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婚姻要長久,除了愛,還需要夫妻雙方互相遷就適應,以及家庭其他成員的努力參與。
每當陳平喊丈夫“來福”的時候,朋友們都要被逗得哈哈大笑。在中國,這樣的名字從前一般是仆人們所有,今天則是寵物們“專享”。而那個藍眼睛的外國人,則答應得干脆響亮,令人忍俊不禁。
十多年前,北京電視臺編導陳平邂逅在德國工作的奧地利小伙子恩內斯特#8226;霍夫勒,不久結為秦晉,移居德國。
如今,陳平擁有一兒一女,女兒甜甜八歲,兒子安安五歲。兒子三歲時,陳平重新開始工作,現在她是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執委會執委、首席財政執行官,IOV中國分會主席,中德文化交流委員會中國主席。
談起丈夫來福,陳平說,是他給了自己一個溫暖的家,和一個自由馳騁的舞臺。
長城腳下的相遇
1997年春天,陳平的記憶中長城內外一片燦爛的陽光。
她當時是北京電視臺的體育節目編導,那一天,她采訪香港著名的詠春拳大師黃淳梁先生,約在長城拍攝。黃先生帶來的弟子中,有一個洋弟子,藍眼睛與藍天交相輝映。陳平不免多看了兩眼——說不準是不是這兩眼,讓藍眼睛對她一見鐘情。
這個名叫恩內斯特#8226;霍夫勒的藍眼睛小伙子,就是未來十多年陳平口里的來福。
那一天,來福的鏡頭和眼睛一直追隨著她。在鏡頭里,陳平一襲黑衣,薄施粉黛,一臉寧靜,裊裊婷婷,他的心隨著晃晃悠悠。
晚上,他們共舞一曲“魂斷藍橋”。她的頭靠在他的肩上,他下巴抵在她頭上,那一瞬間,她堅硬的心忽然軟了下來——曾經飽受情感創傷的她一直努力地守護著自己的心,小心翼翼地筑著圍墻。而這一刻,倚在他的肩頭,她感到那樣安全,還有眷戀!
四個月后,來福再一次來到北京。這一次,他成功地帶走了中國姑娘。
1998年2月,陳平在德國已經住了兩個多月了。美人在旁,來福說這是神仙般的日子,能不能一輩子這樣?可他從來沒有正式向她求婚。陳平暗自想,如果他不求婚,她將中止這段戀情,因為婚姻是愛情最真誠的形式。
情人節前夕,兩人到慕尼黑游玩,來福突然發起了高燒,陳平衣不解帶地照顧他。他突然說:“我現在病了,所以有個請求你不可以拒絕!”
他聲音輕柔下去:“你能嫁給我嗎?”
陳平嚇了一跳。世上竟然有這樣的求婚方式?求婚的前提是因為自己病了?
他又說:“你說過不拒絕的嘛!你肯不肯嫁給我?趁我現在發燒告訴我。”
她忍住笑,鄭重地點頭。
異國主婦的日子
結婚后,來福無比信任地對陳平說:“親愛的,家就交給你啦!”
慢慢地,陳平意識到“交給你”的是一個多么沉重乏味的擔子。每天,她要做飯洗碗,學習垃圾分類、刀叉分類、午宴晚宴餐具分類,夏天要考慮種什么花,什么時候播種除草,還有迎接德國無數的節日,不同的節日要買不同禮物……
在德國,女性人數要比男人多出300多萬,家庭婦女也是一種受男性尊重的職業。但陳平從小接受的是“男女平等”、“女人能頂半邊天”的教育,在國內也是單位的臺柱,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生厭。她覺得自己活得很浪費,很無聊,沮喪極了,不知不覺滋生了一肚子怨氣。
有一次,買好了電影票去看《拯救大兵瑞恩》。晚上八點,沒來由地心情低落,陳平又發了一通脾氣,對他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看電影,也不想看到你,我一個人看電影去?!比缓竽昧艘粡埰保瑲鉀_沖地走了。
電影看完,正好趕上大雨,等找到汽車的時候,渾身都快給淋濕了。憋著一肚子氣,陳平錯把車開到了另一座小城。漆黑的夜瓢潑的雨,又找不到了家,陳平在車里大哭起來。
好不容易回到家,那個人既沒有在大廳等她,也沒有焦急地打電話,而是端坐在電腦前,專注地查看資料??吹剿?,他只是然淡淡地問:“電影好看嗎?”
火氣登時達到了無法控制的程度,抱怨他不溫柔、不體貼,在這樣的黑夜這樣的雨天,居然不關心一個才來德國幾天的外國女人……他坐在那里,冷靜地說:我以為你是個成年人,懂得自己的決定,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末了他說:你又不是孩子了。

其實,所有妻子都想丈夫把自己當孩子一樣嬌著寵著。陳平怒極,當下尋找字典,準備教育一下這個不懂得寵愛太太的人。然而她發現,在德語里沒有專門的撒嬌一詞,有也是另外一層意思:像嬌慣的孩子那樣、寵壞的孩子。難怪德國女人很少撒嬌呢,她們太強壯太能干,因此男人們忽略了她們的柔弱。
在這樣的文化面前,陳平只好偃旗息鼓。和外國人結婚必然有這樣的麻煩,如果還彼此相愛,就要互相遷就。
好在來福到底跟中國淵源頗深,慢慢理解了一些她的感受。他會在她做家務的時候陪她說話,會和她一起帶孩子。常常在傍晚,一家人出去散步。孩子在田野小道上走走看看,他們手牽手跟在后面。這一幕,陳平覺得像極了她渴望多年的夢境。
小兒子滿三歲后,來福支持陳平出來工作。職業中的妻子讓他恍若看到十多年前的那個春天,在長城腳下,陳平黑衣飄飄,一臉專注地做節目。
這樣的時候,她是美麗的。他在心里告訴自己,他愛這個中國女人。
?,數亩Y物
婆媳關系是令所有媳婦發憷的。初嫁來福,那個貴族出身的奧地利婆婆也令她畏懼。對這個中國媳婦,婆婆是喜歡的,可對她的國家總有一種不實的猜測,這成了婆媳間最大的矛盾。
有一次,婆婆優雅地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問陳平:“埃瑪,中國有森林嗎?”
陳平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她把婆婆拉起來,指著餐廳里的地球儀,說:“媽媽,中國的森林加起來比整個奧地利都大!”婆婆認真地說:“是嗎?為什么我看電視上演的都是光禿禿的荒山?”陳平一下子沒好氣起來:“美國西部還有很多地方一毛不拔呢!”
她想讓公婆了解自己的國家,很多次邀請他們到中國去旅游,可都被拒絕了。婆婆說:“路太遠了,再說到那里我們吃什么呀?那里的空氣污染太可怕了!”
公婆從來沒有出過歐洲,最遠的旅行是莫斯科,他們覺得只有歐洲最美。每年盛夏,他們都會抽出兩周時間,率領全家老少到一個叫月亮湖的地方度假,已經13年了。婆婆一心希望陳平一家加入進來??申惼綄ζ牌艧o數次描繪的美麗地方本能地排斥。
女兒剛牙牙學語的時候,每次回老家,婆婆就會強調海倫應該學習德語,陳平不應該跟她說中文,這樣才不會把孩子的思維搞亂。但陳平不同意,最后來福出面告訴婆婆:第一,中文是孩子媽媽的母語,她應該學會;其次,多一門語言對孩子是一種幫助。
兒子出面,婆婆沒有正面反對,卻說:“我的孫女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識,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可以了,忘記那些可笑的目標和追求吧。”這樣一來,明明在媽媽那里學到的單詞是這樣的,在奶奶那里卻是那樣的,小甜甜常常被搞得很茫然。
不過陳平還是尊重婆婆的。婆婆的善良能干,對家庭的付出,以及認真優雅的生活態度,都讓她欣賞喜歡。
有一次,陳平去一家日用品商店買東西,那個售貨員居然知道她。因為婆婆會對他們說起她,說她的媳婦來自中國,曾經是個記者。她的口氣充滿自豪。這讓陳平感動不已,從此試著去了解婆婆,盡量接近她的要求。
像天下所有的好父母那樣,公公婆婆對孩子們十分慷慨,自己卻十分節儉。婆婆的手表整整戴了18年,已經破舊了,仍然舍不得換掉。那年她過生日的時候,陳平在德國給她買了一塊新手表。婆婆高興得對她又親又抱。
陳平出生僅40天就被養母收養,很多年里,她都有一種尋找親生母親的沖動。和婆婆的相處,讓她對養母有了更深的理解。2001年,養母去世,她一下子瀕臨崩潰。婆婆用她的方式安慰這個異鄉的女兒,陳平漸漸走出了悲傷。從那以后,雖然仍有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差異,但陳平和婆婆的感情越來越好了。
更令她感動的是,婆婆開始留意關于中國的正面而積極的報道。有一次,婆婆在電視上看到楊麗萍表演的孔雀舞,被美妙絕倫的表演驚得目瞪口呆,她不斷地說:“上帝,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舞蹈。沒想到中國這么美?!彼_始和兒子一樣,支持?,斪鲆恍┲械挛幕涣鞯墓ぷ?。
陳平和來福商量,明年放棄到加拿大的度假計劃,陪公婆到他們的月亮湖去看一看。她知道,那是婆婆最期待的,那意味著一個家庭真正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