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三大賢人:賈元春、薛寶釵、襲人,以薛寶釵最賢。她不僅崇尚圣賢、讀圣賢書,而且是第一賢人。她是賢人,又是美人,更是貫通古今的通人,其德性、親情、學問、個體魅力等集于一身,處處體現儒家的人格理想。她雖然世故一些,被視為冷人,但所以會“任是無情也動人”,就因為她把儒家深層的美好精神全化入生命之中了。她這個人與儒家文化一樣,是一種可質疑的存在,但又是一種推不倒的存在。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副對聯鼓吹的是什么哲學?是世故哲學,是磨掉人的鋒芒、人的良知、人的正義感的市儈哲學,是最精明又是最庸俗的處世哲學。可惜世人偏偏把這種滑頭主義哲學當做寶貝當做座右銘,只有賈寶玉的天真心性才能一下子就感覺到它的沖天臭味。
■理想主義會讓人產生熱情,也會讓人產生絕望。完美主義會讓人產生向往,但也會讓人產生冷漠。薛寶釵被視為“冷人”,是刻意服食“冷香丸”的冷,是刻意把“熱”壓抑下去的冷,而林黛玉的冷,則是要求人完美與世界完美落空后的憤世嫉俗。除了寶玉,她把其他男子幾乎都視為“臭男人”,骨子里是冷的,心靈離世俗世界很遠。莊子文字奇麗,但骨子里也是冷的。相比之下,寶玉更靠近“佛”,黛玉更靠近莊。盡管寶玉老是讀莊子,但骨子里總有溫熱,與黛玉的喜“散”不同,他總是喜聚。熱情在聚中,也在對不完美、不完善的擁抱中。
■完善是上帝的本質,不完善是人的本質。承認上帝的完善才有敬畏,承認人的不完善才有寬容。賈寶玉身處上帝與人之間,他確認天地的完美,又確認人的不完美,即使對其崇尚的“女兒”,如黛玉、寶釵、晴雯,他也理解其缺點。晴雯那樣任性,那樣在他面前撕扇子,耍脾氣,但他獻給她的挽歌《芙蓉女兒誄》,給予最高的禮贊,認為她兼有質美、性美、神美、貌美,近乎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