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營養學會和美國乳品出口協會共同舉辦的“新指南 新坐標——新時代乳制品戰略專業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
在論壇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宋昆岡理事長指出:“近10年來中國是全球乳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我國乳制品的人均消費量仍遠落后于國際平均水平,許多人還沒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習慣。”
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長趙法教授指出:“乳制品種類豐富,在發達國家,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的消費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國目前乳制品結構和消費品種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于奶粉消費;液態奶的消費較局限于大中城市。針對我國居民乳制品的消費現狀,不僅要增加每日乳制品的消費,更要注重乳制品消費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食用乳制品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乳制品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牛奶中天然存在的一種優質蛋白質——乳清蛋白,不僅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富含種類齊全且配比恰當的必需氨基酸,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由于乳清蛋白含有β-乳球蛋白、a-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活性組分,對于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整體健康也有益。
趙教授強調:“乳制品攝入并不是多多益善。無論是牛奶還是酸奶、乳清蛋白等其他乳制品,應該是我們平衡膳食的一部分。從單一的食品中攝取蛋白質,營養并不完全,而在每日膳食的基礎上,補充優質蛋白則是一種科學的選擇。以乳清蛋白為例,對成年人來說,每天8~10克乳清蛋白,對于提高膳食的整體營養價值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易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