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會走路了以后,喜歡到處逛,爸爸媽媽就要天天緊跟著,一不留神寶寶就溜進了廚房,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寶寶,這邊看看,那邊摸摸,卻不知道危險在慢慢靠近。
會走路的寶寶跟著媽媽來到了廚房,媽媽沒注意寶寶就受傷了,看著寶寶痛苦的流淚,媽媽也心疼啊發(fā)生意外時,媽媽要保持冷靜,積極查看寶寶的傷勢,進行簡單的護理,或者送寶寶就醫(yī)。
燙傷
寶寶在廚房的時候,不是在這摸摸,就是在那看看。媽媽沒有注意,有熱水或者熱湯,被寶寶不小心打翻了,燙傷的是寶寶身體,心疼的是媽媽。
緊急應對
寶寶被燙著以后,可以給燙傷的地方敷上冰塊,這樣可以給傷口降溫,如果不是太嚴重的話,媽媽可以給寶寶燙傷的部位涂抹藥油。
寶寶被燙傷以后爸爸媽媽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千萬不要隨便用一些土方法給寶寶的傷口上涂抹牙膏、醬油等,這樣做不僅會影響醫(yī)生對寶寶受傷情況的判斷,還可能造成受傷面的感染。
寶寶燙傷部位如果起皰、脫皮,不要動它,千萬不能在家里挑破燙起的皰,必須悉心加以護理,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疤痕。
溫馨提示:寶寶在喝湯的時候,媽媽要特別注意,要等湯涼了再喂給寶寶,媽媽可以先嘗一下湯,如果不燙了再給寶寶喝;
寶寶自己喝湯的時候,媽媽最好等湯涼了再用小碗盛給寶寶喝。

燒傷
在廚房里,媽媽做飯的時候一般都要生火,寶寶闖進來玩的時候,媽媽稍微沒留意,就可能會讓火燒傷了寶寶。
緊急應對
對于小面積輕度燒傷,可用冷水及時沖洗局部,以降低溫度,減輕痛感與腫脹。如果燒傷的局部很臟,可用肥皂水沖洗,但不可用力擦洗;蘸干水后,再涂上紅花油、京萬紅膏等藥品。
如果燒傷后有水皰形成,則可在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然后蓋上無毒紗布加以包扎即可。若包扎后局部發(fā)熱、疼痛,且有滲出液,則可能為細菌感染,此時應到醫(yī)院進行處理。如果很嚴重,應馬上送醫(yī)院。
溫馨提示:時刻注意寶寶的安全,讓寶寶遠離煤氣、爐火、取暖器等地方。
電擊
廚房中的電器也不少,做飯時用的電飯鍋、電磁爐、電烤箱等,媽媽在使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安全,寶寶無意中的觸摸可能會讓寶寶受到電擊。
如果寶寶的身體出現(xiàn)電燒傷,傷口很深,或者寶寶出現(xiàn)神志不清、意識喪失,要立即送寶寶去醫(yī)院救治。
溫馨提示:媽媽在廚房做飯的時候,把廚房門關起來,不要讓寶寶進入到廚房。
媽媽在做完飯后,一定要把各種電器的電源關了,防止寶寶觸摸后觸電。
劃傷
廚房中的利器很多,尤其是刀子特別鋒利,寶寶在廚房中很危險。不小心就被劃傷了,痛得哇哇大哭。
緊急應對
要趕緊給寶寶處理傷口,先用清水或稀釋的消毒藥水把傷口洗干凈,然后止血。
若傷口較小較淺的話可直接貼上創(chuàng)可貼;
如果傷口較深長的話,就要用消毒紗布將傷口及周圍包扎住,可以包扎得稍緊一些以止血;
對于四肢上出廊較多的傷口可以抬高患肢,這有助于減少出血量。在做完初步的包扎止血措施之后應立即帶寶寶去找醫(yī)生救治。
碰傷
如果廚房的餐桌有突出的尖角,活潑好動的寶寶在活動的時候不注意就會被劃傷或碰傷,在夏天的時候如果傷口處理不好的話,還可能會感染。
緊急應對
如果只是皮膚表層較淺的傷口或者傷痕,可以用干凈水清洗傷口,然后貼上創(chuàng)可貼。
如果傷口流血過多或者傷痕很深的活,就用消毒繃帶或者衛(wèi)生紙使勁地壓住傷口。血止住后,帶寶寶就醫(yī)。
如果傷口血流不止的話,應該立即用指壓動脈止血的方法來給傷口止血,然后迅速帶寶寶去醫(yī)院就診。
溫馨提示:家里的餐桌最好不要用有突出尖角的桌子,尤其不要應玻璃或者鐵質的桌子,以防突出的尖角傷若寶寶。
媽媽可以給餐桌的角套上桌角保護套(母嬰用品店有售),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寶寶不受傷。
P&P溫馨提示:媽媽在廚房做完飯后,要把菜刀這些鋒利的東西收起來,放到寶寶夠不到的位置,寶寶將玻璃杯、煙灰缸、各種玻璃小飾品等也要收好,免得寶寶碰到利器或者碰碎這些器皿被其碎片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