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我們對一些“紅頭文件”的“詫異度”和“忍無可忍度”也在與日俱增!幾年前,湖北省漢川市政府辦公室下發的著名的“喝酒文件”,已被該省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抽煙文件”“雷人”地超越了——據媒體披露,抽什么煙、抽多少、完不成任務怎么處理……湖北省公安縣政府竟出臺“紅頭文件”,對這些問題作“明文規定”。全縣102家縣直部門和單位一年計劃抽煙23000余條。
在老百姓眼里,“紅頭文件”那可是莊嚴神圣得很啊!但作為政府部門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重要依據,我們卻見識了“喝酒文件”、“抽煙文件”這些越來越“登峰造極”的玩意。當年漢川市的“喝酒文件”,給市直機關和各鄉鎮農場下達的喝酒任務是全年喝“小糊涂仙”系列酒價值總目標為200萬元,而如今的這個“抽煙文件”,下達的任務更是“與時俱進”、不斷加碼。
令人幾乎無語!公安縣難道富得流油嗎?富裕得可以“旗幟鮮明”地規定公務用煙一年必須要抽掉23000條甚至更多?荒唐透頂的“公務用煙考核管理辦法”,難道是要鼓勵該縣所有行政、事業單位,服務中心,企業等開展一場公款抽煙比賽?完不成公務用煙任務的由財政部門直接折價扣減該單位公用經費,超額完成的,是不是有獎勵啊?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政策引導。
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黨政部門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這樣公然以“紅頭文件”來鼓勵鋪張浪費、公款消費的行為,怎不讓人詫異和氣憤?在公務人員瀟灑的吞云吐霧中,老百姓的辛苦錢“隨風而逝”,有限的財政收入就是這樣被糟蹋、被揮霍!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報道稱,早在2001年,國務院就公布了《法規規章備案條例》,2004年又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都明確要求:對報送備案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機構應當依法嚴格審查,做到有件必備、有錯必糾。
可是,“喝酒文件”、“抽煙文件”的真實故事卻告訴人們,什么備案制度,什么監督機制,在不少地方,這些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紅頭文件”可以荒唐“雷人”、可以為所欲為,而且理由還能很冠冕堂皇:“意在引導公務人員為地方經濟做貢獻!”
5月4日,在輿論的壓力和上級政府的干預下,公安縣政府發文廢止了這份文件。但愿這類“××文件”,能真正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