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歐盟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重要地區,隨著后配額時代的到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將直面歐盟各類貿易保護措施的考驗。本文對歐盟主要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歐盟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評價。
[關鍵詞] 歐盟 貿易保護 紡織品服裝
為應對紡織品服裝后配額時代的挑戰,歐盟加緊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反傾銷、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特別保障措施等在內的各種非關稅新型貿易保護措施日益增多,有些是直接針對我國紡織品服裝,這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歐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反傾銷的影響
根據歐盟《反傾銷基礎條例》的規定,采取反傾銷措施必須滿足三個實體條件:(1)傾銷認定,即某種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同類產品的正常價值。1998年之后,歐盟第905/98號條例把中國從非市場經濟的名單排除出去,但仍有針對地規定了市場經濟待遇5條標準。(2)損害認定,即傾銷對歐盟產業或對某一工業的建立造成重大損害或重大損害威脅。按規定,歐盟委員會經過初步調查后,首先認定存在損害,之后,歐盟還必須證明傾銷和損害存在因果關系。(3)歐盟利益要求進行干預。反傾銷具有形式合法性、能有效排斥外國產品的進口,且不易招致報復的特點。不論成功,都可使我國某類產品部分喪失甚至退出某國市場。
1992年~1996年,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和調查約占歐盟對世界紡織品發起反傾銷總案32起的22%。2004年6月,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的含彈力或非彈力聚酯長纖不低于85%的印染面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涉案金額達5.8億美元,這是中國紡織企業遭遇的最大一起國外反傾銷案。從下表可以看出此案對中國聚酯長纖面料出口歐盟影響極大。2005年較2003年該類產品出口歐盟貿易額下降了57%。
2003年~2005年歐盟(EC)No1487/2005號公告涉案產品出口歐盟統計表
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根據UN COMTRADE數據庫計算而得
可以預見,在后配額時代,隨著中國輸歐紡織服裝產品的大幅增加,歐盟針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反傾銷立案會有增無減。
二、技術壁壘
目前,歐盟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雙層結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上層是約三百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歐盟指令,下層是上萬個技術指標。尤其是綠色壁壘,近年來,歐盟及各成員國或相關組織構建綠色壁壘的速度仍在不斷加快,2003年以來就有10多項關于紡織品相關的新的法規、指令和標準。
技術壁壘,尤其是綠色壁壘,由于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歧視性的一面,它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等分歧,可憑借標準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又不易招致貿易報復。目前,我國紡織企業無論是在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以及產品開發能力都處在較低的水平,而且紡織產業的國內總體發展環境也遠沒有達到歐盟國家的水平,歐盟層出不窮的技術壁壘會對我國企業、行業和政府提出巨大挑戰。
一方面,由于歐盟新技術標準的制定,我國企業必須在生產中不斷加入技術改造投入,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滿足技術壁壘各方面的要求,使得出口成本加大,進而影響出口。據統計2004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由于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損失超過1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歐盟造成 。
另一方面,歐盟的技術壁壘也會促使中歐貿易中技術含量較低的初級紡織品服裝比重逐步下降,促使我國企業加快產品結構改造。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將促使我國政府制定和實施符合有關要求的紡織品行業國家相關標準。
三、特保措施
2003年1月,歐盟公告對其第3030/93項貿易條例中第10a條關于從第三國進口紡織品管理的一般規則做出修改,增加了針對中國的特別保障條款,內容如下:原產于中國并包含于《紡織品與服裝協定》中的紡織品或服裝在下列情形下適用于特保措施。(1)當上述產品擾亂歐盟市場時,歐盟委員會可根據歐盟成員國提出請求或自行決定與中國進行磋商。(2)90天磋商期內,未能達成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則歐盟委員會將對磋商涉及的一個或多個類別的紡織品或紡織制成品實行數量限制。(3)除非歐盟與中國雙方另有約定,在沒有再次申訴的情況下該數量限制的期限不應超過1年。2005年4月6日,歐盟頒布“對出口至歐盟的中國紡織品的保障措施行動指南”。2005年4月27日,歐盟再公布“關于對歐共體適用紡織品特定保障條款指南”。這兩項指南進一步澄清第3030/93號第10a條的具體法律適用。
歐盟對于特保措施的規定并不像反傾銷規定那樣有量化的判斷標準和程序,其判斷標準“進口激增造成市場損害”的定語模糊,但一旦實施,就會采取征收臨時性高關稅和實行數量限制等懲罰性措施,因此,與反傾銷相比,特保措施調查的發起更為容易。2005年歐盟對我國十類紡織服裝產品發動特保調查,最終使得這十類產品重歸配額限制,遠遠低于這十類產品出口歐盟的潛力。而且歐盟在《備忘錄》中只承諾克制使用特保措施,這表明特保措施在2013年之前將始終是我國輸歐紡織服裝產品的一大障礙。
參考文獻:
[1]蔣小紅:歐共體反傾銷法與中歐貿易[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孔慶江:中國紡織品貿易的法律環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3]李善同何建武:后配額時期中國、美國及歐盟紡織品貿易政策的影響分析[J].世界經濟,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