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人口大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經濟密集度的提高,地震災害對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雖然相對國內的強震區來說,浙江的地震密度和強度都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浙江省地震活動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都有上升的趨勢,同時在浙江省的地震活動也出現一些新的表現:如水庫誘發地震的增多,局部地震活動增強。因此我們對地震災害的警惕和防御不能有絲毫降低。
建設浙江省的應急指揮體系,盡快提高地震應急信息化水平和地震應急反應與指揮能力,已成為浙江省防震減災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
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是為省政府開展地震應急、實施抗震救災指揮提供指揮場所和各種必要的技術手段。在地震發生時,在基礎數據庫和現場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斷地震的規模、影響范圍、損失等情況,并據此提出系列科學的救災和調度方案,協助指揮人員實施各種地震救災行為,實現地震應急信息快速傳遞、高效處理,提高應急救災指揮與決策的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震時的混亂和人員傷亡。(如圖)
1 系統的主要功能
地震應急快速響應與災害評估:通過地震監測和震情跟蹤,監視破壞性地震的發生,一旦有緊急情況立即響應,對地震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進行預評估,同時還可以根據不斷獲得的新情況,進行地震災害動態評估和地震趨勢的動態跟蹤。
地震應急指揮:在應急快速響應部分給出的結果表明,需要進入緊急狀態、進行抗震救災指揮工作時,即啟動該項功能,為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抗震救災指揮工作提供輔助決策信息,并提供其他響應的技術手段和信息支持。
2 系統技術指標
1)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在接收到觸發響應參數后15分鐘內做出災害評估;獲得災害評估信息后的15分鐘內準備好相應指揮信息。
2)應急基礎數據庫系統基于1:5萬比例尺進行建設,同時,指揮部技術系統之間的數據可通過網絡進行交換。
3)系統的各種軟硬件系統試運行無故障率可達到95%以上。
4)國家中心、區域中心、城市系統、現場工作系統應實現互聯、互通、互動。
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總體框架圖
三、系統建設實施技術要點
基礎設施
指揮部場所改造與建設場地:指揮大廳、輔助大廳、控制室、機房、其他配套用房(如首長休息室、值班室等);大屏幕投影顯示系統、備用及輔助顯示系統、電話通信系統、數字會議系統、綜合布線、照明系統、指揮長坐席及成員和輔助人員坐席;防火報警及滅火系統、溫濕度及空氣調節系統、不間斷供電系統、確保人員安全的安全保障系統等。
(1)計算機硬件環境
系統硬件采用高性能事務處理服務器、磁盤陣列及后備存儲設備、高計算性能應用服務器、應急網絡服務器及安全管理系統、高性能圖形工作站、輸入輸出設備、多手段通訊設備和大型計算機網絡連接設備等。
網絡采用基于IEEE 802.1Q標準實現VLAN,各網段包括:應用系統網段,包括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對外網段,包括對外的APP服務器,對外的WEB服務器,外部IP可以對這兩臺服務器進行訪問,本網段可以訪問外部網絡。指揮終端網段(內部網),可以訪問對外的Web服務器,可以訪問應用服務器、數據庫。
(2)大屏幕投影與輔助顯示
指揮大廳安裝大屏幕,保證震情、災情、應急指揮信息的程序控制顯示。大屏幕可以分塊同時顯示各種不同信息,也可以整個屏幕顯示一項信息,屏幕的信息顯示由指揮大廳的技術人員負責操作和切換。
指揮大廳設3塊(1ⅹ3)正投式大屏幕投影,電動控制。屏幕可以做到圖像任意輸出分割。現場可以有6-8路VGA信號可以供顯示。 控制室擬裝設由微處理器支持的視頻畫面與計算機數據圖像相結合的彩色大屏幕投影系統,該系統的配置規模為1x3(行×列)單屏尺寸120英寸的正投單元構成的大屏幕投影系統(包括圖像拼接控制器、控制終端等)。控制終端對整個大屏幕墻的操作進行控制,可實時動態顯示集控中心各工作站,以及視頻設備等多路輸入信息。網絡、RGB、視頻信息可切換整屏顯示和多路分屏顯示。
(3)中央控制系統
指揮系統采用集中控制的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設備操作簡便性的需要,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的編程設計,用戶可以通過液晶觸摸屏,對控制中心的多種顯示設備、信號矩陣切換器(例如AV、RGB矩陣)、紅外控制設備(例如DVD、視頻會議終端、視頻展臺)、電源控制設備(例如電動窗簾、燈光)、音響系統音量等進行集中控制,實現對設備的開關、顯示信號的切換、燈光的調節、音響系統音量的調節等集中管理。
四、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軟件系統建設
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軟件系統建設是指揮中心運轉的核心系統,包括8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系統軟件運行環境、地震應急快速響應、自動群呼與信息發布、地震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地震應急指揮命令、地震應急信息通告、系統總控、文檔資料。
1 地震應急快速響應系統建設
地震應急快速響應系統建立以千兆網為骨架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局域網絡平臺和地震應急快速響應系統。當破壞性地震發生后,該系統通過主動或被動觸發控制機制,啟動快速響應、地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決策指揮輔助信息等系統,在一定的基礎數據、專業計算模型的基礎上,對災區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次生災害進行快速評估,并對這些損失的空間分布進行判斷和描述。
2 地震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
編制各種輔助決策工具,檢索和查詢數據庫,生成專題圖、表,向指揮長和指揮部成員提供各種應急輔助決策信息,建設通過分析震情、災情和災區實際情況,自動生成指揮方案與建議的智能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
3 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
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是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基礎和核心,應急指揮所需要的各種數據、資料、信息都來自于該數據庫群。數據庫群主要包括基礎地理圖、社會經濟統計、地震基礎數據、災害相關因素等數據。
五、系統建設工程效益和展望
浙江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將從總體上為增強浙江省的地震應急指揮能力提供先進的支撐平臺。為減少地震災害損失,加快災后恢復,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體現“以人為本”政府形象。進一步為浙江省地震應急救援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經過本項目的建設,區域應急基礎數據庫平臺基本建成,不僅為日常應急救援提供數據,且為日后數據的維護與更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浙江省地震應急服務系統部署了針對地震應急的專業應用系統,將提高應急工作人員的辦公效率和應急水平,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
參考文獻
[1]成小平,帥向華,楊亞莉,等.地震應急響應系統中的數據分發[J].地震,2001,21(4): 88-93.
[2]王安福.校園網應急響應機制建設淺談[J].網絡與信息,2008(1):7-7.
[3]李東平,趙軍.可視化語言實現GIS的二次開發[J].計算機系統應用,2002(8):25-27.
作者簡介:李東平,男,工程師,(1976-),碩士,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統、地震應急指揮等。
基金項目:浙江省面上科研社會發展項目(編號:2007C33059)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