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占居第二位。近幾年來,乳腺癌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據報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腫瘤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易引發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希望婦女們引起警惕。
肥胖 身體過度肥胖,脂肪會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促使致癌物質進入細胞。英國薩里大學營養學教授約翰·迪克森指出,脂肪能影響婦女催乳素的水平,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統計發現,超過標準體重25%的婦女,有32%發生乳腺癌。腰臀比值是一種預測乳腺癌危險性的簡單方法,首先測量腰圍,然后除以臀圍最小周徑。如比值大于0.77則乳腺癌相對危險性比正常值女性高出3倍;如比值大于0.8則相對危險性比正常值女性高出6倍。減肥后可減少這種危險性。
性激素 更年期婦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漸退化,垂體前葉活動增強,促使雌激素增高,引起乳房腺體細胞的過度增生,最終可能會導致癌變。此外,長期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容易誘發乳腺癌。美國北卡羅那大學巴貝拉·赫爾卡博士研究指出:使用雌激素療法的婦女在開始幾年未見異常,但長達15年之后,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可增加50%。
哺乳 婦女分娩后正常哺乳不僅有利于嬰幼兒的健康發育,而且能保持乳腺導管的暢通,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生育后極少哺乳或不哺乳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大大增加。美國華盛頓的一項研究表明,從未哺乳和有哺乳史的婦女比較,絕經前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前者為后者的一倍。
人流 調查發現,經常做人工流產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大。婦女妊娠后體內激素水平升高,乳腺生理狀況相應改變,導管和腺泡發育旺盛,血管增多,乳房膨脹飽滿;但人工流產后,妊娠突然中斷,激素水平突然下降,乳腺突然停止生長,腺泡萎縮,會造成乳腺淤滯引起腫塊,可發生多種乳腺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遺傳 乳腺癌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早已成為科學家所證實。凡近親如母親、姐妹曾患乳腺癌者(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應引起注意。
飲酒 即使是少量飲酒的婦女也會誘發乳腺癌。美國癌癥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對7000名婦女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飲酒3次(每次150毫升葡萄酒或250毫升啤酒或30毫升白酒)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大大增加。飲酒越多,危險性越大。酒精進入肝臟后會生成一種多環代謝產物。經血進入乳房,有可能導致乳腺細胞癌變。
吸煙 吸煙促發乳腺癌的報道,在國外越來越多。吸煙可導致細胞生物膜損傷,促使細胞發生惡變而誘發腫瘤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食糖 婦女長期過量食糖,是導致乳腺癌發生的原因之一。專家認為,女性的乳房組織能高度吸收利用胰島素,長期攝入高糖飲食,使血液中胰島素始終處于較高水平;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恰恰需要大量胰島素。胰島素對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缺碘 女性的乳腺是體內各種組織中吸收碘最為貪婪的器官,如果人體缺碘,就會給乳房帶來災難。美國科學家埃斯金博士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食物中缺碘的大白鼠比食物中含有足量碘的大白鼠患乳腺癌發病率明顯增高。埃斯金博士對乳房發育異常的患者采用碘療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乳房發育異常可能是癌變的前期癥狀,碘療法對乳腺癌的早期治療可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情緒 精神上受刺激,可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容易出現包括乳腺癌在內的乳房疾病。英國學者調查,經常與人爭吵,怒氣難以自制,超過精神克制范圍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明顯增高。法國調查12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88人發病前的相當一段時間常受過強烈的精神刺激。
乳罩最近美國疾病研究所的一份報道指出,每天戴乳罩的時間在12小時以下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為0.5%;而長時間(每天12小時以上)戴乳罩的婦女發病率可高達75%。因為乳罩壓迫胸部,阻礙淋巴液的流動,細胞代謝產物排泄受阻,從而誘發乳腺癌。專家建議婦女們選用乳罩時寧大勿小,每天配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
便秘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醫學研究發現,正常排便的婦女乳腺細胞發育異常者只占5%;而便秘者則高達23%,這種發育異常表現為乳腺及其導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很有可能會成為乳腺癌前期病變。
此外,大齡未婚、獨身、無生育或第一胎生育年齡太晚(30歲以后)以及月經初期提前(12歲以前)、絕經期推遲(50歲以后)等,都有可能成為誘發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值得引起婦女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