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探討企業跨國并購問題具有特殊意義。在當前形勢下,中國企業如何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采用什么樣的經營模式,怎樣“走出去”等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針對模式與策略的分析,對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模式的選擇和策略的制定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并購 跨國并購 并購模式 并購策略
一、適合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模式及策略
1.買殼上市
買殼上市是非上市公司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控股達到間接甚至直接上市的目的。對于我國企業跨國并購活動采用這種模式的適宜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是成本較低。首先是上市成本,若要買企業,只須買股票。其次,證券市場是一個融資成本低的地方,尤其對于一些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其規模較大,體制較完善,十分利于我國企業跨國經營中的融資。
二是時間短,速度快。中國企業一旦選擇了國外的目標企業,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上市的目的,而不必經過較為煩瑣的審批、登記、公開發行等手續。
三是“2+2=5”的協同效應顯著。中國企業所選擇的“殼”公司通常業務規模小,業績平淡或不佳,所以當被收購的消息發布后,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會有所上漲,有利于提高股東的積極性,有利于增發或配售新股,籌集資金。
2.換股并購
換股并購,即以股票作為并購的支付手段。隨著中國并購市場的日趨活躍,換股這種交易方式在全球并購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首先,換股并購避免了短期大量現金流出的壓力,降低收購風險,而且在財務上可合理避稅和產生股票預期增長效應。其次,充分發揮跨國并購“功能互補”效應。因為換股并購多為“強強聯合”,善意并購,外國企業在技術、市場、產品和服務、管理方法和理念乃至企業文化等都有其獨特的一面,進行跨國并購能更好的使中國企業開拓國外市場,在較短的時間內被市場所接受,從而強化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二、并購模式的選擇與運用的策略
1.強強聯合,換股并購
一家企業從事跨國經營成敗關鍵在于能否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兼并收購與本企業已有競爭關系存在、可以實現戰略互補的企業是企業培養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方式。這便符合了美國DEC公司前總裁簡·霍普蘭德(J·Hopland)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R·Nigel)提出的跨國戰略聯盟理論。
首先,在并購目標企業的選擇上,我國的企業應以優勢互補為前提,即可以是生產領域的產品線互補,也可以是業務方面的品牌優勢互補等;其次在行業的選擇上,輕工業紡織、家電、機電、醫藥等產品的加工生產和工程承包都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對外國企業有著極強的吸引力,不但有利于跨國并購的實現,而且并購后的整合過程也會順利進行。
通過國內外并購案例經驗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當強強并購活動發生時,采取換股收購的模式則較為合理。例如:數據通信領域全球最大并購案“朗訊并購恒生”,在諸多同類公司中,朗訊選擇恒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朗訊和恒生公司的產品線非常互補;之二則是在數據通信領域,恒生公司的ATM設備的市場占有率近兩年來一直居世界第一。而且,恒生的遠程訪問業務有非常重要的internet顧客,這些都是朗訊以前沒有的。對于這場珠聯璧合的并購,采取的就是換股收購。
2.優勢民企,買殼上市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和穩健高效經營管理機制的民營企業。其中一些優秀的民營企業,經濟外向程度逐步擴大,國際化經營的方式靈活多樣,包括初期的“兩頭在外”,出口代銷,合作租賃,和目前逐漸發展的較高形式的海外直接投資等。
對于這類企業,可以在產品質量優先,品牌突出的前提條件下進行資本運做,以達到跨國并購,國際化經營的目的。但是,考慮到外匯管制、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等因素,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之初應以穩健型投資為主,以降低企業進入的風險。目前我國有一定基礎的民營企業就可以在保證了一定國際市場份額和樹立品牌的前提下,有著很好的發展勢頭,卻缺少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通過買殼上市并購國外的企業以設立自己的營銷公司,以其為支點建立國際市場體系,最終做到“市場本土化,管理本土化,資本本土化”。
3.跨國公司,資產并購
對于已具有跨國公司規模的企業,在實力適當之時用資產并購的模式以達到跨國經營戰略。為此,我國的大企業應首先按照“‘創牌’而不是‘創匯’”的方針,出口產品開拓海外市場,打“知名度”;再按“先有市場,后建工廠”的原則,當銷售量達到建廠盈虧平衡點時,開辦海外工廠以實現真正的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跨國戰略。
試以海爾為例,海爾的“逆向思維”,即:外國公司之所以到中國來是因為在其資源組合中,最缺少的是廉價勞動力。對中國企業來講,雖有廉價勞動力優勢,但當很多的外國公司來中國設廠,廉價勞動力就不再是中國企業獨特的優勢了。引導了海爾的戰略是“先難后易”,先在發達國家創出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到美國,雖然付出較高的成本,但獲得確實需要的技術和人才。繼美國之后,海爾在歐洲也初步實現了三位一體。為實現“當地融資、融智、融文化,創世界名牌”的理念鋪平了道路。
總而言之,中國已經有了像中國石油化工進出口公司、首鋼集團公司和中國信托投資公司等企業進行跨國經營。以海爾、康佳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企業,積極從事跨國經營活動,并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跨國并購將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發展我國跨國企業的重要方式,并幫助我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2006年全球企業并購交易額創紀錄,人民網,2006~12
[2]布爾古德:中國企業直陳七大困擾.中國投資,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