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具有重要的和平意義。武裝沖突在奧運會期間必須停火(希臘語ekecheiria)。北京奧運剛開始,強烈親美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發起軍事行動,企圖“收復”南奧塞梯地區,引起俄羅斯的迅速反應,而觸發了冷戰結束以來前蘇聯地區最激烈的國際軍事沖突,有違奧運會的這一和平傳統。
近期勝負和遠期輸贏
正如《華盛頓郵報》承認,薩卡什維利正是要利用奧運會吸引了國際注意力的時刻發難。但是身在北京出席奧運的普京總理立刻表明的強硬態度,顯示薩卡什維利的戰爭賭博撞上了莫斯科的槍口,俄羅斯不會善罷甘休。 這場軍事沖突會持續多久,會不會向外蔓延,一時難以明了。俄羅斯盡管是軍事大國,但是在蘇聯瓦解之后,其常規軍力嚴重退化,是否能夠迅速擺平接受美國軍事援助和訓練多年的格魯吉亞,也有待考驗。但是不論近期的戰場勝負,這場戰爭在國際上造成明顯的遠期輸贏。
戰爭耗費格魯吉亞20億歐元
9月3日,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協會公布的研究顯示,與俄羅斯發生沖突,已耗費格魯吉亞約20億歐元。格魯吉亞在鐵路、航空、旅游等方面損失慘重。在交通運輸方面,大量的基礎設施被俄軍摧毀。據格魯吉亞航空導航公司首席執行官說,一套2100萬美元的雷達系統被部分摧毀,損失約600萬至700萬美元,一些建筑、技術設備和通訊手段則完全被摧毀。由于航空導航系統被毀,飛行數量下降到10%,原來平時每天有250個航班,戰爭期間則降到20個。連接格魯吉亞東西地區以及海港的鐵路和大橋被俄軍摧毀,造成1300萬格魯吉亞拉里的損失。格魯吉亞最主要的港口波季港遭到俄羅斯飛機的轟炸,集裝箱運輸區被摧毀,造成的損失還沒有完全統計出來,而且由于港口不能正常運作,損失每天都在增加。格魯吉亞重鎮戈里幾乎被俄軍毀滅,造成的損失也無法估量。
格要求美幫助重建軍隊
格魯吉亞軍隊面對俄軍的強大攻勢潰不成軍,此后僅僅幾周,其領導人就希望重建格武裝部隊,好像與俄羅斯的另外一場戰爭幾乎不可避免似的。格魯吉亞已經提出了初步設想,其中包括將其軍隊的實力恢復到戰前的水平,或者使其成為一支擁有防空系統、現代化反坦克導彈和夜視儀等更多現代化裝備的更大規模的軍隊。白宮宣布向飽受戰爭蹂躪的格魯吉亞提供價值1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援助。
克里姆林宮稱“也是特例”
8月26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宣布該國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律師出身的他,搬出了《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原則宣言》、《赫爾辛基最后文件》等作為辯護。在強調俄方舉措合法性的同時,梅德韋杰夫并未遺漏對合理性的闡述。他從西方所謂“科索沃獨立是特例”的論斷,推理出“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也是特例”的結果。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招數,令對手難以招架。
格俄斷交加劇地區摩擦
9月2日,格魯吉亞正式宣布與俄羅斯斷交。9月3日,俄羅斯關閉了駐格大使館。美國副總統切尼3日開始了高加索之行。俄羅斯則在5日的獨聯體峰會上考慮吸收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為獨聯體成員國。
華盛頓是格魯吉亞戰爭的輸家
這首先是因為格魯吉亞一直是美國蠶食俄羅斯勢力范圍的馬前卒,特別是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薩卡什維利通過“顏色革命”上臺之后,徹底割斷了原蘇聯體制培養的“高加索之狐”謝瓦爾德納澤與俄羅斯的藕斷絲連。 在華盛頓撐腰之下,薩卡什維利處處與莫斯科作對。但是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的美國,難以公開卷入與俄國的直接軍事沖突。剛剛興高采烈宣布格軍已經“解放”南奧塞梯首府的薩卡什維利,面對莫斯科的全面武裝干預,不免有被晾在干岸上的悲哀。 其次,這場戰爭眼看會無限期推遲華盛頓近年來極力推動的格魯吉亞(以及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如意算盤。
烏克蘭在俄與西方間掙扎
格魯吉亞危機的一個直接后果是,烏克蘭被置于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最前沿:游弋在家門口的俄美軍艦、西方發出“烏克蘭將成為下一個格魯吉亞”的警告以及俄為保全勢力范圍有點不顧一切的架勢,都在提醒烏克蘭:選擇西方還是俄羅斯,必須慎重再慎重。對俄羅斯而言,基輔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更是阻擋西方勢力的最后屏障,“失去烏克蘭就像失去了靈魂”,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對美歐而言,控制了烏克蘭,俄羅斯將永遠不可能再成為“帝國”;對烏克蘭而言,與俄為鄰總像是“刀架在脖子上”,而徹底倒向西方則有可能使立場迥異的東、西烏克蘭徹底決裂。
俄格政治角力史
史料記載,1801年南奧塞梯作為格魯吉亞一部分,并入俄羅斯帝國。蘇聯時期,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的自治州。格魯吉亞南奧塞梯沖突始于1990年12月,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撤去南奧塞梯自治州,隨即引發武裝沖突并造成傷亡。此后局勢逐漸惡化。公元8世紀阿布哈茲王國并入格魯吉亞。16世紀至17世紀因格魯吉亞分裂,阿布哈茲成為獨立公國。1810年阿布哈茲并入俄羅斯帝國。1921年3月成立阿布哈茲加盟共和國,同年12月,其并入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1931年成立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因蘇聯時期格魯吉亞人向阿布哈茲村莊移民,導致雙方矛盾顯現。1989年,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提出脫離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獲得獨立的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和俄駐格軍事基地等多個問題上齟齬不斷,對立沖突時常發生。2004年初薩卡什維利上臺,格魯吉亞奉行“疏俄親美”政策,謀求加入北約和歐盟,并指責俄羅斯支持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俄羅斯出于國家安全和戰略考慮,反對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并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沖突地區駐有維和人員。今年2月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再次要求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承認其獨立的合法性。對此,俄方取消與阿布哈茲開展官方往來的禁令,加強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當局合作。格魯吉亞對此強烈譴責。進入8月后,局勢由格魯吉亞南奧塞梯交火事件最終演變成格俄沖突正式爆發。
(資料來源:《瞭望東方周刊》《海外星云》《環球時報》《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