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結束已經5年有余,從最初的反美抵抗活動到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恐怖襲擊,再到教派沖突,安全局勢的持續惡化使伊拉克成為人間煉獄,幾乎淪落到萬劫不復的境地。然而,戰后5周年,伊拉克局勢似乎出現了好轉跡象,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和日本放送協會等著名媒體在伊拉克聯合進行了一項民調,結果顯示,55%的被訪者認為他們的生活正在變好,而2007年8月,這個數字僅為39%。
安全局勢有所好轉
2006年初,薩馬拉的阿里·哈迪清真寺遭襲,引發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教派沖突,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此后,愈演愈烈的教派沖突和每況愈下的安全局勢迫使280萬伊拉克人背井離鄉,另有220萬人逃往國外。2007年初,為改善伊拉克安全局勢,布什政府實施對伊增兵計劃,派遣3萬人增援伊拉克,新增兵力部署在巴格達、迪亞拉、薩拉丁等教派混居、安全局勢惡劣的中部地區。盡管許多人質疑增兵計劃的有效性,但一年后,增兵計劃的效果逐步顯現。2008年5月,共有752名伊拉克平民和警察遇襲死亡,盡管這個數字仍然驚人,但已經比2007年夏天下降了60%。同時,美軍的傷亡人數也明顯減少。5月份,共有19名美軍士兵遇襲身亡,僅為2007年單月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戰后伊拉克暴力活動的4種主要形式——遜尼派反美抵抗、基地組織的自殺性襲擊、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沖突,以及什葉派內部不同派別之間的沖突均有不同程度的緩和。BBC的民調結果顯示,36%的人認為伊拉克總體安全狀況比以前好,而半年前,僅有11%的人持這種看法。
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曾是伊拉克動蕩的肇因,伊絕大多數自殺性襲擊由該組織發動,它還通過在什葉派地區制造事端,挑起教派沖突。在美軍嚴厲打擊下,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遭到重創,特別是扎卡維被擊斃后,該組織更是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海登認為,“基地伊拉克分支已經在戰略上被擊敗了”。目前,該組織仍在迪亞拉、摩蘇爾、尼維維等地區活動,但實力已大不如前。伊拉克遜尼派也認識到該組織的危險性,不再與其合作。一些遜尼派部落還建立了地方武裝——“覺醒運動”,與駐伊美軍聯手打擊極端勢力,維護遜尼派聚居區的治安?!坝X醒運動”吸引了大批遜尼派穆斯林加入,目前伊拉克共有約300個“覺醒運動”組織,成員約8萬人,已成為維護遜尼派聚居區治安的重要力量。
邁赫迪軍和巴德爾旅等什葉派民兵放下武器,也為安全局勢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什葉派民兵是教派沖突的主要參與者,對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5月10日,“薩德爾運動”與伊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其他什葉派民兵也紛紛宣布?;稹K_德爾還曾表示,他希望將“薩德爾運動”轉變為一個宗教政黨。但是,圍繞戰后權力分配的激烈較量及各方為各種利益的博弈并未停止,伊武裝沖突并未停息,目前伊拉克安全局勢依然嚴峻。
此外,伊拉克武裝部隊經過5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作戰能力顯著提高,控制范圍不斷擴大。伊政府軍已進駐薩德爾控制的什葉派“國中之國”——巴格達郊外的薩德爾城。在暴力事件頻發的北部摩蘇爾地區,政府軍正在逐漸控制局面。
政治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伊拉克戰后政治進程中,長期處于領導地位的遜尼派被邊緣化,一些復興黨低級官員也跟著遭殃,被革去公職。失意的遜尼派仇恨什葉派主導的政府,并對政治進程漠不關心。經過幾年的發展,一些遜尼派政治人物認識到采取“鴕鳥政策”和犬儒主義,拒絕加入政治進程,不僅無助于遜尼派地位的改善,反而會使他們失去更多。于是,一些遜尼派官員開始重返政壇。在戰后激進的“去復興黨化”運動中被掃地出門的中下層復興黨官員,開始重新進入官僚體系。2008年7月19日,2007年退出政府的遜尼派政黨聯盟“伊拉克共識陣線”的6名內閣成員宣布他們將重返政府,這標志著伊民族和解邁出重要一步。
伊拉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油價成為影響經濟的“單一變量”。馬利基政府生逢其時,從他上任到現在,國際油價上漲了一倍有余,高油價使伊石油收入猛增。同時,伊石油產量也穩步恢復,目前已達每天253萬桶,略微超過戰前的最高水平。美國國務院估計,如果油價繼續保持目前水平,伊2008年的石油收入將超過700億美元,伊經濟狀況和財政狀況將大為改觀。伊拉克2008年的財政預算是根據石油日產量170萬桶,油價每桶57美元制定的,由于油價暴漲,產量增加,伊財政收入有望超出預算一倍之多。
盡管將石油收入轉化為基礎設施需要一段時間,但伊拉克的基本服務已經得到明顯改善。目前,伊拉克移動電話用戶達1200萬,因特網用戶達26萬。而在戰前,手機在伊拉克難覓蹤跡,互聯網服務更是幾乎沒有。
重建之路充滿坎坷
當然,現在說伊拉克就此走上穩定和發展的軌道還為時尚早。諸多因素制約著伊拉克局勢的全面改善。
首先,安全局勢仍然嚴峻。目前,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仍在巴格達、巴古拜、摩蘇爾等地制造恐怖事件。什葉派民兵并未解除武裝,隨時可能重返戰場。遜尼派抵抗武裝也有重新拿起武器的可能。美軍扶植“覺醒運動”是飲鴆止渴的做法,可能養虎為患,使其最終演變為地方割據武裝。前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警告說,伊拉克安全局勢非常脆弱,并隨時可能惡化。
其次,經濟和社會狀況仍然惡劣。伊拉克經濟的改善幾乎完全歸功于油價上漲,由于石油工業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增加就業貢獻不大。伊拉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為15~40%,實際失業率可能更高。同時,伊安全局勢依然動蕩,難以吸引外國投資者和商人前往伊拉克投資興業?;A設施和公共服務則更令人憂慮,國際紅十字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缺乏清潔的飲用水,伊拉克一些家庭每個月需要花費150美元買水,這相當于這些家庭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供電狀況尚未恢復到戰前水平,巴格達目前每天供電時間僅有8小時。醫療設施和服務仍舊很差,醫院缺乏合格醫務人員和藥品。伊公立醫院共有3萬張病床,遠遠低于所需的8萬張水平。該報告還指出,伊拉克人權狀況也很糟糕。伊政府和駐伊聯軍扣押著數萬名伊拉克人。
再次,重建缺乏人才。由于大批中產階級和高端人才逃往國外,復興黨政權中的技術官僚和公務員被趕出政府,留在國內的人才缺乏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有些甚至在戰爭和暴力活動中喪生,使得伊重建面臨人才嚴重缺乏的狀況。人力資源缺乏使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甚至處于半癱瘓狀態。2007年伊多個部委僅花掉財政撥款的一半,一些省級政府甚至只花掉撥款的三分之一。
此外,伊族群呈分化和對立狀態,民族構建困難重重。伊教派沖突留下的傷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愈合。目前教派矛盾雖有緩和跡象,但一路磕磕絆絆的省級選舉,可能再次引發教派沖突。9月25日,伊拉克再次通過省級選舉法,并決定在2009年1月前舉行地方選舉。對此,聯合國及美國都表示歡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這是伊邁向政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如果遜尼派對選舉結果不滿,許多遜尼派穆斯林將重新拿起武器。什葉派民兵?;鹗菫榱藚⒓邮〖夁x舉,如果選舉結果不能令薩德爾派滿意,他們會再次揭竿而起,反對馬利基政府。庫爾德人高度自治的要求如得不到滿足,庫爾德區可能陷入動亂?;鶢枎炜说淖罱K地位問題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庫爾德人一直希望將盛產石油的基爾庫克劃入庫爾德區,要求盡快舉行決定基爾庫克地位的全民公決,然而這項公投卻被一再推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伊拉克局勢目前只是出現了些許緩和的跡象,距離恢復全面穩定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伊各派和國際社會應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將伊拉克從動亂的深淵拯救出來,還給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伊拉克人民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責任編輯:文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