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湖的嘉興電廠,作為省能源集團公司下屬的重點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總裝機容量300千瓦,為全省2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之一。由于受當時技術和資金等因素影響,沒有配套建設脫硫設施,每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達到6.17萬噸,占嘉興全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50%以上,成為嘉興最大的二氧化硫污染源,導致當地酸雨率迅速上升,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007年平湖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指數列全省各縣(市、區)末位。
當地群眾對治理大氣污染的強烈呼聲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在開展視察、調研的基礎上,嘉興市各級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紛紛提出相關議案和建議。2006年1月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呂保忠等代表提出了《關于要求嘉興電廠進行煙氣脫硫的建議》。
建議指出,為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國家早在20世紀末就已劃定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嘉興市被列為酸雨控制區。同時,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控制區酸雨和二氧化硫防治“十五”計劃的批復》,對此提出了明確的治理要求。省政府制定的《浙江省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方案》也明確規定:“加快火電廠脫硫步伐,新建和在建火電廠要同步配套建設脫硫設施”。代表們認為,對電廠大型鍋爐的脫硫,無論在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削減上,還是在投資效益的發揮上,與中小鍋爐的脫硫相比,均存在十分明顯的優勢。為此,代表們要求,省有關部門、省能源集團公司要加快嘉興電廠脫硫裝置建設的推進力度,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從而為完成“十一五”末我省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5%的約束性指標打下扎實基礎。
辦理結果:啟動脫硫工程實現“綠色蝶變”
代表的建議引起了省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省發改委、省環保局將嘉興電廠脫硫工程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項脫硫工程,列入了國家下達我省的“十一五”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及脫硫設施重點項目安排計劃。
2007年3月,陳加元副省長帶領環保、經貿和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到嘉興電廠召開了現場辦公會,明確要求嘉興電廠必須提前完成一、二期6臺機組3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脫硫任務,到2009年,所有機組完成脫硫任務。同時,要求嘉興電廠對一、二期機組的脫硫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最遲于2007年底或2008年初開工建設,力爭在2008年底有一半以上的機組脫硫設施投運,到2009年,所有機組完成脫硫任務。對此,省能源集團公司和嘉興電廠均做了承諾。
此后,省環保局等有關部門又多次進行協調,就脫硫具體事宜與省能源集團及嘉興電廠的負責人進行了磋商。2007年6月,省環保局主持召開了嘉興電廠脫硫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評審會。會上,省能源集團和嘉興電廠再次承諾,嘉興電廠的脫硫工程將比原定計劃于“十一五”末建成投運提前1—2年完成。其間,省環保局兩次書面答復代表,將有關建議辦理情況與代表溝通,征求代表的意見。
在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代表建議的辦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8年9月至12月,嘉興電廠一期煙氣脫硫工程的3臺60萬千瓦機組的脫硫裝置陸續投入運行。由于全部采用了先進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嘉興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原來減少了95%以上。2009年4月15日,嘉興電廠二期4臺60萬千瓦機組煙氣脫硫改造工程也正式投入運行,年減排二氧化硫能力超過4萬噸。嘉興及周邊地區的大氣狀況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附近的市民欣喜地發現,嘉興電廠周邊地區的天比以前藍了,空氣也變得新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