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陶瓷行業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會員、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員:其作品被選登《壺論》、《紫砂壺藝》(注:范惠主編)、《中國紫砂·名壺真跡鑒賞收藏》、《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獲獎???、《壺史》、《砂壺情緣》、《中華頌》等大型書刊。

“他的壺很靚,人更帥。”這是范惠迷對他的評價。范惠年紀很輕,戴著眼鏡,愛好古典文化,愛穿襯衫,給人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其實在他帥氣的外表下有一股不認輸的拗勁,一直堅持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范惠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熏染,他的紫砂世界里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它可以是傳統古典的,也可以是現代時尚的,給人帶來一股清新自然之風。
人生第一把壺
范惠成長于紫砂世家。其母親是原紫砂二廠研究所所長、特藝車間技術指導主任。范惠自小在家庭文化熏陶中長大,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紫砂藝術,在求學期間專攻美術鑒賞、古玩鑒定、造型設計、書畫等專業,研讀過諸多古陶名著,逐漸積累了成熟的陶藝專業學識和理論。范惠自美院畢業后從事設計制作多年,在美術設計方面頗有心得,后來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并拜訪了很多名家虛心學習,積累了豐富的陶藝創作實踐經驗。
談起自己的第一把壺,范惠感慨良多,在母親給予的壺型建議中,他挑選了一款偏大眾的戶型進行仿制。下足了工夫,花費了許多心血,人生的第一把壺終于誕生,但是這把壺并沒有為范惠贏得太多的贊揚,本以為在多年的學術和理論積累中可以一蹴而就,卻沒想到批評和否定的聲音多于稱贊聲。當時的范惠年輕氣盛,并沒有被這一次的挫折打倒,反而加倍投入到紫砂工藝的實踐和練習,終于有一天,贊揚聲多過了質疑的聲音。范惠在業界有了名氣。
成名后的范惠成了獎牌的寵兒,2003年11月作品《百虎福祿壺》獲得上海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展評銀獎;2004年11月作品《大云龍》獲得上海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展評金獎;2005年11月作品《魚躍龍門》獲得上海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展評金獎……
如今,范惠回憶起人生的第一把壺,他說那不僅是一把壺,而是一種激勵,是一股懸掛心頭的動力,更是前輩們對自己的一番用心良苦。

清新自然的創作之風
在紫砂陶的藝術創作中,范惠一直有著特別的悟性與靈感,他善于摹仿歷史名作,又融入現代新意的作品,對于壺的制作講究實用與收藏價值兼顧,不拘泥于流派,依創作靈感發揮。和范惠打過交道的人都說他是一個性情中人。范惠有收藏古董的愛好,在他的工作室里。好幾處墻壁上張掛著古典字畫,也許這些古董和字畫能帶來創作靈感。范惠說話時,很隨和,有親和力,和他談天是一種享受。
范惠塑造的作品,古樸大方、線條流暢、工藝精細、充滿神韻。范惠的作品都采用最純正紫砂,運用最傳統手法,體現紫砂原生態本質,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與藝術造詣。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紫砂藝術之精華,而已頗善開拓與創新,尤其擅長將人類的追求融入大自然之中,具有濃厚現代氣息,堪稱古今相融,雅俗共賞。
作品欣賞
一壺獨尊
壺身以楚國錢幣為主體,象征財富;壺嘴和壺把以古代龍鳳造型,有龍鳳呈祥之意,同時代表政治地位高尚和無上的權利。蓋子以飛虎造型,代表速度和力量。整個壺兼容了政治、皇權、吉祥、財富、速度和力量,一壺在手,夫復何求?
雄霸天下
雄霸天下,范惠原創設計制作,采用六面八樣的思維設計,穩重端莊,天下在茶壺底部,有穩重的壺身和蓋子的神獸幫助天下江山永保和平。四面刻畫君子圖案,本作品榮獲上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并由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收藏。原礦紫泥制作,容量約280毫升左右。適合收藏使用兩相宜。
中國印
這款紫砂壺原名印包壺。這個壺型始于明國時期。古人的身份一般用印章來顯示,印章在隨身攜帶時都用綢布包裹著,造型就如同此款紫砂壺。范惠在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復古制作,同時融入了一些個人的創作元素,獨特之處在于壺底可以刻上名字,就像印章一樣,范惠為其命名“中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