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曾有人提出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開放,中國會是什么樣?這個問題引發國人深思。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體現在發展這個硬道理上。3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今天,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開放、蓬勃向上的中國展現在世人面前。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回顧上海外辦黨的對外工作的發展歷程,概括從事黨際交往工作體會恰能證明其成果巨大。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根據“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黨際交往四原則,中國共產黨的對外工作蓬勃發展,目前已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20多個不同類型的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和保持著不同形式的聯系,一個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中國特色政黨外交”新格局日臻成熟。正是伴隨著這一格局的逐漸形成,1979年為順應對外開放的需要,上海市外辦作為地方黨委的工作機構、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在組織機構設置上正式設立了黨賓處,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全國省級外辦中仍以黨賓命名并以黨賓接待為主要工作的部門,負責接待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來滬訪問的各類外國政黨代表團。進入2l世紀,上海外辦黨的對外工作日趨繁重,自2000年至2007年,市外辦接待中聯部邀請的政黨代表團共778批5361人。多年來,在中聯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外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創新,勇于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勢下地方外辦黨的對外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提高認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政黨政治發生深刻變革,政黨政治與國際關系的互動更加明顯,世界范圍內的黨際交往活動更加活躍深入。中國共產黨的對外工作是黨的事業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戰線,是我國家關系的政治基石和助推器。中央有關部門邀請外國政黨代表團訪華來滬有其“一盤棋”的統籌考慮。每批團組在華到訪城市的選擇,活動項目的確定都是一個完整的、相互連貫的整體。在北京,主要安排政黨領導人雙邊會談或兩黨機制磋商;在京外其他省市的參觀訪問則旨在讓來訪的外國政黨團組從多個側面、多個視角了解一個全面、真實的中國。因此,我們認為地方外辦一定要從思想上、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黨的對外工作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批黨賓團組的接待,并通過我們的努力,用鮮活的個案實例,生動的“上海故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和國家的對內對外方針政策。這是時代的要求,是黨賦予我們每個地方外辦從事政黨交往工作人員崇高的職責。正是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開展有關政黨外交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工作研究,不斷從政治的高度加深對黨際交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服務中央總體外交接待工作務求實效
黨的對外工作目的是圍繞國家總體外交,為鞏固和促進國家關系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來,上海外辦接待黨賓團組年均百余批次,他們中既有來自執政黨的團組,也有來自在野黨的團組。來訪者大多數是各國政黨領袖人物和中堅骨下力量、資深元老或年輕有為的新生代。針對這一特殊群體,上海市外辦在開展黨的對外工作中,突出重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工作的新方法,務求實效。
我們認為,黨賓接待首先是政治接待,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是第一要務。在工作中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是坦誠相待,贏得人心政黨外交實際上是做“人”的工作。據統計,75%的政黨代表團訪滬期間都由市委領導親自出面做工作。由于市委領導高度重視,事先認真備課,做“人”的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市委領導介紹成績,恰如其分;談論不足,實事求是;探討問題,開減布公。地方黨委領導人的坦誠、開放、謙虛的態度,增進了黨際政治信任感,朋友般親近感,為進一步夯實我對外關系的戰略基礎,促進雙邊關系的不斷發展,消除西方對我偏見和誤解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每批團組來滬訪問前,負責接待的同志都要做大量細致的案頭準備工作:分析團組的特點,力求設計最佳參觀點并在實施過程中做適當微調,目的是讓代表團“多走走,多看看”,通過上海這一改革開放的“窗口”,親身感受當代中國,增進了解,壯大知華友華力量,為國家關系良性發展起到積極助推作用。2004年10月,哥斯達黎加前總統、哥民族解放黨領袖阿里亞斯訪滬。在制定接待計劃時,考慮到哥當時與我尚未建交,阿里亞斯又曾當過總統,他的言行可能比較拘謹,據此我方安排“以看為主”。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除了與地方領導會見外,阿里亞斯參觀了“一大”會址、浦東新區、上海通用汽車公司、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東方明珠電視塔,還乘坐了磁浮列車,游覽夜景,觀看雜技。離滬前他深有感觸地說,上海使他感受到中國的高速健康發展,看來哥的現行對華政策該調整了。
三是深度對話,擴大影響。黨賓代表團的特點是政治性強,黨際交流層次高,代表團成員社會根基較深,學術專業背景的人士較多。他們的來訪是難得的資源,我們視其為宣傳中國、了解對方的一條有效的渠道。近年來,我們根據接待要求,有意識地增加安排這類團組去黨校、高校或智庫單位進行座談,深度對話,通過雙向交流,積極闡釋我外交方針和政策立場,同時更直接地了解各派政治力量的觀點和傾向,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外宣效果。
積極利用黨賓資源力推經貿合作
近年來,上海外辦在開展地方黨的對外工作中,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服務作為地方外事一項重要任務。在工作中,我們積極尋找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結合點,利用政黨來訪團組這一資源,在設計參觀活動時盡可能地安排來訪團組和相關企業都有積極性的經貿合作項目,這樣既達到了參觀目的,又可推動有關項目,為黨際交流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產生互利共贏的效果。2007年,老撾國家主席朱馬里訪滬,時間短暫。當獲悉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在老撾業務開展已有相當規模,并非常希望朱馬里主席能到企業實地參觀的信息后,我們盡力調整日程,滿足了企業的愿望,也使代表團的訪問日程更加豐富,取得良好效果。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黎清海一行2007年11月來滬訪問。我們得知上海外經集團正在積極爭取胡志明市地鐵四號線項目,為配合企業“走出去”戰略,我們主動聯絡,了解進展情況,特意安排外賓乘坐地鐵,參觀地鐵運營控制中心,并邀請外經集團負責人陪同參觀,努力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搭建平臺。
2008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率中共代表團出訪印度期間,考察了與上海有合作項目的德里地鐵機場線項目和印孚瑟斯(Infosys)公司。俞正聲同志不僅參觀了工地現場,出席了管片脫膜下線儀式,他還對上海城建提出希望,希望上海城建集團對質量嚴格要求,為未來繼續合作打下良好基礎。俞正聲在參觀考察印孚瑟斯總部時,與印孚瑟斯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史博先生、印孚瑟斯中國首席運營官朗格先生等展開親切交談,詳細詢問了印孚瑟斯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在中國的業務。當聽到印孚瑟斯中國位于上海時,俞正聲高興地表示,上海將盡力為印孚瑟斯在中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他還邀請工商界人士積極參與上海世博園印度館的建設,為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提供便利途徑。
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提高工作質量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是經濟社會活動最為活躍的一個中心城市,倍受世界關注。外國政黨代表團來滬訪問,大多數是第一次來上海,也有的是多次,雖然來意各不相同,但都希望通過在滬短暫訪問更多了解今日中國,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我們注重分析來訪政黨團組的特點和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上海發展實踐研究工作對策。2008年初,上海市外辦在做好傳統項目參觀點建設的基礎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著力扶植推出27個富有時代特征、反映中國特色、體現上海特點的參觀點,涉及黨的建設、民主進步、經濟發展、文化事業、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外來人口管理、青少年教育等,以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這些新時期的參觀點給來訪團組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久前,一批來自阿拉伯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干部考察團在參觀臨汾社區老年文化活動中心時,被一群快樂的老年舞蹈隊員深深吸引,他們不由自主、手舞足蹈地融入到其中,親身體驗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氛圍。
展望未來,地方外辦黨的對外工作要在新起點上攀登新高峰。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時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總體外交,努力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善于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找準地方外事的切入點、結合點。新時期如何做好上海外辦黨的對外工作,我們認為要進一步處理好兩種關系:一要處理好被動與主動的關系。黨的對外工作由中央有關部門統籌開展的,上海外辦接待外國政黨團組是根據下達的任務來進行,就這一點看,我們是被動地承接任務。但團組接待都有一定目標和工作要求,要達到接待效果最佳化,必須通過我們主動工作、創新工作,才能高質量地實現工作目標。我們要以昂揚向上的工作狀態,化被動為主動,綜合我工作需要、來訪團組意愿和上海的實際,合理安排在滬訪問日程和點線,在被動中爭取主動。二要處理好接待與調研的關系。團組接待,送往迎來禮賓安排固然重要,但我們認為對來訪團組所在國家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宗教以及有關政黨的了解、調研更加重要,只有深入調研,工作才能到位,才有更高立意。要在外事干部隊伍中,尤其是在年輕干部中大力倡導學習研究的風氣,處理好接待與調研兩者關系,全面提高外事干部隊伍的水平和能力。
當前,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要深刻分析“后奧運時代”上海外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緊緊圍繞國家的總體外交和上海推進“四個率先”這一中心,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實效性,努力使上海外辦黨的對外工作成為上海外事的一個亮點。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