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吵吵嚷嚷,幾個年輕人拿著照相機,咔嚓咔嚓地照個不停。原來桃花開了,很艷麗。以往,總是我最先告訴大家,春天來了,桃花開了。然后,我給大家照相。今年身體有點麻木,對氣候的感覺不是很靈敏。有朋友來到我的辦公室,約我出去走動走動。“別老坐在辦公室,房間里開不出花朵的。”是啊,房間里的那盆花,不知什么時候枯萎了,葉子幾乎落光了。這是一位朋友捎給我的,就是想讓我天天聽聽開花的聲音。
我關掉電腦,斷開電源,爾后將那盆花搬到花圃里,上面沒有樹枝的遮擋,下面直接接著地氣。我想,要不了多長時間,它就會復蘇過來的。
郊外,處處菜花黃。菜畦、田壟、溝畔、河岸——這里一叢,那里兩棵,再星星點點地染一些綠,越發令人留戀,不愿挪步向前。其實,我們還是往前走著,腳下的土路跌跌宕宕,沒有城市水泥道路平坦,但我們覺得特別輕松。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一塊尚未開發的野地,到處都是草,高高低低,或稠密或稀疏。它們沒有任何生長的規則,更沒有任何人為的羈絆。雜陳、零亂,卻顯得十分自然。對于一個看慣了城市園林之美的人來講,視覺的疲勞一下子解除了。想想看,一個人天天看著那些被修剪得十分規矩整齊的草坪、低矮的樹,難免要產生審美疲勞的。城市的厭倦情緒并不一定完全來自于工作的壓力,也許更多地來自于環境,譬如別無二致的樓房,譬如變化不大、四季常綠的花圃等。由此我想到那些充斥大報小刊的、被人稱之為字字珠璣的美文,就像城市的綠化,看上去真的很美,幾無挑剔,甚至少一字不可,增一字不能。可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閱讀的疲勞。我進一步想象,梭羅的《瓦爾登湖》,如果讓寫美文的作家來寫,至少要刪除三分之二的!
感謝城市還沒有來得及開發這片土地,讓我看到了雜蕪而零亂的美,看到“瓦爾登湖”邊那些不規則生長的草木。看上去顯得雜亂無章,處處卻充滿著生機的合理,沒有人的意志強加給它們,它們按照自己的、也是自然的法則去生長,因此它們是快樂的,也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我發現野地的西邊種植了大量的菜蔬。菜蔬的花朵很少有大紅大紫。最多的是黃,其次是白。黃的是油菜,間雜著一些白菜;白的是芥菜,也有豌豆花,像指甲那般大小。菜蔬的精神,恰恰是人民的精神,樸素里蘊含著大美,又何必大紅大紫呢?
一個后腦勺留有一綹頭發的小男孩兒,正在野地里勾著腦袋,用泥土砌一幢小房子。砌完之后,他在聚精會神地觀摩小房子周圍生長著的野花。他已經脫去了冬裝,穿著一件很時尚的小夾襖,紅色的。一眼望去,這綠和黃中的一點紅,煞是耀目。我情不自禁地打開數碼相機,抓拍了幾張,這是春天的最好紀念。
小男孩兒抬起頭,乜斜著我們。小孩兒,你怎么一個人在這里?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噓——小男孩兒做了一個靜聲的手勢。我們仿佛士兵接到長官的命令,悄悄地走了過去。小男孩兒側耳傾聽來自大地的聲響,我們以為,他說在聽春天的聲音。
春天有聲音嗎?
噓——小男孩兒又制止我們說話。我們只好用目光與他交流。原來,小男孩兒真的在傾聽春天。是啊,春天的聲音就是拔節的聲音、開花的聲音、流水的聲音……噓,春天,請別說話。
(編輯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