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地,忽然發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是由一個個“到期”的日子所連接而成。這一個個“到期”的日子,成為人生中一種躲不開的期待與無奈、盼望與忐忑。一個個日子“到期”后,又開始了一個個新一輪“到期”的等待、盼望與忐忑。歲月就在這一個個“到期”中,悄悄地劃過,成為頭頂上的陽光星月,成為眼前的花開花落,成為海灘上的潮起潮落。不管你有多么不愿意,多么不甘,但你已經“到期”了。人生,有時,就是這樣一種殘忍與無奈。
到超市去買食品,人們總是喜歡看看標簽上注明的什么時候到期。這是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界限。過期了,食品就會變質,吃了,就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于是,一件件食品袋上那一個個到期的日子,就是人們最關注的時間,它仿佛在不停地閃爍著警示燈光,向人們發出明確而溫暖的提醒。
銀行里或多或少的一些存款,每一筆,都有一個到期的界限。到期的日子,在腦海里時時出現,在心里盤算著,生怕過了期限,損失了一點利息。那利息,雖然很微薄,但對平常人家來說,那可是一種生活的“附加值”,可以稍微改善一下餐桌上的色彩搭配,可以多些親友之間禮輕情意重的走動。所以,有時,它又顯得別樣的重和厚。每月的水、電、氣等費用的交納,都有一個到期的期限,必須要準時交納,過期可有交滯納金等一些懲罰性措施。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會攪亂一個人的好心情。所以,到期的日子,總不會讓人敷衍了事、掛一漏萬的。
對于一個尋常人家來說,這一個個到期的日子,最讓自己牽腸掛肚、柔媚千轉的,恐怕還是房貸什么時候會到期。那一二十年的房貸期限,顯得尤其漫長。想想,一個人一生又有多少個寶貴的一二十年。常常屈指掐算,已經還了幾年,還有幾年了,在心里總是不停地在為自己打氣,默默地念叨著:堅持、堅持、再堅持。不知不覺,歲月的年輪在自己額頭上刻下一道道痕跡,向著到期的日子邁出一步、一步、又一步,漸行漸近,又似乎漸行漸遠。清晰又模糊,透明又混濁。
認識一位朋友,已是到了不惑之年了。前幾年,他一咬牙,一跺腳,終于靠貸款買了一套住房,帶著老婆、孩子,搬出了寄人籬下的租房。度過了開始的興奮和喜慶,很快陷入到一種無端的焦慮和憂愁中。那靠貸款買來的房子,每月到期必須準時將錢存入銀行還款,可那靠打工掙來的一點錢,根本不夠還貸。痛定思痛,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清晨,朋友打點好行裝,揮淚告別妻兒,到外地打工去了。他用嘶啞的嗓音說道,那邊老板開出的工錢多些,這樣,每月到期還款的壓力要減輕些。望著他形單影只的背影,不禁一絲涼意襲上心頭。那到期就要還款的房貸壓力,讓他走上遠離故土、遠離妻兒的路,內心里,一定充溢著一種別樣的悲愴和堅決。
鄰里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常常倚在門框上,用手遮著額頭,微瞇著眼,眺望著伸向遠方的一條路。就這樣,一動不動,像個木雕似的。嘴里常常喃喃自語道,兒子,快回家來吧,娘,怕等不到你到期那一天了。原來,老人的兒子因違法,被判了刑。于是,兒子什么時候到期能回家,日日夜夜盼兒歸,成為老人心中最沉重的心事。兒子到期釋放之日,就是母子團圓之時。這個到期,雖然顯得有些沉重、有些悲壯,但在老人眼里,卻是一個最美的日子,它在老人心里描摹出無數美麗的景致。那一天,在老人眼里一定是一個陽光明媚、花香四溢的日子,空氣中流淌著的是一種化不開的甜蜜。
就這樣,我們的生活,讓一個個到期的日子,牽扯著、引領著、顧盼著,如影隨形,結伴前行。凡俗的日子,正是有了這一個個的到期的日子,才使得我們的生活,多了一種牽掛、多了一種錦繡、多了一種明媚、多了一種煙火氣息。今天到期了,又有了新的到期的日子在等待著我們,生活在繼續,就這樣負重前行。于是,有了盼頭、有了希望、有了堅強。
(編輯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