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右木(1887—1924),是中國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者,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都團組織和中國共產黨四川組織的創始人。88年前,他在四川成立了第一個黨的組織——成都支部。
四川第一個取馬克思主義火種者
1887年11月12日,王右木生于四川江油一個平民家庭,靠以教書為業的哥哥王初齡撫養長大,先后讀私塾、小學和中學,19歲開始教書;后考入成都通省師范學堂深造,畢業后回家鄉執教龍郡中學,先后任學監和教務長等職。不久,他感到老式教育無法富國強兵,于是辭職再度考入成都通省師范學堂理化科學習,以圖科學救國。1914年,27歲的王右木考取中國留學官費生,東渡日本留學。留日期間,王右木加入了李大釗在中國留學生中組織的“神州學會”,結識了李大釗、李達、李漢俊等,參加了學會發起的討袁護國運動等。他遂改變初衷,毅然由應慶大學理化科轉入明治大學法制經濟科學習,以求從改造社會著手救國救民。他廣泛閱讀和研究西方各個學派,同時受日本進步學者河上肇等影響,初步接觸到馬克思主義。
1918年秋,王右木獲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學士學位,次年春回到四川。他拒絕省議員這個位置,放棄當官發財的機會,放棄實業救國的夢想,應聘于成都高等師范學堂(現四川大學)任學監,并兼授經濟學和日文課程。他以教學講壇為陣地,介紹《新青年》、《新潮》等書籍,引導學生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學習研究“新的社會科學”,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其間,北京爆發五四運動。消息傳到四川,高師學生成立四川學生聯合會,游行、集會、罷課、請愿,聲討賣國政府,支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王右木積極指導運動并在運動中發現、培養進步青年。1920年3月,李大釗建立了全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一直與李大釗保持聯系的王右木成為該會的早期成員。1920年夏,王右木利用暑假期間到上海考察,會見了陳獨秀等人;回到成都后,帶回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惲代英翻譯的《階級斗爭》以及《新青年》等書籍。
四川第一個播馬克思主義火種者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又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并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1920年8月,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上海小組;10月,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成立北京小組;同年秋冬,董必武等在湖北武昌撫院街成立武漢小組,毛澤東、何叔衡等在湖南長沙成立長沙小組……
1920年冬,王右木在成都建立了四川第一個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讀書會。王右木向讀書會會員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帶領他們到民眾中去開展宣傳活動。會員由最初以高師為主發展到成都各大中專學校,由三四十人發展到一百多人。王右木還利用在高師附中、女子師范學校、政法專門學校、農業專門學校兼授經濟學課程的機會,傳播馬克思主義,物色青年積極分子。此后,成都涌現出一大批進步學生和青年,骨干有童庸生、李碩勛、楊闇公、陽翰笙等人。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紛紛創辦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喚醒民眾:陳獨秀在上海辦《共產黨》月刊,李大釗在北京辦《勞動音》周刊,毛澤東在長沙主編《湘江評論》……
1921年1月,王右木等創辦《新四川旬報》,四個月后即被當局查封。次年2月,王右木創辦《人聲》報。這是四川第一份公開而系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刊物。《人聲》報的編輯部就設在成都大壩巷(今成都市體育場東路)王右木家中。他一人身兼社長、編輯、主筆和雜務,白天上課、開會、演講,晚上寫文章,改稿件,經常通宵達旦。為了辦報,他傾其教書收入,有時還靠典當維持。《人聲》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批判無政府主義思潮,揭露軍閥惡霸的罪行。張秀熟回憶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向導》周刊出版前,《人聲》在四川起了它不可磨滅的戰斗先進作用”。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制訂了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提出很快為廣大民眾所擁護的口號:“打倒列強、除軍閥”。早在1920年9月,王右木就策動四川教職員聯合會就教育經費問題向軍閥當局質詢。1922年6月,王右木進一步掀起爭取教育經費獨立運動,被推為請愿代表團總指揮。他不顧個人安危,組織請愿斗爭,爭取社會支援,迫使省議會通過了師生代表提出的議案。斗爭取得勝利,他卻遭到當局解聘。7月,他赴上海會見中共中央和團中央領導人,并受委托回川籌建四川黨團組織;9月返成都,應校長吳玉章之聘,回高師任教,并同吳玉章倡導成立平民教育社,舉辦報告會、演講會,宣傳革命道理;還請吳玉章出面保釋被瀘州軍閥拘押、時任川南師范學校校長的惲代英,并邀惲代英到成都高師任教,使高師成為革命勢力的大本營。
王右木擔負組織指導成都團組織的工作,非常重視團員的政治質量,十分注意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青年。他在此前由馬克思讀書會部分成員自發組建的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基礎上,挑選了12人為團員,于10月15日,在成都實業街王右木家中,正式成立成都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執行委員會。年已35歲的王右木仍被選為執行委員。次年1月,團地委改選,他再次當選為執行委員。6月,經惲代英向團中央推薦,他在成都團地委再次改選時擔任書記。
團組織成立后,王右木更加希望能把革命的火種撒遍巴山蜀水。他給高師畢業后到南充教書的團員袁詩堯、張秀熟寫信,指示他們“要多多散布革命種子,建立川北據點”。他教育團員到工農當中去,積極組織引導團員和讀書會員聲援全國各地的革命運動。有的團員認為,外地工人運動與我們關系不大,而我們的工作還很多,不必下工夫去搞聲援。王右木就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來教育大家。他領導了成都民眾聲援湖南第一紗廠罷工、長辛店工人罷工、開灤工人罷工的斗爭……四川的革命浪潮溶入到中國革命的洪流中。
1922年5月到1923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飽受剝削壓迫的中國工人階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在四川,王右木根據成都無現代工業,手工業工人眾多的特點,組織和領導了以手工業工人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四川工人運動。他帶領團員換上工人服裝,到工人中去交朋友,以手工業工人盛行的拜把形式,同工人喝血酒,結為兄弟;借皇城內的明遠學校教室開辦工人夜校,教工人讀書識字,給工人們介紹十月革命,講解受剝削壓迫的根源,宣傳組織工會、為工人利益進行斗爭的意義。于是,長機幫、生縐幫、建筑幫、人力車、店員等二十余個手工業工人行幫工會組織相繼建立。
1923年2月7日,北洋軍閥在鄭州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制造了“二七慘案”。消息傳到成都后,在王右木的領導下,成都工人舉行了第一次全市政治大罷工及示威游行,抗議北洋軍閥政府的暴行,聲援京漢鐵路工人的英勇斗爭。5月1日,成都工人第一次成立了自己全市性的組織——“成都勞工聯合會”,第一次舉行了五一紀念游行。
王右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他綜觀中國革命和四川軍閥割據、兵匪為患的現狀,于1923年5月5日和18日,接連兩次致信團中央書記施存統(當代杰出音樂家施光南之父),提出將“無產階級之工農青年立刻化為有槍階級”,“勞工專政必自握軍權始”的建議和見解,并構想了在成都以辦政法學校的名義辦軍校的方案。他是最早提出武裝工農的共產黨人。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確定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7月5日,改組后的四川國民黨總支部聘請王右木擔任總支部宣傳科副科長。9月,王右木先到上海,再到廣州開會;回四川時,帶來中央已同意在四川成立黨組織的決定。同年秋,中國共產黨成都支部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四川的第一個黨的組織。成都支部直屬中央領導,王右木任書記。
四川第一個為馬克思主義獻身者
1924年6月,王右木奉中央指示經上海到廣州參加黨的會議。會后,為節約路費,王右木步行回川并沿途考察,宣傳革命。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川黔兩省的軍閥統治異常殘酷,偏遠山區常有土匪出沒。中秋節前夕,王右木抵達貴州赤水縣土城鎮,給家人和同志們寫信,說他不久就要回到成都了。家人和同志們都熱切地等待他。但是,貴州土城反動派竟殺害了他。時年王右木37歲。
一個偉大的身影消失了,天空中升起了一顆明亮的星辰。
王右木走了,留下一個貧困的家。那個年代的共產黨沒有黨產;共產黨人是真正“立黨為公”、為救國救民的信念而奮斗奉獻一切的人,是自己出錢出力為工農謀解放謀福利的人。王右木是大學教授,每月有100多元大洋薪金,在那個年代屬高薪,可以享受相當舒適的生活;但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毫無積蓄。他把自己的收入都用于人民的解放事業,辦讀書會、辦《人聲》報,辦工人夜校,辦勞工聯合會,開會、游行、宣傳,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志與進步學生。他把自己家里并不多余的衣物被子送給窮苦的工人,以至于家里的生活過得非常壞,吃不起菜,孩子們常吃不飽飯,妻子重病無錢到醫院醫治,只得用民間小單方解決,有時甚至把正用的衣物及杯盤碗盞拿去當賣。妻子想不通,王右木便耐心地說:“我拿這些東西去換錢是為了革命事業,今后革命成功了,勞苦大眾的生活都幸福了,我們的生活當然也就幸福了。”王右木的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給軍閥楊森以巨大震懾。楊森深知王右木在成都工人、學生中的極高威望,便想收買他,許以高官厚祿邀王右木共商“川事”,派副官給王右木送去一箱銀圓,呈上一張委任狀,恭請王右木任軍部督辦署顧問。王右木拒絕了,輕蔑地說:楊森想用高官厚祿來收買我,簡直是癡心妄想。我和他的主義是水火不容的,我怎能去作他的官!
星星之火燎原巴蜀
王右木走了,他撒下的火種在巴蜀大地燎原。1925年冬,來自全川各地的一些共產黨員于重慶中法學校舉行秘密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重慶地方委員會(即中共四川省委)。原成都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楊闇公當選為書記。1927年4月,楊闇公被四川軍閥殺害于重慶浮圖關。
王右木走了,他的戰友、學生高舉起他的旗幟前赴后繼地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袁詩堯,四川鹽亭人,成都高師學生,五四運動時四川學生聯合會副理事長,與王右木一起創辦《新四川旬報》;1921年到南充中學教書時,宣傳馬克思主義,引導羅瑞卿、任白戈等參加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擔任中共川西特委宣傳部長,1928年2月被四川軍閥殺害于成都下蓮池。
鐘善輔,四川涪陵人,1920年夏參加“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成都工人運動領袖,1923年當選為成都勞工聯合會副會長。1930年春,他擔任中共豐都縣委書記,在白色恐怖中堅持斗爭,5月被軍閥逮捕殺害。
孟本齋,四川羅江人,長機幫工人,五四運動后積極參加王右木創辦的工人夜校學習,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當選為成都市工會評議員,并于當年轉為中共黨員。他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捕,被資本家勾結軍警殘酷地用石灰活活悶死。
還有: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共四川省第一任監察委員會書記的原長機幫工人梁華;擔任第一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的原人力車工人李宗林;擔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的原教師張秀熟……
王右木走了,他的子女踏著他的足跡前進了。1938年,他那在顛沛流離中長大的兒子到延安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投身于人民的解放事業。
1949年10月1日,在王右木走后的25年,他為之奮斗犧牲的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了。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富裕。繼往開來的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人民走進新時代。
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誕辰;王右木走了也已85年了。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可知道那些在黑暗中播撒火種的人?可理解那些“為救萬民于水火”將自己全部奉獻的人?還懷念他們嗎?
湛藍的夜空星漢燦爛,那是無數先烈關注的眼睛,哪一顆是你呢!
作者單位:成都市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