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南,首先叫人聯想的是陽光、沙灘還有海浪,但是你可曾想到這一片未被污染的凈土,還是華夏第一個迎接春的地方,這里還孕育了“華夏第一春茶”,五指山地區也是我國最南端的高山云霧茶葉產區。
難得有朋自遠方來,給我們帶來了“華夏第一春茶”——海南翠螺和海南水仙。這兩款綠茶應該算是海南地區常見的綠茶品種,也是當地性價比較高的兩款茶品。早春時節,寒氣猶在,能在此時品上當年的新茶,春的氣息也就因此蕩漾開來。
為了更好地比較這難得的茶品,我們選用了白瓷蓋碗,搭配了聞香杯;投茶量為7克。由于兩款茶的芽葉較嫩,所以在泡飲的時候,泡茶的水溫控制在80℃左右,出湯時間也比較快。選擇了兩款綠茶的4道茶湯做了對比:

海南翠螺:
干茶:外形卷曲呈螺狀,色澤灰綠起霜,帶栗果香。
茶湯:湯色淡黃,香氣清高。板栗香顯。
口感:第一道茶湯香氣顯,但滋味較淡,白毫顯;第二道滋味轉厚,回甘鮮爽;第四道之后,香氣和滋味都開始轉淡。
葉底:由卷曲的干茶,慢慢展開,色澤青綠,葉底勻整,明亮。
干茶外形卷曲似螺,很有海濱的地域特色。據介紹,翠螺茶卷曲的外形,不僅能夠很好地保存茶的香氣,還使得茶耐泡。海南當地更有“頭酌香、二酌濃、三酌味不減、四酌香猶在”的說法。茶品的活性很強,在蓋碗里伸展得很快,很像嫩芽生長的感覺,香氣較平常江南地區的綠茶略有不同,茶品的持穩性較弱,四道之后,滋味和香氣就很淡了。
海南水仙:
干茶:條索緊結細直,灰綠起霜,香幽略帶花果香氣。
茶湯:沖泡后帶栗香,湯色翠綠清澈明亮。
口感:香氣高,滋味略薄微有澀感,回甘快,口感鮮爽;但是第三道之后滋味和香氣都開始轉淡。
葉底:色澤綠嫩帶黃,葉片柔嫩。大多是一芽一葉,勻整明亮。
海南水仙的滋味和翠螺的稍有不同,香氣在初沖水的時候,就洋溢開來。很難得的是。兩款海南綠茶都屬于嫩采,但是葉底都較為完整,且茶底干凈,可見在制作和保存過程中的用心。由于日照充足、氣候濕潤,海南綠茶中氯基酸、茶多酚含量也高于普通綠茶,但是由于地域海拔普遍偏低的關系,海南綠茶的滋味都略顯薄一些。
海南地區全年氣候暖熱,日照充足,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這些獨特的環境氣候使得海南茶樹生長快,茶葉采摘周期長,產量高。茶園周邊沒有大型的工業園,茶園置身于高山密林之中,生態環境良好,生物植被豐富,周圍山間小溪縱橫交錯,終年流水不斷,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的茶葉,自然品質優良,滋味醇香。
其實早在1997年2月,聯合國開發署茶葉官員、中華茶人聯合會名譽理事丁俊之先生考察茶園時就曾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此乃仙境,世上少有,茶葉品質之好,應當歸功于這里的自然環境。”之后他還揮筆題詞:集山川之靈氣,沐日月之精華。
低緯度、高海拔的地勢和熱帶海洋季風氣候令茶園冬春霧鎖,夏秋云封,每年云霧天數多達200天以上。有道是“云霧高山出名茶”,獨特的地理優勢再加上充沛的雨量、適宜的溫度和肥沃的土壤,使得海南茶園具備了出品名優生態茶的特佳地理條件。全年無冬的氣候,更是使得“春茶”采摘時間極早,大多時候在新春之前,就可以上市。茶園內早春一芽二葉初展,經過層層嚴格工序制成的海南翠螺、海南水仙可稱得上是綠茶中的上品。
新春伊始,作為新年賀禮的海南綠茶更是登上首都“老字號”茶店的柜臺,吸引了眾多茶客的目光。不少茶客在品飲之后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雖然其滋味和江南地區的綠茶有些區別,但鮮爽甘醇的口感、新茶上市時間以及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都成為了吸引他們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