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色的燈光在夜色中勾勒出立方體的輪廓,在它巨大的內部正在進行北京奧運會的游泳比賽。陳蕾坐在電視機前看直播——她的奧運戰役已經在年初打完。把水立方從圖紙變為現實,這是她工程生涯中最艱難的一戰。
最艱難的時候,她慶幸身后站著母親和兒子,他們仿佛一堵柔軟堅實的墻支撐著疲憊的自己走下去。
水立方是個奇跡。2008年1月28日,這個如夢如幻的藍色正方體出現在鳥巢身旁,以它的柔韌呼應對方的剛性。創造世界紀錄的膜結構,墻面和屋頂上位置絕無重復的3萬多個鋼質構件……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填補了我國建筑史上的諸多空白,也注定名垂奧運史冊。
這個巨大的工程由一個女子指揮完成。水立方的總工程師陳蕾和她的這部作品一樣,詮釋著“外柔內剛”的女人本性。而作為家庭的女主角,是怎樣一種力量支撐著她穩穩走完超負荷工作與家庭間的鋼絲?
幫女兒撐起這個家
2008年1月26日。 水立方建設工程完成了最后的竣工驗收簽字。一千多個日夜的提心吊膽身心疲憊后,陳蕾睡上自2004年6月以來的第一個安穩覺。
她也終于有時間和精力和家人吃一頓熱熱鬧鬧的晚飯。電話打回去時,母親比她還興高采烈:晚上想吃什么,媽給你做!
工程剛開始時,母親也說過同樣的話。那時她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下,再好的菜肴也味同嚼蠟——進駐水立方工程施工現場的第一天,迎接她的不是熱情,是質疑。業主單位、分包單位和監理公司的負責人瞪大眼睛看著面前這個皮膚白皙的年輕女人:這就是未來三年要和我們合作的總工程師?
作為水立方的總承包商,1953年就成立的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公司選擇年輕的陳蕾任總工,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這個榮獲12項中國建筑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全國第一批獲得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第一家獲得“全國質量管理獎”、建造了上千項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的公司相信自己的選擇。但陳蕾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
她揣著壞到底的心情在深夜回到家。客廳亮著一盞小燈,是母親在守夜。
母親剛從天津來到這個家。聽見女兒的開門聲,她急忙從里間出來,卻看到記憶里永遠是神采奕奕的陳蕾癱倒在沙發上的疲憊。 “怎么累成這樣了。”她忍不住心痛,這才開工幾天啊,
建設水立方工程有多艱難,母親不知道,她只知道女兒是真沒時間和精力去照顧這個家了,她得幫女兒把那些事撐起來。
細節生出的摩擦
偶爾陳蕾會在某個周末打電話回家:今天我要回家吃晚飯。這個消息讓兒子樂得在沙發上打滾,母親則趕緊進廚房做她愛吃的菜。
然而滿心歡喜的忙碌多半會迎來失望。飯菜涼在餐桌上許久。母親長嘆一聲,督促外孫趕緊吃完,仔細將剩下的飯菜蒙上保鮮膜——深夜回家的陳蕾只要等待一兩分鐘,就可以聞到香噴噴熱騰騰的幸福味道。
“媽,你又起來干什么啊。”開門,廚房的燈亮著,母親正從微波爐里端出濃濃的骨頭湯。要不要先洗個澡?要不,明天你晚點去,多睡會?母親跟在她身后絮絮叨叨。
母親住進這個家時也把近70年的生活習慣一并搬來,家里被改變的細節讓疲憊的陳蕾大為觀火:家里有洗衣機,犯得著用手搓洗嗎?該扔的那些塑料購物袋,為什么又疊在陽臺上了?外孫可以疼愛但不能寵溺,別什么都由著他,連電視都被他霸占了。“我讓你來,不是讓你受罪的,你就別讓自己這么勞累行不?”
母親扭頭把自己關臥室里:你這脾氣和你爸一樣,都是來氣我的。
她的心立刻就軟下去了。
父親救過她的命。三歲時她藥物中毒,父親一路飛奔抱著三歲的女兒和死神賽跑。父親是她的守護神。小學時放學路上被瘋子的騷擾驚嚇,父親在大吼中追趕出去老遠的背影,深刻在她成長的畫冊中。而今,父親已經去世9年,但陳蕾一直覺得他還陪著自己。學建筑專業、執掌水立方工程,都跟他不無關系。而現在,父親正看著她,如果他在,一定不會讓母親如此難過。
母親已經70歲,自己接手水立方項目執行總工一職后,家里大多數事都依靠老人在打點。如果父親還在,他會怎么說自己?
陳蕾讓步了。她不想再傷老人的心。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兒子是陳蕾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工程開始時,兒子才5歲,不理解為什么媽媽會成天看不見人影。孩子很依賴她,當陳蕾“消失”得比往常更久后,他開始害怕。每當害怕時,電話成了他的安慰劑。
“媽媽,你都不陪我玩!”5歲的兒子在電話里抱怨,“你看別的小朋友,周末都有爸爸媽媽帶著去動物園,可我都看不到你!”當抱怨不奏效時,小男孩改變策略,“媽媽,你什么時候才回來啊,我都幾天沒有看到你了。”可屢試不爽的撒嬌招數在水立方面前也失效了。
陳蕾無法向兒子做出任何關于回家的承諾,工地上每天都有無數件事等待她處理,她常常忙得連想兒子的時間都沒有,但無論多忙,只要是兒子的電話她一定會擠出哪怕是一分鐘的空隙安慰委屈的小男子漢。
后來,電話里的抱怨和撒嬌被煞有介事的理解代替了。姥姥說媽媽很忙是為了中國的奧運會,以后媽媽負責修建的水立方里會有很多外國運動員來參賽,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大事。兒子早熟懂事,他習慣了一個月才能和媽媽相處兩日、別人的媽媽休息7天自己的媽媽只休息三天的日程安排。
不習慣的反倒是陳蕾了。“媽媽你今天怎么不去上班?”工程進入尾聲時,她終于可以多抽出一點時間去陪兒子看電影去公園陪他上補習班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兒子一句話把她噎得無比委屈:什么時候開始,小男孩竟然不依賴媽媽了?
水立方漸漸成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期待這個前所未有的立方體出現在鏡頭前的那一刻。那是我媽媽修建的!兒子向每個認識的人介紹,“我是水立方總工的兒子!”他小心翼翼從書包里拿出獎狀——身為總工程師,陳蕾因為水立方中的多項創新施工技術得了厚厚一摞獎狀,在兒子眼中它們是無上的珍寶,同學可以圍在課桌前慢慢參觀欣賞,但誰也不能碰它們。 “我同學都羨慕我,因為我是水立方總工的兒子!”
打算以后也讓兒子繼承你的事業嗎?很多人問陳蕾。“兒子才9歲,還看不太清楚他的未來。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就好。”
采訪手記
陳蕾很直率,還帶著一點小女孩的可愛。“在湖北時,跟著我爸去不要錢的露天泳池游泳,怎么都學不會,一到北京交了學費錢,幾天就學會了。唉,我怎么就這么浪費。”
這個女人,實在讓你無法不去喜歡。表揚照片上的她很漂亮很有味道,她趕緊抓住這機會得瑟:“哎呀,我可是在幾張照片里精心挑選的,當然不錯了。”談到工作的辛苦,也不會死要面子裝英雄:“累啊,我做武警宿舍那個項目時,剛剛坐完月子三個月,體重120斤,項目完了,得,我身高1米65,體重也只有94斤了,這做項目可真是減肥。”
這才是真實的陳蕾,有血有肉的的真實。仿佛一顆鉆石,不同角度不同切割面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她并不希望自己被固定在那個嚴謹、大氣、理性、巾幗不讓須眉的水立方女總工的身份中。
在這個由兩代女人和第三代男人撐起的家里,充盈著濃郁的親情溫馨。“我希望我有一天會是‘某某某某的母親’身份。”某某某某,是她構想的兒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