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幾乎個人都有過疲勞的體驗和感受。疲勞可以分為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兩種。
體力疲勞 由于過分勞累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而導致的肌肉疲勞,表現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上毫無痛苦,甚至還有幾分愜意。消除體力疲勞的最佳方法是睡眠,臨睡前洗個熱水澡或用溫水泡腳可使疲勞消除得更快一些。在睡眠時,人體全身的物質代謝降低,神經細胞可借機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為蘇醒后的神經活動準備充足的能量。此外,合理的飲食能補充體力勞動消耗的大量營養物質,故也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措施。
腦力疲勞 是指由于長時間用腦使腦部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而引起的大腦疲勞感。其主要表現為頭昏腦脹、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消除腦力疲勞的主要方法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可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但鍛煉的強度不宜大、時間不宜過長。
經過充足的睡眠、休息即可得到徹底緩解的疲勞一般都是生理性疲勞。
病理性疲勞除正常的生理性疲勞之外,還有一種病理性的疲勞。這種疲勞一般是由于某些疾病造成的身體虛弱而引起的,有時并不需要從事過度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即可產生。要消除這種疲勞,關鍵是治好疾病。有些人雖未發現局部器官病痛癥狀,卻經常出現疲勞的話,就有可能是病癥即將出現的先兆,須去醫院看醫生。
慢性疲勞綜合征還有一種非常性的疲勞逐漸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這就是慢性疲勞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組以不明原因的持久或反復發作、經過休息或睡眠也無法得到緩解的腦力和體力雙重疲勞為主要特征的征侯群。其具體內容為:
主要標準。必須同時具備下列兩項:①新近發生的嚴重而虛弱性疲勞,持續至少6個月。②沒有發現引起疲勞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肌肉疾病、藥物成癮、中毒等。
次要標準。至少有以下癥狀中的8種:廣泛的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發熱,咽喉痛,頸部或腋窩淋巴結疼痛,肌肉無力,輕度勞動后持續24小時以上的倦怠感,精神神經癥狀(如易激怒、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困難、抑郁),睡眠障礙,突然發生的疲勞等。
客觀標準。至少具有以下癥狀、體征中的兩項:低熱(口腔體溫37.6—38℃或肛門體溫37.9—38.8);非滲出性咽喉炎、咽喉部疼痛。持續時間較長;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輕度腫大,有壓痛。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醫學界至今仍無法就該病的致病原因達成一致意見。有研究表明,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生與長期緊張工作、競爭壓力大、生活事件影響以及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有關,患者在發病前常經歷過長時間的極度緊張、精神負擔過重等情況。但其確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不同醫學專家提出了“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異常”、“內分泌系統異常”、“代謝異常”、“腦障礙”等學說。但多數人認為,其發生可能是病毒感染、應激等多種因素引起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功能紊亂的結果。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嚴重危害性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了解和正視,各國亦紛紛加快了對其防治研究的步伐。然而,克服此癥的難度顯然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意料。現代醫學在慢性疲勞綜合征面前再次受到嚴峻挑戰。自美國命名此癥至今已經18年了,各國關于治療此病的各種療法仍處于開發實驗階段,人們至今也沒有研制出任何一種治療該病的特效藥。
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患者可服用p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12并用水流按摩身體的特定部位,從事該病專家推薦的體育運動,調節自身的免疫系統,科學地飲食,可以較大限度地緩解病情。這些專家同時指出,要避免此癥的痛苦,最重要的還是預防,避免長時間的極度緊張和精神負擔過重。為了強調預防的重要性,其中一位專家曾做過這樣的比喻:人體就像“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外力超過彈性所承受的限度和作用時間過長時,彈簧會發生永久性形變;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產生永久性形變,導致老化、衰竭,乃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