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商務產業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通過促進周邊產業的良性發展,從這些產業中獲得更多的稅收收入,也許比單純向電子商務征稅所獲得的效益更大。
2008年下半年發生的跡象表明: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跨越了無序的“野蠻增長”階段,到了需要“規范化成長”的階段了。
2008年9月份,“網店新規”(網店辦執照)轟動全國;緊接其后,稅務總局下發了“虛擬貨幣增值稅”通知;2009年年初,工商總局開展了網店打假活動;2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表示,正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調研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共性的問題,進而歸納、統一到《稅收征管法》中。這意味著對電子商務征稅的議題又一次擺上了議程。
對電子商務交易進行收稅,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電子商務這種在中國誕生不過數十年的新經濟模式,從一開始就不是沿襲傳統的經濟規則發展起來的,為舊商業模式量身定做的《稅收征管法》也并非對其完全適用。尤其是在C2C交易領域。
目前學界在研究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政策的時候,已經就一個關鍵的“雙向平衡原則”達成了共識:即要確保不會因為電子商務的特殊性對現有的稅制產生太大沖擊,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征稅不會抑制電子商務的增長。
但如何達到這種平衡?本刊認為,除了稅收收入的增加因素,更應該將電子商務的“綜合效應”也作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拋開征稅、稅收管理方面的可行性等細節問題不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現在馬上征稅,是否會大大削弱電子商務的綜合效應?
電子商務的綜合效應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其對周邊相關產業的促進,如金融信息產業、物流配送業、軟件開發產業等的發展,符合“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促進的新經濟大趨勢。
最近國家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物流行業名列其中,新出臺的《物流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有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IDC的預計,僅僅是淘寶網,2008年就給物流業帶來了30.66億的收入,電子商務近幾年呈現100%的增長率,它給整個物流業所帶來的效益不可估量。
除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在網上開店,可以帶動三人的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張麗賓研究員認為,電子商務作為新型的現代服務業,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看,是一個潛力巨大的產業。尤其是通過促進網民創業來帶動就業。
那么,什么時候對電子商務交易征稅比較合適?
美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得比中國成熟,在對征稅時機的把握上能夠給我國起到一些借鑒作用。1998年,美國通過了電子商務的免稅法案,到2004年,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發展到零售業總額的2%,此時,相關部門又一次將對電子商務交易征稅的議題往后推遲了5年。其理由是:目前電子商務在美國還是基礎階段。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雖然比美國要快,但電子商務成熟程度還遠遠不如美國。根據占據中國網購市場70%以上份額的淘寶網的數據統計,2008年淘寶網年交易總額為999.6億元,數字看似很龐大,但也不過約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由此可以推算中國網絡購物占據零售總額的比例不會超過2%。而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網絡零售在其零售市場的比例就達到了3.72%,英國達4.5%,韓國更達驚人的8.65%。
也許,在電子商務產業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拋開目前對電子商務交易收稅的可操作性、監控成本難度等障礙性因素,將征稅對象暫時從它身上挪開,換個角度思考:通過促進電子商務周邊產業的良性發展,從這些產業中獲得更多的稅收收入,也許比單純向電子商務征稅所獲得的效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