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轉動頭,張著小嘴的時候,一般是在表達:我餓了。母乳喂養的寶寶水到渠成,很方便哺喂,而喝配方奶的新手媽媽該怎么辦呢?別著急,一步步按照下面的步驟走,就會成為合格新媽媽。
第1步 正確洗手
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因此在調奶前就要洗凈雙手。媽媽怎樣洗呢?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
搓:雙手擦上肥皂,搓洗雙手的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搓洗20秒鐘。
沖:用流動的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干凈,并捧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
擦:用擦手紙將雙手擦干。
第2步 調配方奶
媽媽看清奶粉罐上的調配說明,根據上面的標注進行調配。配方奶粉應該用37℃~40℃左右的溫水來沖調,先把水溫調到適合,用湯匙舀起奶粉,舀起的奶粉需松松的,不可緊壓,再用刮勺刮平,對準奶瓶口倒入。
專家建議的哺喂量,指的是清水的量,比如一次喂180毫升配方奶,指的是180毫升的水加入適量的奶粉,沖調出來的奶液應該比180毫升清水略多。
第3步 測試配方奶溫度
這一步很重要!在給寶寶喂食前應先測試奶液的溫度。滴幾滴奶液在手腕內側皮膚上,達到不感覺冷與熱為最合適?;緶囟仁墙咏w溫的。
有些母嬰店也有專門貼在奶瓶上的溫度測試貼,會隨溫度變色,媽媽也可嘗試。
把一奶瓶水放在定好40℃的溫奶器中也可以,寶寶吃奶前放入奶粉,溫度正合適。
第4步 檢查奶速
奶水流得太急,會嗆著寶寶,若是太慢,寶寶沒吃飽就會累得睡著。因此媽媽要提前檢查好奶的流速,如果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才能形成一滴,說明孔過小,如果牛奶呈線狀流出不止,說明孔過大,一般以1滴/秒為宜。
有時瓶蓋擰太緊也會影響流速,把奶瓶的蓋子略微松開,讓空氣能夠進入瓶內,以補充吸出奶后的空間。如果不這樣做,在瓶內便會形成負壓,使奶嘴變成扁形,而且寶寶吸吮非常費力。
第5步 哺喂小寶寶
媽媽把寶寶抱起,一般坐在椅子上或床上,讓寶寶頭部在臂彎里,小屁屁托在媽媽手上或者放在媽媽大腿上,讓寶寶呈頭高腳低的姿勢,這樣寶寶比較舒服。
當媽媽手指觸摸寶寶的臉頰時,他會自動地將頭轉向你,同時張開嘴等待吮奶。將奶嘴放進嬰兒的口中將奶瓶以45度角度拿好,這樣奶瓶前部充滿了牛奶,不會有氣泡產生。將奶嘴放進寶寶口中。確保奶嘴很好地放在寶寶的嘴里,不要滑動,以免阻礙寶寶正常的吮吸。固定地舉著奶瓶,適當調整角度,使瓶子前端一直充滿奶液。
提醒:媽媽要專心,目光要集中在寶寶身上,與寶寶有感情上的交流。
第6步 抽出奶嘴
一般寶寶吃奶時間為20分鐘左右。當寶寶停止吮吸的時候,就不要再強迫寶寶將剩下的吃完,當他已經吃飽的時候,他是不會再吃了。此時媽媽把奶嘴從寶寶口中輕輕抽出。
如果寶寶喝完了牛奶之后,還未松開奶嘴,可將小手指滑進寶寶嘴中,以排去吸力。
第7步 拍背
喂奶過后,要及時給寶寶拍背,防止溢奶。媽媽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 讓寶寶側身坐在你的膝蓋上,一只手托住他的身體,另一只手輕輕拍打他的背。
2 將寶寶抱到你的肩膀位置,這樣,他的小肚子就會貼在你的胸上。抱著他走動一會兒,邊走邊輕輕拍打他的背。肩上可墊一塊小毛巾,以免有溢奶弄臟了衣服。
提醒:盡型不要剛吃完就放倒在床上,很容易溢奶。
第8步 側頭睡
有些新生寶寶,吃后沒多久就要睡覺,媽媽要記得放寶寶躺下時,要讓寶寶的頭側向一側,這樣即使寶寶出現溢奶情況,也不會嗆入氣管,造成窒息。
第9步 清洗奶瓶奶嘴
寶寶安靜睡眠的時候,媽媽要做好寶寶下一餐的準備工作:
喂奶后將奶瓶、奶嘴及配件拆下來,目前市場上的奶瓶主要有兩種:塑料(俗稱太空玻璃)制和玻璃制的,玻璃奶瓶宜用尼龍奶刷,塑料奶瓶需用海綿奶刷,刷過后用清水沖干凈;
將奶嘴先翻過來并用奶嘴刷清洗;然后再刷洗奶嘴的外面:
再用清水沖洗干凈,需要特別留意清洗奶嘴孔,并用水:中過洞孔,確保沒有食物殘余;所有器具都清洗干凈后便可進行消毒。
第10步 消毒奶瓶奶嘴
方法1:煮沸消毒
先將玻璃奶瓶放入冷水中煮沸(如果將冷的玻璃奶瓶放入沸水中,很容易爆裂),塑料奶瓶則可與要消毒的奶瓶和奶嘴一起放人沸水中,小火煮15分鐘即可;確保所有器具都完全浸泡在水中;確保鍋里有足夠清水;奶嘴在沸水中3分鐘已經足夠,如果煮得太久,會令表面黏性增加,出現細孔,加速物料老化;消毒時一定要有人在場,以免發生危險。
方法2:蒸氣消毒
將70ml的水倒入發熱底盤;將清洗過的奶瓶放進下籃框,瓶口朝下,其他細小配件如奶嘴、旋轉蓋等可放進上籃框,將上下籃框疊起。蓋上蓋子,輕按啟動按鈕。當其中的水變成蒸氣時可達97℃~99℃,足以殺滅細菌。蒸氣亦會從四周均勻地蔓延并進行消毒程序。消毒過程完成后,清毒鍋之指示燈會自動關掉。
普通蒸氣鍋一般需要10分鐘,使用電器式蒸氣鍋消毒只要加熱一般5分鐘即可;使用蒸氣消毒,不但使奶嘴更持久耐用,奶瓶上的圖案也能更有效地保存。所有器具都可存放在消毒鍋內,既衛生,又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