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草 “落草”這個詞兒很有意思,在《辭海》中,它有“舊稱逃往山林為盜”和“嬰兒出生”兩個義項。《紅樓夢》第四回中有“襲人道:‘連一家子也不知來歷,聽得說是落草時是從他口里掏出來的,上面還有現成的穿眼。等我拿來你看便知。’”的表述。
——這自是閑話。以前,孕婦生產時,身下要墊一層厚厚的質地較軟的稻草。一是討個吉利,圖新生兒像稻米一樣白白胖胖的;更主要的是,稻草能給新生兒一個安全的著陸點,并且能較好地吸收、吸附產婦較大量的血液及其他分泌物等。所以,當自然分娩的嬰兒,順利地滑落在厚實松軟的稻草上的一刻,被稱為“落草”了。
草迷 小孩兒剛落草時,沒有呼吸、不會哭的“假死”就是“草迷”了。有經驗的接生大夫把嬰兒的小腿抓住,倒過來,拍打后背幾下,嬰兒就會“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這是因為羊水堵住了氣管而導致的窒息。
從新生兒出生時的一種狀態,“草迷”漸漸衍生了“氣不喘、話不說”的意思。生活中,人們經常對默默無語、遲遲不表態的人說:“你草迷了?為什么不說話?”“草迷”是另類的沉默。很多時候,人們對某些現象的集體“失語”,導致“草迷”持續時間過長,也會使其因窒息而消亡。
受人口遷徙因素影響,東北方言口語中有大量詞匯來自東北以南的京、津、冀、魯等地的方言。在北京方言中,它指“產婦分娩時虛脫”(陳剛《北京方言詞典》),在我們這疙瘩卻不一樣啦。
狗咬狗 狗作為人類的寵物,絕對有來頭。它之所以討人喜歡,是因為其先輩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立下過汗“狗”功勞。而當人類文明進入農耕時期,狗的生產功能就開始逐漸退化了。盡管狗一直跟隨在人們的身后,但它的名聲卻一直不怎么樣。就像“狗東西”,到什么時候都是令人厭惡的。它改變不了吃屎的劣習,常常人模狗樣地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不僅對陌生人陰險而兇狠,連同類之間也常常捉對廝殺,結果是“狗咬狗”——兩嘴毛。
民間語言說壞人之間的互相爭斗、攻擊,彼此都沒有好下場,就是“狗咬狗”。有道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而“狗咬狗”就是“活報劇”了。
溫鍋 “溫鍋”是祝賀喬遷之喜的一種儀式,是民間一件溫暖的事情。傳統的“溫鍋”,一般送火柴、粉條兒、筷子、魚等禮物,取日子紅火、長久,人丁興旺、年年有余的意思。這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鍋”不再送東西,而是來實惠的——直接送錢;主人也不在家里忙活了——直接下飯店。這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檔次的提高。但不管怎樣,“溫鍋”的溫暖、溫情不能失傳。“溫鍋”其實是新的家庭生活的預演和檢驗。鍋一溫,新生活從此就算走上正規了。
[責任編輯 胡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