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壯壯就覺得不舒服,早早上了床。沒過一會兒,壯壯叫媽媽:“媽媽,我頭疼。”媽媽一摸,嚇了一跳,這么燙!拿出體溫計一試,39.5℃。面對孩子發熱,壯壯媽媽不知所措。發熱在兒童中非常常見,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發熱的有關知識。
發熱原因
很多疾病可引起發熱,是伴隨疾病的一種癥狀。都有哪些疾病可引起發熱呢?
感染性發熱
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防御反應,最為常見。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有細菌性的,如扁桃體炎、敗血癥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還有寄生蟲病,如瘧疾等。
非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也很多,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熱、藥物熱、疫苗反應等;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大量組織壞死或破壞,如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癥、何杰金氏病、惡性淋巴瘤及其它惡性腫瘤等。另外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全、暑熱癥、腦出血等。
居家護理
知道寶寶是什原因引起的發熱,父母心里就踏實了。在護理上,父母要注意幾點,以促進寶寶早日康復。
退熱
因為高熱可使小兒頭痛、身痛、乏力、食欲不好等,為了減輕不適癥狀,可給寶寶進行退熱。退熱方法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法。
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方法速度較慢,但對寶寶的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說是一種較安全的降溫方法。
藥物退熱
用于退熱的藥物很多,臨床上一般是寶寶體溫在38.5℃以上才給予退熱藥。
休息
寶寶發熱需臥床休息,室內環境安靜、溫度適中(18~25℃)、通風良好、衣被不可過厚,如果出汗多,要及時為寶寶更換干凈衣服,并用溫水擦洗,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
喝水
發熱時呼吸快,蒸發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還可促使多排尿,通過排尿有利于降溫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飲用溫開水,有利于發汗。也可選用鹽開水。
飲食
寶寶發熱時,新陳代謝加快,營養物質的消耗大大增加,體內水分的消耗也明顯增加。同時,在發熱的時候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明顯減弱。因此,寶寶發熱時的飲食安排必須合理。寶寶發熱的飲食應以供給充足的水分,補充大量維生素和無機鹽,供給適量的熱量和蛋白質為原則。飲食應以流質和半流質飲食為主。
觀察
如果寶寶雖然高熱,但面色紅潤精神好,病情沒再加重,家長就不用著急,也不必一天往醫院跑好幾次,只要遵照醫生的囑咐,堅持服藥就行。如果寶寶變得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病情未見明顯好轉或出現頻繁嘔吐、腹瀉或頭痛,可能暗示有更嚴重的疾病,要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護理誤區
誤區1:濫用抗生素 對診斷不明的發熱,如果濫用抗生素,非但無益,而且會帶來一些毒副反應,還可能招致“二重感染”,即寄生在人體內,原處于相互制約狀態的細菌或霉菌,若被抗生素殺滅或抑制了這一方,而對該抗生素不敏感的另一方,就會乘機大量繁殖,使病情更加復雜,更加嚴重。此外,少數人對某些抗生素呈現一種特別的反應——藥物熱,即應用抗生素后會引起發熱。這樣不但“壓”不了熱,反而使病情加劇了。
誤區2:蓋厚被有些父母認為寶寶發熱,要捂一捂,因此給寶寶蓋厚被。但實際上,這樣反而不和于病兒的機體散熱,溫度會越來越高,如果溫度過高,可能引起高熱驚厥。誤區3:酒精擦浴酒精擦浴在臨床上是一種降溫方法。但由于是用75%稀釋1倍后進行擦浴,酒精經皮膚吸收,可致寶寶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所以近年來不贊成給兒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