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縣廟壩鎮寨峰村黨支部在縣委組織部及鎮黨委的指導下,打破按村民小組設置農村基層黨小組的傳統模式,積極探索建立同崗位黨小組、同產業黨小組、同地域黨小組的“三同”黨小組新模式。
同崗位黨小組——先在全村設定10類崗位并明確每個崗位具體職責和要求,采取“黨員自選、組織助選”的辦法,讓全村110名黨員找準崗位。將崗位相同的黨員編入一個黨小組,以發揮黨員的整體效能。
同產業黨小組——將從事相同產業或同類產業的黨員編入一個黨小組,在產業鏈上健全黨組織,帶動群眾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及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指導,解決技術難題。
同地域黨小組——將居住地相近的黨員編入一個黨小組,以利于不同村民小組的黨員加強聯系、溝通情況、統籌規劃建設新農村,推動區域和諧發展。
寨峰村共建立黨小組12個,其中同崗位黨小組4個,同產業黨小組3個,同地域黨小組5個。“三同”黨小組建立后,組織生活的形式和組織活動的議題均由本小組的黨員根據需要來確定。由于“三同”黨小組成員之間年齡相仿、行業相近、志趣相投、話題相同、組織活動對路對味,改變了過去那種黨員難召集、活動難開展、話題難統一、組織生活缺乏吸引力的狀況,深受黨員歡迎和群眾好評。
“三同”黨小組的設置,順應了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需要。近年來,農村改革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形勢,如農村土地流轉加快,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發展迅速等;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許多新任務、新問題,如農村黨員從業的分散性、文化的差異性、外出流動的變化性以及老齡黨員多工作難度大等。要解決好這些問題,應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創新黨小組設置形式,提高黨員素質,規范黨員管理,豐富黨小組活動內容。因而,傳統的按行政區劃設置黨小組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不能滿足農村群眾的新愿望和農村黨員盼帶富求發展受尊重的新需求,過去那種枯燥乏味的組織活動內容、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被新內容、新形式、新舉措所取代已成必然趨勢。
“三同”黨小組在實踐中起到了以下作用:一是基層黨組織更具活力,黨員的管理更趨具體化和規范化,主題活動能經常開展,黨員的示范引導作用得到較大提高。二是本村經濟有了更快發展。“三同”黨小組的設置,使黨員科技帶頭人的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得以充分發揮,取得了“黨得民心、民得實惠”的好效果。三是新農村、新風貌逐步形成。“三同”黨小組的設置,從崗位服務、產業調整、地域發展三方面順應了村民希望黨組織和黨員帶領他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共同富裕的愿望,改變了過去戶戶單干、各自為政的局面,種養業互助組、義務技術服務組、留守兒童幫扶組等互助組織大量涌現。
實踐證明,“三同”黨小組的設置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形式的有益探索,它適應了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的新要求,是一種可資借鑒的設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