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國村務公開協調小組決定,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人口計生委、國家預防腐敗局、國家信訪局等12個部委最近聯合出臺《關于開展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從2009~2011年,在指導做好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面上工作的同時,開展“難點村”專項治理,力爭用3年的時間,使現有“難點村”面貌發生根本性轉變。
《意見》提出,這次“難點村”專項治理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以解決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切入點,以村級組織建設為重點,以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為著力點,保障村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體說來,有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村干部能力不強的問題。二是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解決村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的問題。三是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四是幫助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解決“難點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落后的問題。五是強化農村社會管理,消除可能引發農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意見》認為,做好“難點村”治理工作,一要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其中,縣級是關鍵,鄉級是基礎,縣、鄉兩級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難點村”治理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作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配套性工程,列入工作考核目標,采取得力措施,確保治理工作順利開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發揮好協調指導作用,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各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抓好工作落實。二要強化問責、加強督查。要采取派工作督導組、召開專題督辦會議、建立督查通報制度等形式,推廣典型經驗,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建立“難點村”治理臺賬,實行銷號制,做到治理工作不達標,幫扶工作組不離村。對治理工作走過場的,要給予批評教育,并進行補課。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要予以通報。對出于個人利益考慮,不積極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甚至充當違法犯罪分子和黑惡勢力保護傘,嚴重失職瀆職的干部,要及時采取組織措施,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三要把握政策、講究策略。要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統籌協調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要注意依靠農村社會組織和村民群眾的力量,通過社會關愛、鄰里扶助以及群眾間的精神撫慰和思想疏導,把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要注意掌握政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清是非,保護那些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群眾認可、有能力、有干勁干部的積極性。四要建立機制,動態管理。建立和完善“難點村”治理的動態管理機制,采取有力措施鞏固治理成果。對經過整治并已經銷號的“難點村”,要實行跟蹤檢查,對反彈的“難點村”要重新治理。特別是對整治工作中啟動的幫扶項目,要抓好落實。對新出現的“難點村”,要及時進行治理。
《意見》指出,“難點村”專項治理工作要注重把握七個方法步驟:一是宣傳教育、統一思想。把農村基層干部思想、行動統一到治理工作的要求上,把村民群眾動員、凝聚到治理工作的實踐上。二是調查研究、摸清底數。在鄉 (鎮)自查的基礎上,以縣 (市、區)為基本單位,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摸清本地區“難點村”的具體情況,包括“難點村”的數量、產生原因、表現形式、影響后果等,并對本地區“難點村”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有關情況及時報上一級村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三是抓好試點、積累經驗。在摸清底數、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一些不同類型的“難點村”開展治理試點工作。各級村務公開協調 (領導)機構要及時總結推廣治理經驗,可以采用現場會、培訓班、學習班等方式,對參與治理工作的有關干部進行政策、業務等方面的培訓,為全面開展治理工作打好基礎。四是結合實際、制定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試點經驗和“難點村”的綜合情況,制定出帶有普遍適用性、指導性的治理方案和程序;市、縣、鄉三級要根據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本地“難點村”的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五是抽調人員組建工作組。以縣、鄉為主體,集中精力,抽調專門力量組成工作組,深入“難點村”宣傳發動黨員和群眾,從抓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班子建設和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開展“難點村”的治理工作。六是協同治理、加強督查。縣、鄉兩級要定期報告“難點村”治理情況,省、市兩級村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要根據各縣(市、區)工作進展情況,安排各成員單位深入基層,就村民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督查,推動治理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在縣、鄉兩級治理工作結束后,要組織力量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驗收要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反映,并作為考核治理工作的依據。七是攻堅克難、不留死角。省、市兩級要對縣、鄉難于攻克的“難點村”,抽調力量組成工作組深入基層進行調研,與縣、鄉干部一道分析問題,找準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幫助縣、鄉共同攻克難點。對檢查驗收不合格的,要督促進行整改完善,確保治理工作不走過場,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