忍卻如一只蒼鷹。”
由于劉湘的復雜經歷和身份,再加上年方48歲便去世,死前又頗有些怪異,因而關于他的死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迷霧。有傳說劉湘是被蔣介石毒死的,真相如何?
西安事變種下謎團
1933年10月,劉湘被任命為四川“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四川各部,大舉進攻川北革命根據地,結果被打得丟盔棄甲,屢戰屢敗。
1934年12月,劉湘應蔣介石電召,前往南京晉見蔣介石。在南京,劉湘獲得蔣介石承諾,他可以保留對四川的控制權,但必須答應中央軍進入四川。
1935年2月,四川省政府成立,劉湘任主席。國民黨中央軍進入四川后,劉湘因四川的各種問題,與中央政府發生尖銳矛盾,他和蔣介石間的“蜜月”即告結束。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事變發生時,劉湘正在四川大邑老家養病。得到消息后,他立即電令駐上海代表劉航琛赴南京,向孔祥熙、何應欽表明四川的態度。可他的態度十分矛盾,他一方面贊成營救蔣介石,另一方面又反對對西安用兵,其實這也是當時許多人的主張。
12月14日,劉湘尚未康復,由大邑趕回成都,隨之召集重要將領會商。從內心深處來說,劉湘希望利用事變重新樹立自己在四川的優勢地位。因此,他對南京要求其出兵營救蔣介石一事不置可否。
直到12月18日,在南京中央政府的一再催促下,劉湘才發出通電。
劉湘的通電,既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的行為,也沒有表示贊成武力討伐的方針。尤其對四川是否出兵,更是只字不提。
劉湘在此期間的一些舉措可以看出若干端倪。比如,劉湘曾根據部下一些將領的建議,準備接管南京中央政府在成都的一些軍事設施和部隊,其中包括軍校和憲兵隊,甚至還包括國民黨成都市黨部。劉湘這些迫不及待的“不友好”行為,為南京與成都的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1937年初,中央軍與川軍之間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以至春節時,當局在成都禁止燃放鞭炮,以免被誤以為是中央軍與川軍互相開火,引發沖突。結果,這個春節,整個成都冷冷清清,如一潭死水。老百姓意見頗多,說劉湘與中央較勁,讓大伙過了一個“死年”。
同年3月,為緩和矛盾,劉湘特派省府秘書長鄧漢祥、建設廳廳長盧作孚和其代表劉航琛等,代表他進京向蔣介石反復交涉,最后達成協議,決定四川軍隊由50萬人裁減為40萬人,空軍、兵工廠全交中央統籌辦理。中央政府的力量進一步深入四川。
對此結果,劉湘雖不滿意,但也無可奈何。
吐血而死
“七七事變”爆發后,1937年8月7日,劉湘奉中央電召赴南京研商川軍出川抗戰事宜。
劉湘風塵仆仆抵京以后,立即發表談話,慷慨表示:“決以四川的人力、財力貢獻國家,可以出兵30萬,提供壯丁500萬,糧食若干萬石。”
8月14日,劉湘由南京返回四川。18日,即與各軍商定共出兵11個師,其后又有所增加。
當時,劉湘已有重疾在身,體力、精力均不敷作戰之需,但他仍決計親自率軍出川。
劉湘率軍出川后,10月15日被委派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負責京漢路方面戰事。11月9日,劉湘赴南京籌組第七戰區川軍抗敵事宜。這一時期,劉湘胃疾日益嚴重,已臥病在床。他吃過很多藥,病情卻沒有什么起色,因此對藥物產生了抗拒情緒。然而,他對江湖方士卻情有獨鐘。有個江湖騙子舞神弄鬼為劉湘燒咒驅病,賺去大把錢財后,劉湘的病并未好轉。但他不怪這個騙子,反而將他招為軍醫。還有一個略通中醫的道士,為劉湘開出一個奇特的處方,劉湘服用以后,病情反而加重了。劉湘被這些江湖騙子折騰得七葷八素,卻仍然對之深信不疑。
劉湘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有時陷入昏迷,情況十分危急。經蔣介石下令,劉湘乘船前往漢口萬國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后,即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逝世。
劉湘出身貧寒,后來雖貴為一省之長,但自奉儉約。其夫人也是出名的節儉,經常將放久變質的食物加熱后照常食用。因此,劉湘很早就得了胃潰瘍,并且病情不斷加重。
劉航琛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劉甫澄在南京時,正是螃蟹上市。他喜歡吃,但他有胃潰瘍的毛病,螃蟹和醋吃多了,使他胃病大作,吐血厲害。11月2日,他叫我先回漢口,我是坐飛機去的,他在后面乘輪船來,帶著他自己的醫生和護士,住進漢口萬國醫院。”
后來的驗尸報告稱,劉湘患的是胃潰瘍和糖尿病并發癥,加之大量吐血,終于不治身死。
(摘自《民國陳跡之落幕梟雄——二十一個軍閥的非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