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總會帶給寶寶無窮的向往,那是神秘與魔法的棲息地,是小矮人的家,藏著仙女與獨角獸的足跡。春夏之交,帶著寶寶,去探究樹林的秘密吧!
置身于樹林之中,看著那一棵棵、一排排或高或低、或粗或細、或挺拔如風華正茂的少年,或彎曲如駝背的老人的樹木,呼吸林中濕潤的空氣,感受它特有的清新與芳香,聆聽鳥兒的鳴唱,寶寶會覺得新鮮、興奮和神秘,他們總會有新的疑問、新的發現、新的探索和新的樂趣。樹林是一本活的教科書。
躺在樹林中看云朵
寶寶在樹林里跑跑跳跳,朝這看看、朝那望望、伸手摸摸,摟一摟、抱一抱大樹,抑或在上面靠一靠……玩累了,爸爸媽媽和寶寶索性躺在樹林中的綠草地上,仰面朝天,像寫在綠地上的一個個“大”字。伸著手腳舒活筋骨,望著湛藍的天空,觀察飄來飄去的白云有什么變化,根據不同的形狀給云朵起名字:大象、綿羊、小白兔、魚、小雞、天狗、駿馬、老牛、駝背的老人、喇叭花、棉花;看茂密的樹冠、婆娑的樹葉……或者,異想天開,編有關大樹家族的故事,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適合年齡:2歲以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時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時盡量讓他多說,激發其想象力。
數顏色
楊樹葉的綠與柳樹葉的綠不同,松樹葉的綠與槐樹葉的綠也有差異。在樹林中你會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綠色其實有著或明顯或細微的差別,那就和寶寶一起,仔細地數一數吧,幫孩子認識綠色家旅都有哪些成員:嫩綠、淡綠、草綠、檸檬綠、翠綠、深綠、灰綠、墨綠、橄欖綠……真讓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適合年齡:2歲以上。教寶寶區分顏色不能操之過急,一次記一兩種就可以了,否則,反倒會延緩孩子對顏色的認知。
給樹葉排排隊
即便是在春夏,樹林里也會有一些脫落的樹葉和花瓣,爸爸媽媽準備個小袋子,和寶寶一邊走一邊撿。走累了,席地而坐,把樹葉和花瓣按大小、形狀或顏色排成幾排,教寶寶說出它們的名字、認識形狀;也可以讓孩子說說一共有幾排、每排有幾片樹葉或花瓣,粉色或黃色的花瓣在哪里,圓形的樹葉有幾個;還可以拿著樹葉花瓣和樹上的比一比,看看它們與哪棵樹上的葉子、花一樣,幫它們找到“媽媽”……只要孩子玩得高興,不妨隨他。
適合年齡:3歲以上。寶寶喜歡把手里的東西往嘴里放,爸爸媽媽要把好這一關。
踩樹影
微風習習的日子,樹葉在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明媚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斑駁地射在地上,像五線譜上優美的音符。在林間小憩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寶寶玩“踩影子”的游戲——隨著樹影的晃動,爸爸媽媽和寶寶在樹葉投下來的陰影中跳來跳去,誰踩到陽光誰就輸了。這個簡單的游戲,也會讓孩子感到其樂無窮。
適合年齡:3歲左右。游戲的速度適中,以防寶寶摔倒。
樹葉扇子和小船
在樹林里就地取材,寶寶也能玩得很快樂。這就靠爸爸媽媽和寶寶的想象力了:拾幾片大樹葉,像梧桐樹葉、芭蕉樹葉、柿子樹葉等,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來玩樹,比如,輕輕地搖一搖,一縷微風飄過,原來,樹葉當扇子呀!如果林中恰好有一條小溪,不妨把大樹葉當船,讓它載著小樹葉、帶上美好的祝福在小溪中航行,送給遠方的親人……當然,也可以把小塊石頭壓在樹葉上,看它還能不能繼續漂浮,讓孩子想想這是為什么……
適合年齡:3歲左右。2~3歲,正是寶寶想象力發育的萌芽時期,鼓勵孩子探究樹葉的不同玩法,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認識年輪
在樹林或森林公園,經常能看到些樹樁。這時我們不妨停下行進的腳步,蹲下來,讓孩子猜猜樹樁橫斷面上的圈圈是什么?告訴他:“這些圓圈就是年輪,一圈代表一歲,樹樁上有幾個圓圈兒,就說明這棵樹幾歲了。”然后,和寶寶一起仔細數數大樹樁上有多少個圓圈,判斷它們是樹爺爺還是樹爸爸。
稍大一點的孩子會有“年輪是怎么形成的”疑問,這時父母可以告訴他:“在樹皮和木質之可有一圈細胞,春夏,這圈細胞分裂出許多新細胞,它們個兒大,形成的木質疏松,顏色也較淺。秋天以后天氣變冷,這圈細胞分裂出的新細胞少了、個兒小,顏色也深,質地細密。由于木質的疏密不同和顏色的深淺不同,就形成了一圈清晰的年輪。年輪不斷增多,小樹也漸漸長得高大粗壯了。”
適合年齡:3歲以上。太小的寶寶沒有數的概念,玩這個游戲提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