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是山西省唯一的畜牧、獸醫綜合公益性科研機構,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兩大學科的科研創新和技術推廣工作,堅持面向“三農”的服務宗旨,緊密結合畜牧業生產實際和發展態勢,堅持科技創新,竭誠服務生產一線,保障山西畜牧業健康發展的科技支撐需求。
加強科技創新,支撐畜牧業發展
堅持以科研為中心,強化科研團隊精神建設,圍繞“高效、低耗、可持續”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主題,面向畜牧業生產實際需求,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綜合科技創新能力,支撐畜牧業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⒈畜禽品種的培育與改良。品種是畜牧業生產的基礎。從國外引進的品種高產但產品品質不符合國民飲食習慣需求,而且抗逆性差;我國地方品種質量好,抗逆性強,但產量不高。畜禽品種培育與改良的重點方向是使畜產品優質生產,滿足對高質量畜產品的需求。
⒉畜禽養殖環境控制。養殖環境不僅影響畜禽安全生產,同時對人的健康安全也有很大的影響。必須開展畜禽健康生長的環境及調控技術,畜禽生產廢棄物環境污染控制(畜禽場固體廢棄物高效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環境因子對畜禽產量、品質、風味等影響,新型清潔生產工藝等研究。
⒊飼養及管理技術。動物福利日漸受到重視,在相對好的福利條件下,畜禽不僅可以舒適地生長發育,同時能減少疫病發生,提高產品質量。必須開展符合畜禽生理需求的養殖設施設計、畜禽營養精確調控關鍵技術研究。
⒋重大疫病監測與控制技術。畜禽疫病是影響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必須開展高效、特異、安全的生物防制技術研究,建立中獸藥藥理模型體系,進行中獸藥復方作用機制及藥效學的研究,加強畜禽疫病與人類健康的研究。
⒌畜禽產品加工及安全保障技術。畜禽產品關系國民生活質量,人畜共患病等公共衛生問題日趨嚴重。必須開展畜產品安全衛生快速、準確的檢測技術,畜產品保質保鮮技術等研究。
⒍進行適合山西地域環境資源條件的畜牧(各畜禽種類)規模化健康養殖生產綜合技術研究。
⒎建立優良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場,加強我省地方畜禽品種資源優良經濟性狀利用研究。建立優良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場,開展品種提純整理、種質資源特性、遺傳基因數據研究采集等基礎性研究;爭取“十二五”末有1~2個畜禽品種進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項目,開展地方畜禽品種資源優良經濟性狀利用研究。
提升條件,加強團隊建設
⒈加強學科與團隊建設。未來的學科團隊建設和解決生產踐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是地方科研院所發展的戰略選擇。根據山西畜牧業發展特點與我所人才優勢,進一步調整學科和研究方向,重點加強團隊精神建設,形成幾個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科團隊,并注重在我省畜牧業生產實踐中尋找課題,進行技術攻關,解決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和難題。以課題為紐帶,與國內外專家廣泛聯系,培養高水平、影響面廣的學科帶頭人。
⒉針對我國、我省畜牧業發展的科技需求,進一步擴大與國家級科研隊伍的聯合,特別是爭取各學科首席專家的支持,積極申報,爭取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提高解決我國、我省畜牧業發展共性問題的能力,增強我所總體科研實力。
⒊抓好示范試驗場和畜產品安全技術中心兩個項目建設,在硬件上創造全國一流的交流平臺,為科技人員科技創新提供硬件保證,同時對廣大養殖戶起到示范引導作用,促進畜牧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加強技術推廣,服務“三農”
圍繞畜牧產業技術需求,把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及時推廣到養殖生產中,提升養殖水平。
⒈認真落實“推廣行動計劃”,在全省各市建立畜牧業技術園區。在全省各地持續開展“農民科技日”活動,發布畜牧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信息,與各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合作,提高技術推廣服務質量。
⒉深入畜牧業生產一線,掌握和了解農民對新技術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廣實用技術。
⒊以推廣項目為紐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⒋加強對基層推廣人員的培訓,提高畜牧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⒌加強與大型養殖企業(尤其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聯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