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下,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舉行首次部長級會議,共同發起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簡稱GMS)機制。16年來,GMS取得了豐碩成果,使GMS成為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的前沿。隨著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合作進程的不斷深入,GMS各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合作成果層出不窮,GMS合作前景日顯廣闊。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階段
1992年,在亞行的倡議和牽頭下,第一屆瀾滄江一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在菲律賓召開,到2008年,GMS合作已走過16個年頭,主要經歷了以下4個發展階段:
1、營造互信階段(1992—1994年)。此階段主要是就GMS合作的基本問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及廣泛磋商,營造區域合作互信氛圍。
2、建立合作框架階段(1994—1996年)。參與各方確定了GMS合作優先領域,批準了相應的一批重點項目,建立合作機制。
3、項目準備階段(1996—2000年)。亞行和GMS各國動員了大量資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全面展開,優先項目開始實施。此階段,由于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GMS合作進程被迫放慢。
4、全面實施階段(2000年至今)。東南亞金融危機后該區域各國經濟日益復蘇,特別是2005年7月在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召開第二次GMS領導人會議,對外公布了《全面啟動湄公河開發計劃》、《大湄公河次區域次區域跨境運輸協定》等全面加速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文件。這是湄公河開發合作史上最高級別的會議,標志著GMS步入一個新階段。在此次會議上,我國正式確定廣西加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至此,由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個國家和中國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同組成的GMS,總面積233.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5億,生產總值1900億美元(2006年)。
歷屆GMs領導人會議和GMs部長會議
一、歷屆GMS領導人會議
第一次GMS領導人會議于2002年11月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六國政府領導人出席會議,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與會。會議發表了領導人宣言。六國簽署了大湄公河次區域政府間電力貿易協定。中國加入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跨境客貨運輸協定,會議批準了第十一次部長級會議提交的大湄公河次區域未來發展戰略框架。
第二次GMS領導人會議于2005年7月4~5日在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召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撾總理本楊、緬甸總理梭溫、泰國總理他信和越南總理潘文凱以及亞行行長黑白東彥出席此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加強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繁榮”。溫家寶總理主持正式會議并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電信合作成為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話題,會議通過了《昆明宣言》,明確承諾各國將加速建設電信光纖網,特別是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參與會議的次區域六國電信運營商簽署了《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規劃和建設諒解備忘錄》,確定了GMS信息高速公路的實施方案。會議簽署的《大湄公河次區域次區域跨境運輸協定》及其附件和議定書,將促進成員國人員和商品的自由流動,打破阻礙跨境流動的無形壁壘;《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戰略行動框架》將為次區域貿易投資活動提供更多便捷條件。
第三次CMS領導人會議于2008年3月30—31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召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撾總理波松、緬甸總理登盛、泰國總理沙馬和越南總理阮晉勇以及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白東彥出席會議。溫家寶總理在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合作的紐帶共同的家園》的講話。會議結束后,與會各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領導人宣言》,參加了昆明至曼谷公路段通車儀式和GMS信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竣工儀式,并見證了有關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二、歷屆CMS部長會議
第一屆GMS會議于1992年10月21—22日在亞行所在地菲律賓馬尼拉召開。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6國家派代表團參加。會議上,中國云南省代表應邀發言,提出一交通為主的“一條鐵路,兩條公路,一個機場”即1-2-1的合作建議。云南代表的講話編入亞行次區域經濟合作綱領附件。
第二屆GMS會議于1993年8月30—31日馬尼拉召開。此次會議初步形成了交通、能源、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經貿與投資和旅游等6個領域的合作框架。中國云南省代表在會議上進一步闡述GMS合作以交通為主的觀點。“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逐步形成與會代表的共識。合作框架的內容列入亞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規劃。亞行第一次在文件中使用“大湄公河”。
第三屆GMS會議于1994年4月20—23日亞行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會議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分領域進行高官會議,而后由高官會議分上述6個領域向部長級會議作出報告,正式由部長級會議通知確定了交通、能源、環保、人力資源開發、經貿與投資和旅游等6個領域的合作框架,同時也是次區域經濟合作中第一次使用部長級會議一詞。會議還形成了《GMS-由倡議走向實施》的會議文件。文件中列入了公路8項、鐵路8項、水路和港口8項、機場6項、水電6項、天然氣1項,并提出了建立機制,分領域成立了交通論壇、電力論壇;同時環保、人力資源開發、經貿與投資和旅游等領域的合作設想也提了出來。
第四屆GMS會議于1994年9月15—16日在泰國清邁召開。會議進一步確認了合作框架和合作項目,初步確定了“交通論壇”和“電力論壇”兩個論壇的工作大綱。與會代表一致推動亞行盡快啟動合作項目,使務虛變成現實,
第五屆GMS部長級會議于1995年11月9—10日在菲律賓馬尼拉亞行總部召開。此次會議將合作領域由原來的6個領域擴充到7個領域(即增加通訊合作)。篩選出103項優選合作項目,形成了共有55條的會議紀要并確定第六屆部長級會議、第三次交通論壇、第三次電力論壇等3次會議將于1996年下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會議形成了《GMS——面向挑戰》的會議文件。
第六屆GMS部長級會議于1996年8月28—30日在中國昆明召開。會議討論了交通、電力、旅游、通訊、環保等工作小組的總結報告以及航空高官會議的報告等,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出席會議的除各國代表團外,還有國際組織、企業家、記者等共200余人,是歷次會議中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形成了《不斷發展GMS的勢頭》文件。
第七屆GMS部長級會議于1997年4月7—11日在菲律賓馬尼拉亞行總部召開。會議回顧了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以來的次區域經濟合作7個領域項目的進展情況,并提出由于資金有限,在次區域經濟合作項目中優中選優,協調硬件項目和軟件項目的關系,使其協調一致,同時還提出了GMS合作2020年長期戰略研究報告,強調要有預見性和超前思想,會議形成《第七屆GMS部長級會議文件》。
第八屆GMS部長級會議于1998年9月30日—10月2日在菲律賓馬尼拉亞行總部召開。中國派出以財政部副部長金立群為團長、云南省副省長邵琪偉為副團長并有19人參加的代表團與會,是中國出席歷次部長級會議的代表團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發表了《滿懷信心》的部長聯合聲明。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GMS合作的地域范圍內將生產、投資、貿易和基礎設備建設有機地聯系為一體的新的合作理念一“經濟走廊”,即三縱兩橫的交通走廊。南北向為:仰光一曼德勒一昆明;泰國一老撾一昆明;海防一河內一昆明。東西向為:峴港一沙灣那吉一彭世洛一毛淡棉;胡志明市一金邊一曼谷一仰光。同時,在緬甸代表閉多次提出的基礎上,會議紀要中第一次記錄“禁毒”為GMS合作的內容之一。
第九屆GMS部長級會議于2000年1月13在菲律賓馬尼拉亞行總部召開。會議是在東南亞擺脫金融危機困境后召開的,因此會議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勢頭。在部長圓桌會議討論中,首次提出了建立“商業論壇”的建議,并形成了題為《開放邊境,攜手合作》的GMS部長級會議聲明。
第十屆GMS部長級會議于2001年11月27—29日在緬甸首都仰光召開。會議確定了今后GMS合作的方向,并通過了5個“戰略重點”即:加強基礎設施聯網;便利跨境貿易與投資;增強私營部門的參與和競爭;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技能水平以及加強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會議決定增設農業論壇為次區域合作新領域。由柬埔寨政府動議,本次會議討論了舉辦次區域領導人會議的籌備方案。會議最后形成了《展望未來,繼續推進GMS合作》的部長級會宣言。
第十一屆GMS部長級會議于2002年9月23—25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本次會議通過了GMS未來10年發展戰略框架,同意優先實施框架內提出的11組旗艦項目,即:南部經濟走廊、東西經濟走廊、南北經濟走廊、電訊骨干網、電力網、便利跨境貿易與投資、私營參與和增強競爭力、人力資源開發、環保戰略框架、洪水控制和水資源管理、旅游。會議初步討論通過了中國加入次區域便利跨境客貨運輸協定的備忘錄和次區域政府間電力貿易協定。會議聽取并通過了領導人會議特設籌備小組的籌備報告。
第十二屆GMS部長級會議于2003年9月17—19日在中國云南省大理召開。GMS的6個國家均派出了高規格的代表團出席。來自GMS各大商會、商業論壇的代表作為私營部門的代表第一次被邀請參與會議。歐洲、亞洲和美洲的各大多邊和雙邊機構、金融界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就次區域合作的相關事務、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廣泛地討論。會議簽署了《第十二屆GMS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
第十三屆GMS部長級會議于2004年12月13—16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召開。會議高度評價GMS合作取得的成果,提出各領域下階段合作重點,重申各國推動合作的信心和承諾。會議決定,在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同時,加強在社會領域和政策法律框架方面的合作,包括加快建設區域經濟交通走廊、發展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區域電力聯網和電力貿易、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便利區域貿易和投資以及開展衛生防疫合作等。
2007年4月,中國主辦了首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農業部長會議,而由中國政府牽頭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也于當月開通運行,為次區域各國農業信息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取得的成果
一、建立了相互信任機制。經過16年來的合作,在積極務實的基礎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多邊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二、簽訂了一系列的重要協議,明確合作目標和職責,實施了一批合作項目。
三、經濟社會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至2004年,以交通項目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了20億美元,極大地改善了區域內的路網布局。
四、經濟貿易合作逐年增長,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之間雙邊貿易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五、旅游項目合作迅速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其成為世界旅游的熱點區域。
六、亞行為次區域金融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七、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開發,湄公河學院為GMS六國的高、中級官員進行了經濟管理與改革、行政管理、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培訓。
在當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加強區域一體化和密切經濟合作,有助于提高區域合作各國的競爭力,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正好順應了這個歷史潮流。通過建立各種優惠的經貿安排,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對于次區域國家實現優勢互補、聯合自強,增強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回顧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所走過的路程,足可預見其發展前景將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 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