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指出,6歲以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差異更多地取決于飲食、營養、環境和衛生醫療條件,而不是基因和種族因素。做得好,你完全可以擁有一個大腦聰明身體棒的優秀孩子!
1歲之內:支持母乳喂養
母乳是孩子最好吸收、也是最安全的食品。我們提倡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最好到1歲。哺乳期媽媽最關鍵的是要確保乳汁中營養全面、充足,而不能僅僅滿足于量的充足。這一點至關重要。
1歲以上: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0~6歲是兒童成長最關鍵的時期,這階段的營養幾乎可以奠定他一生體質的基礎。我們國家孕婦貧血的比例達到50%,兒童缺鋅的比例50%,孕婦缺鋅30%,這些數字我們要先了解,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提供足夠的營養。
隨著1歲以上孩子輔食種類的豐富,喂養的矛盾集中體現為孩子的奶量開始減少,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更要重視奶的攝入量以及營養搭配的均衡,重點要關注他們身體和大腦的發育。
選擇孩子需要的安全的營養
如果孩子無法吃到搭配均衡的飲食,可以選擇安全的營養補充食品。
安全首先體現在廠家的責任心:有責任心的企業在生產的時候才會更注重孩子的安全。像葆苾康的產品原料都是非常純凈的,比如海藻中提取的DHA,幾乎不含EPA,特別適合孕婦和兒童。低于國家標準近50倍含鉛量的鈣,避免吸收入過多的重金屬對人體帶來的傷害。所有研發生產人員就有一個理念,就像為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生產產品一樣,安全重于一切。
安全還體現在工藝的科學:每研發一款產品,我們都要了解客戶的需求,并且找到能達到最佳吸收效果的配方、工藝,這樣的產品會有很好的口碑,吃了效果會很令人滿意。孩子的成長是最顯而易見的,你選擇對了,他就會有優異的表現,更聰明,記憶力更強,或者個子更高,抵抗力更強……
安全的第三個方面,不要盲目選擇,要聽營養專業人士的建議。隨著社會的發展,營養觀念的提高,每個人都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營養知識,了解哪些食物中哪些類營養最豐富,要吃多少?自己就可以告訴自己需要哪些營養補充。如果做不到,可以聽營養專業人士的建議,而不是生病了去看醫生。醫生的重點在于治療,而不是預防;而營養專業人士則會在預防方面給你很多有用的建議。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營養的撮取方面還有哪些誤區?
一是營養的盲目性,不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而是聽別人的,不考慮自己家的飲食情況而是人云亦云。
二是對過量的擔憂往往制約對均衡營養的攝取,很多人怕補過量了怎么辦,對過量的擔憂往往影響他正常營養的攝入。10年來我國人均鈣攝入仍然缺乏近一半,就是典型的因噎廢食的例子。
三是一定要診斷出有營養素缺乏了才開始注意補充,這也是不正確的。等診斷出來時,營養素缺乏已經是很嚴重了,了解自己每日所需,并且堅持均衡地去調節自己和家人的飲食,才是最關鍵的。預防永遠重于治療。預防也一定比治療省錢,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