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外資并購規模逐步擴大,跨國公司通過并購實現競爭優勢在國內的延伸。外資并購在我國產生了壟斷、國有資產及民族品牌流失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在對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現狀的客觀認識上,分析外資并購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并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外資并購 負面效應 對策
一、外資并購的特點
1.具有明顯的戰略意圖和產業壟斷傾向。目前,外資企業在華并購實施近乎于”斬首行動”,專門選擇行業的龍頭企業作為并購對象,意圖通過控制戰略制高點,實現對整個市場的操控。外資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在國內良好的品牌效應、銷售網絡及強大的人力資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該行業形成壟斷的格局,迅速占領國內大部分的市場,這樣就會對本土的其他競爭對手造成嚴重打擊。而且,外資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后,還會不斷對該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進行并購,逐漸完成它對該行業的絕對壟斷。例如美國凱雷并購我國機械工程行業巨頭徐工機械、法國SEB并購浙江蘇泊爾等都是這種并購行為的典型范例。
2.注重企業控制權和產業控制力。新一輪的外資并購潮中,外資對控股權、控制銷售權及品牌使用權都提出明確的控制要求,其中在控股權方面表現得更為迫切,包括最初以參股、相對控股實施并購的跨國公司,現在也在謀求通過增資擴股實現絕對控股。另外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謀求從產業鏈上和價值鏈上實施全面控制。目前,跨國公司進入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力度、深度、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其目的已不僅僅是占領中國市場,同時也意圖把中國的裝備制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從而形成更強有力的控制。
3.上市公司成為外資并購的主要目標。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效益較好的知名企業,擁有大量的無形資產,外資企業并購我國的上市公司就比并購一般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品牌和知名度,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隨著《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使得外資并購上市公司有了政策的指導和保障。
二、外資并購負面效應
在外資并購我國企業越來越熱的大環境下,不可否認外資并購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其積極的一面,通過外資并購的方式,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資,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缺口,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但當前外資并購也帶來許多新問題,因此我們更應關注其負面影響,負面影響突出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可能形成行業壟斷。外資企業在我國實行并購是其全球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外資并購的最終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并占據市場。外資企業集團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大規模進入我國,通過在重點行業和產業進行并購使其市場份額明顯擴大。這種情勢繼續發展下去,必然導致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迅速提高,從而形成壟斷。外資企業正是憑借其在品牌、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來逐步實現其擊敗我國內資企業,取得壟斷地位的目的。
2.易造成民族品牌流失。在外資并購中,外商利用國內企業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不強的弱點,低價收購國內企業的股權、品牌或專有技術,吞食我國的民族品牌。品牌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對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而外資并購中國企業之后,會放棄我國企業多年以來苦心經營的品牌,即使剛開始繼續使用該品牌,但最終難逃被外資品牌代替的命運。而對于那些根本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永遠只能給跨國公司代工。
3.易使國有資產流失。在我國,由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特殊性,國有股目前尚未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外資并購上市公司主要在二級市場之外通過協議轉讓完成,而且轉讓價格高低往往取決于雙方的議價能力而非股權的內涵價值。另外。外資并購中資產評估制度不夠完善,評估方法不科學,從而造成國有企業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在資產評估中被忽視。
三、外資并購我國企業的對策
1.建立健全外資并購的法律體系,強化外資并購監管制度。首先,研究和制定《反壟斷法》,防范外資企業在我國的地區性壟斷和行業性壟斷,以維護競爭秩序,保護民族產業。其次,嚴格外資并購審批制,創建多部門聯合并購審查機制。重大并購重組活動,要經過專項評估和論證。對于戰略性產業和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企業,在實施并購重組過程中,必須通過專項審議,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防范潛在風險。
2.強化產業戰略和產業政策。對于戰略性產業和重要企業,外資進入的方式和深度要有明確的界定,對于涉及戰略產業和重要企業的并購重組,必須堅持國家戰略利益至上的原則,在服從戰略利益的前提下考慮企業的商業利益,避免以犧牲戰略利益、長遠利益為代價去換取眼前利益。政府為保證本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經濟福利的最大化,在允許和鼓勵外資并購的前提下,應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有損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外資并購行為。產業政策是直接體現國家宏觀調控意圖的經濟政策,政府應運用產業政策對外資并購進行引導,以促進其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方向發展。
3.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國有企業自身建設。首先,經營發展戰略要從注重國內市場逐步轉向更多地注重國際市場,從注重短期效益轉向注重長期效益,要從全球的角度確定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其次,要繼續加大體制創新力度,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使企業制度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再次,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充分借助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和實力,開展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加速我國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培育和發展自身的技術開發能力,逐步形成有特點的技術優勢。
參考文獻:
[1]周金銳 曾慶梅:外資并購的成因與負效應分析及對策.北方經貿,2007;12
[2]王志樂:外資并購與國家經濟安全.中國外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