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崳山的櫻桃節已經開幕一個多禮拜了,據去過的熟人說,現在游人比櫻桃多,想尋到熟透的櫻桃大約要用放大鏡來找。于是,我們決定另辟戰場,奔赴鄰市的大櫻桃種植園去感受采摘櫻桃的快樂。
我們要去的大櫻桃種植園位于牟平區大窯鄉,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去,車子從世昌大道一上煙威高速,司機就趕緊研究地圖,在地圖指引下,過了雙島收費站后,在一個叫蛤堆后的出口離開高速公路一直往南開上鄉間小路。
路是黃沙路,路邊有高樹,黃花,野草,以及即將成熟的小麥,還時不時地掠過一片一片果園。小麥即將成熟,仿若一方方吐露著芬芳的蛋糕整齊地立在田野里。果樹繁茂,果子都甚小,惹得我們不時辨別那到底是桃樹、杏樹還是梨樹。忽然看到有紅彤彤的果子挑在枝頭,狀若瑪瑙,車內幾人都忍不住歡呼,“哈!櫻桃啊!”綠色的葉子紅色的果子,在陽光下閃爍著燦燦的光芒,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可惜還不是我們的目的地,只能遠看不能近嘗。
眼睛看著窗外的櫻桃,腦子里有關櫻桃的典故便不由自主地跳了出來。櫻桃,古稱荊桃,因黃鶯喜啄此果,又叫鶯桃。古書《禮記·月令》記:“鶯桃,鶯鳥所含食,故又名含桃。”明末《燼宮遺錄》云:“四月嘗櫻桃,以為一歲諸果新味之始。”正因為櫻桃:“先百果而熟”,故“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意思很明確,皇上很珍惜這一年中上市最早的水果,舍不得嘗鮮,首先拿來祭祖、敬神。櫻桃原產我國,主要栽培種類有中國櫻桃、甜櫻桃、酸櫻桃。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有“集林滿芳景,洛陽編宜春”的詩句贊美櫻桃。宋代《本草圖經》上說:“櫻桃處處有之,而洛中者最勝。其木多陰,先百果而熟,故古人多貴之。”
“瑩惑晶華赤,醍醐氣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燒人。瓊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勻。”這是大詩人白居易贊美櫻桃的詩句。古人對美麗的事物總是不吝贊美,假如那時候有互聯網的話,我實在想像不出將會有多少個李白杜甫在網絡上吟詩作賦,又會有多少華美的詞句流傳下來。估計那時候的櫻桃也是那種小櫻桃,常常見描寫美人“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櫻桃紅而小巧,楊柳纖細隨風,這樣的女子,薄薄的如一首宋詞,只能婉約在古人的書畫里吧。
而今天,我們要采摘的是大櫻桃,大櫻桃比小櫻桃味道更美,模樣更俏。
車子一進入大窯鄉地界,便看到路兩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彩旗,櫻桃節的宣傳此起彼伏地出現在標語墻壁上。哈,可不用再看地圖了!我們看到那些彩旗引路著實松了一口氣。如此密集的宣傳陣仗,人人都以為這采摘園就將出現在眼前。可是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村陌又行進若干里路,這才到了目的地。村子不大,黑瓦黃石墻,有薔薇月季在房前路邊種植。村中的路已經是柏油馬路,很平坦,拐出村子不遠就是占據了一個小山頭的櫻桃種植園。
種植園東邊是一座很有特色的石山,山這邊便是一方清幽幽的水塘,大紅條幅上的廣告詞“青山綠水”果然不假。看到美景,我趕緊拿出相機拍照,我的同事們看到漫山遍野紅彤彤的櫻桃,都已經做鳥獸狀撲進園子。
開始的時候,看到紅的櫻桃大家就動手摘嘗,漸漸有人琢磨出門道,原來這大櫻桃不但在形狀上有著區別,口味上也株株不同。同樣是櫻桃,長在不同的樹上就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風格:有甜的,有酸的,有又酸又甜的,還有不酸不甜的;有皮薄多汁的,有甘脆爽口的;有紅若瑪瑙的,有紫若葡萄的,有黃若琥珀的,還有粉若孩面的。在綠葉襯托下,個個晶瑩剔透,奪人眼目。
“這棵樹的口味甜!”同事喊道。奔過去一嘗,根本就不甜,酸死個人。于是,一棵樹兩個人各占一邊,邊吃邊爭論。這個說,甜的甜的;那個說,酸的酸的。作為中間人的一位急忙左右各摘一顆嘗了嘗,“你這面的甜,她那面的酸。”一棵樹的不同樹枝竟然可以結出口味迥異的果子,真讓我們大開眼界。
手和嘴巴一起忙碌,漸漸味覺麻木,肚腹鼓脹,最小的同事妹妹感慨地說:“哎呀,這會有個牛胃就好了。”真夠貪的啊!
其實櫻桃好吃也莫多食,古詩云:“爽口物多佟作痰”,這句話有道理,立馬讓人想起“勁酒雖好,千萬莫貪杯呦”的廣告語。據《本草衍義補遺》分析:“櫻桃屬火,性大熱而發濕,舊有熱病及咳嗽者,得之立病,且有死者也。”中國人很辯證,特別是中醫更是辯證,總是根據人的身體狀況辯證施治,還要根據季節變化,環境條件加減藥味、藥量,更要根據不同藥的藥性為不同病況的醫治,向人們推薦各種食用的蔬菜、水果。而櫻桃就是這樣。
如今櫻桃節星火燎原般此起彼伏,看到那滿山紅艷艷的果子誰又能理智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呢?拉肚子據說在采摘櫻桃之后非常普遍。還好,到底是有備而來,我拿出氟哌酸扔給最小的妹妹,告訴她,拉肚子咱也不怕,到底要把那二十元進園費吃個八九不離十。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胃口更是有限。幾位同事不知何時已經攏在山頭的涼亭里打牌,我就拿著我的相機東拍西拍。原來只看樹上的櫻桃了,樹下竟然也有著如許美麗的野花。到這青山綠水中暢游,真是讓人樂不思蜀。
櫻桃好吃,景色也美,可是到底要離開了,回頭望一眼蔥蘢的林園,希望再來時,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櫻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