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慢慢趨于平靜,裸露在沙灘上的獵物吸引了捕獵者的目光,銀行業也充斥其中,等待捕獵或者被捕,行業洗牌是不是就此開始?
2009年,人人都在談論金融危機,談論抄底,談論投資。一時間,無論是平面媒體還是各大網站,關于此類的話題總是討論的熱鬧非凡。當人們還在津津樂道巴菲特注資通用電氣、可口可樂、高盛和百威啤酒等公司的時候,2月2日又傳出渣打銀行收購了摩根大通嘉誠旗下嘉誠亞洲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消息。
這對于爆料多多的金融市場來說,又是一劑猛藥。逆市收購,渣打圖的是什么呢?
新的起步
渣打銀行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歷史悠久的英國銀行,其業務主要集中于亞洲、印度次大陸、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在英國本土的客戶反而比較少。主要業務包括零售銀行服務,如按揭、投資服務、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等,商業銀行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資金及托管服務等。
“收購嘉誠亞洲為渣打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股權業務平臺?!痹蜚y行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說,“此次收購,將加強我們在重點市場上為客戶提供更廣泛服務的能力?!?/p>
收購嘉誠亞洲有限公司是渣打銀行繼在印度收購UTI Securities和在韓國獲得證券業務資格后,“在股權資本市場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2008年11月,渣打集團宣布,其附屬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嘉誠亞洲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協議。
嘉誠亞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的工作人員向《小康·財智》記者證實,2月2日該項收購已經全部完成,收購標的是100%的股權。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收購越來越謹慎,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場危機何時見底,雖然大風大浪已經過去,但還有很多潛在的隱患并沒有浮出水面。所以,企業之間的收購,還是顯得有點猶豫,試探性的談判比實質性的收購比例要高。
渣打銀行在風聲如此之緊的環境下,大手筆收購了嘉誠亞洲有限公司,圖的是什么呢?渣打銀行的相關負責人稱:“渣打企業銀行的戰略是成為客戶的核心銀行,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這項收購加強了我們在亞洲重點市場上提供股權資本市場業務、咨詢服務以及機構經紀業務的能力。和渣打集團在2007年收購了Harrison Lovegrove和Pembroke Group一樣,對嘉誠亞洲的收購也符合渣打企業銀行的戰略?!?/p>
渣打銀行自1853年建立以來,一直沒有停止其擴張的步伐,亞洲市場、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均有涉足,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跨國公司研究室副主任張金杰對《小康·財智》記者說:“總體來看,此項收購是件好事。在整個市場低迷的環境下,企業之間進行收購可以刺激經濟,拉動內需。”并且他還認為,渣打銀行的收購行為符合國際大的趨勢,對保護就業有突出作用。
收購源自對亞洲市場的信心
渣打銀行收購的嘉誠亞洲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香港的專注于資本市場、企業融資和機構經紀業務的投資銀行,在紐約、倫敦、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擁有辦事機構。
該公司擁有強大的管理團隊,并在企業文化和業務地域上與渣打銀行非常契合,永樂IPO、國美收購大中等一系列項目,亞洲嘉誠均有參與,可以說,該公司在亞洲的消費品、家電零售、船舶航運等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997年以來,嘉誠亞洲保薦、主承銷、參與了218項交易,融資額高達980億美元。
渣打銀行亞洲區首席總裁白承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該項收購顯示了渣打對亞洲市場的信心。”
“雖然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但是亞太經濟的發展是好的。因為,亞太經濟消費潛力巨大,加上各國不斷推出各項利好經濟政策,這些,都可以加速經濟的復蘇速度。”張金杰告訴記者,“也許最先突圍這場金融危機的將是亞洲某些國家?!?/p>
十年前,那場嚴重的亞洲金融危機相信經歷過的人還記憶猶新,殊不知,那場金融危機十年后卻拯救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陰影下的亞洲市場。亞行行長黑田說,亞洲發展中國家由于吸取了十年前的教訓,政府采取了良好的宏觀政策,企業改善了資產負債表,銀行也減少了不良貸款。大部分經濟體的基本面是穩定的,大量外匯儲備幫助緩沖了危機的蔓延。因此,亞洲地區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由此看來,在目前歐美等國家受災嚴重的情況下,渣打選擇亞洲市場也就不難以理解了。“我們相信,從中長期來看,股權資本市場業務和經紀業務都會保持強勁增長,而且上述業務和渣打企業銀行的現有業務存在相當的互補性?!痹蜚y行方面稱,“通過整合嘉誠亞洲專業知識、客戶資源以及產品專長,此項收購也將進一步促進渣打企業銀行的收入增長?!?/p>
渣打銀行對亞洲市場的信心,多少讓2009年聽起來充滿暖意,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此次渣打銀行收購嘉誠亞洲至少是告訴大家一些信息,中國投行業務還有較大空間可做;另外,渣打投資這家公司很劃算,投行業務有前景?!?/p>
金融業洗牌開始
渣打銀行的收購案例只是近期來的其中一例,據記者了解,就在渣打銀行宣布全資收購嘉誠亞洲之日,國外有消息稱,荷蘭銀行已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就購回部分先前業務舉行了試探性談判。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回倒幾個月,回到雷曼破產前的華爾街,人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可是,雷曼的轟然倒地,拉開了這場金融海嘯的序幕,也由此拉開了金融業的危機序幕。
短短的幾個月,世界各國充斥著各類銀行收購、兼并、重組的消息。當時盛傳的有摩根士丹利正與中信銀行談判,前者希望被后者收購;美國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正在積極尋找買主,以避免破產風險;英國第三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萊斯銀行2008年9月18日宣布,已與哈利法克斯銀行達成協議,將以122億英鎊(約合21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等等。
被收購者總是懷著心痛的心情投入到收購者的懷抱,一系列的無規則排列組合,使得金融業的秩序重新進行了調整。
當然,進入2009年,這場混戰依然沒有結束,除了我們說的渣打銀行,花旗集團將于2月開始拍賣其在日本的證券經紀業務,而日本3家頂尖銀行三菱金融集團、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都有意競購此資產。除了在日本的證券經紀業務之外,花旗集團還計劃出售其在日本的資產管理業務。很多人戲稱這是花旗為趕時髦的“瘦身”計劃,有誰知道,這場瘦身里的酸楚。
看過了銀行之間或者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微妙組合,2009年,各銀行本身所作的調整也震撼著大眾的眼球。理財市場、信貸市場、投行業務,全都是以新的姿態和新的面貌出現。
專家稱,這是一場大的洗牌行動,這次的洗牌,使得銀行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將會加深,信息的及時傳遞,人才的互補,會把金融業推向更加安全、更加理性的高峰,無論是對經濟發展來說,還是對金融業本身來說,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