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產業——養什么羊?怎么養?
⒈養殖習慣。養殖習慣是在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養殖條件等方面要素,而采取的最實用有效的養殖方式,這也和當地的市場需求有重要的關系。如有的地方人們喜歡吃山羊肉,有的地方喜歡吃綿羊肉,就應根據人們的喜好決定養殖方向,這樣產品有銷路,養羊有效益;如當地群眾習慣養山羊,那么你就要考慮養什么樣的山羊品種,是絨山羊還是肉用山羊?如習慣養綿羊,你就得考慮養什么綿羊,是肉用羊、普通綿羊,還是毛用羊等?
⒉養殖條件。①不同的地方養殖品種有所不同,同樣的品種在不同的地方養殖效果也不同。如小尾寒羊適宜在平川區、農區和氣候較溫暖的區域養殖,不宜在山區、牧區和氣候較寒冷的區域養殖。絨山羊適宜在氣候寒冷的我國北方地區養殖,不適宜在溫暖潮濕的南方地區養殖。山羊在環境條件較差的陡坡山區能夠養殖,而綿羊不行。所以一定要考慮當地的養殖條件。一般來說,平川區、丘陵區、農區比較適宜養殖綿羊,山區比較適宜養山羊。②不同的區域飼草資源條件不同,是否必須實施舍飼養殖、采用什么樣的舍飼養殖方式有待實踐探索。北方尤其是草原牧區,氣候寒冷、無霜期短、降雨量少,種植牧草和農作物可提供的秸稈資源有限,舍飼養殖的難度較大。在有牧草收割貯備的條件下,可以考慮季節性的舍飼養殖,即在冬季和春季實施舍飼養殖,夏秋季節放牧養殖。草地放牧時應控制放牧養殖數量、實施劃區輪牧,嚴格控制因過度放牧對草地資源的破壞。南方降雨量多,生長期長,全年可供牧草時間長,放牧條件好,可采用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方式。放牧場地有限的農區,如果農作物秸稈比較豐富,可以采用全年舍飼的方式進行養殖。黃土高原區,由于生態條件惡劣,水土流失嚴重,放牧資源有限,草地退化問題比較突出,應考慮采用舍飼為主的養殖方式,部分山區(有豐富牧坡和放牧條件的)可采用季節性放牧的養殖方式。山區草山草坡地段實施季節性放牧,只要不過度放牧,不僅不會破壞植被,而且有利于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和控制雜草的過度生長,對于降低草地和森林火災發生也有明顯效果。
⒊養殖方式。目前我國養羊一般采用3種方式:放牧、半放牧半舍飼和完全舍飼。不同的養殖方式在選擇所飼養品種的時候有所不同。若考慮放牧,應選擇適宜放牧游走的、體型不是太大的、適應性較好的品種,同時根據放牧地的條件來選擇飼養山羊還是綿羊。若考慮完全舍飼,則無論山羊或綿羊都可飼養,但選擇品種時應注重考慮生長發育快、生產性能好和飼料報酬高的品種。
⒋比較效益。選擇綿羊還是山羊、絨毛用羊還是肉用羊,要從養殖效益的角度來選擇羊的類型和品種。若是舍飼養殖,一般情況下,養殖肉用綿羊的效益要比養殖毛用羊或山羊的效益好。養殖奶山羊、絨山羊的效益要比養殖普通山羊的效益好。當然,也要考慮當地的市場需求,在山羊奶沒有銷路的區域不宜養殖奶山羊。
⒌經濟實力。舍飼養羊費用遠遠高于放牧養殖,因此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保障。經濟實力較強時養殖規模可以擴大,引進更多更好的優良品種。經濟實力差時,一定要控制養殖規模,可以減少引進外來品種的數量,以飼養當地品種為主,通過雜交改良和選育提高的手段來逐步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無論是養殖綿羊還是山羊,都必須明確是養殖種羊還是商品羊。不同的生產方向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養殖規模等方面有所不同。飼養種羊投資大,設施建設、養殖技術要求高。發展種羊養殖一定還要結合市場的需求來綜合考慮,不要盲目上馬。
⒍社會需求。羊的主要產品是毛、皮、肉及乳。發展養殖既要考慮國家的養殖政策、國際國內大市場的需要,也要考慮當地的社會需求。要立足于提供市場產品,不要盲目炒種。不僅要考慮當前,更要放眼長遠,要以提高生產性能為生產目標穩步發展。比如,絨山羊發展迅速,羊絨的產量和品質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羊絨市場受國家政策影響比較大,多次出現價格跌幅,在羊絨價格處于低谷時有的養殖者用波爾山羊或其他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后代羊絨的產量明顯下降。當羊絨價格較高時,又返回頭抓羊絨生產,但產絨性能很難提高,經濟效益不好。再比如,養殖奶山羊的經濟效益相對較高,但對于缺乏奶產品加工和消費市場的地方,奶山羊產品找不到銷路,無法形成產品——資金鏈循環,就不可能有好的經濟效益。
⒎養殖調查。養羊業是相對收益比較穩定的行業,但其經濟效益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特別是新加入養羊行業的集體和個人,養殖風險要大得多。因此,在養殖開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調查,不要盲目聽信某些宣傳,不要盲目投資和發展,要到有關技術或業務單位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到正規養殖場實地考察或學習,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結合自己的基礎條件和養殖特點,慎重考慮如何避免風險和增加效益,這樣才會在養羊業中大有作為。(毛楊毅)
養兔產業——規模化發展
⒈飼養方式。①肉兔生產除長治云海集團扶植的肉兔企業以規模生產方式外,山西省多數肉兔生產屬小規模生產。飼養方式除規模生產場用顆粒飼料外,小規模多以青粗飼料+補充精料方式生產。②獺兔生產多是規模生產,采用全價顆粒飼料,標準化兔籠、自動飲水飼養方式。
⒉飼養品種。①目前山西省飼養的家兔類型以肉兔、獺兔為主,實驗兔為輔,長毛兔少量飼養。肉兔以新西蘭白兔、加利福尼亞兔、晉陽肉兔配套系、伊普呂、比利時、青紫藍兔、塞北兔、德國花巨兔色、伊拉兔、黑優種等為主。獺兔主要有原美系獺兔、德系獺兔、法系獺兔和新美系獺兔等。德系獺兔在山西飼養最多,部分地區法系血統含量較高,泉州兔業公司引進了美系獺兔。原美系獺兔因受到德系、法系和新美系的改良,原美系的血統含量愈來愈少。山西省現飼養的獺兔具有體型大、被毛質量好、繁殖性能優良等特點。②長治、晉城為中心的地區以飼養肉兔為主,品種以白色新西蘭、加利福尼亞兔、比利時、塞北兔等為主。襄汾、靈石、石樓、陽泉、忻州、大同等為中心的周邊縣以飼養獺兔為主。運城、太原等為中心的周邊以肉兔、獺兔為主,運城、臨汾等區域飼養的肉兔品種近年來受有色兔售價高的影響,飼養品種以比利時、青紫藍等為主。
⒊行業帶動。①許多煤炭老板和鄉鎮企業紛紛投資進入家兔養殖行業,投資大、起步高、規模大、標準化生產,如山西靈石泉州兔業有限公司、大同市新榮區欣榮兔業養殖公司等飼養量較大。②許多地方成立兔業合作社,如襄汾縣成立了晉安兔業合作社、平陸成立了萬禾兔業合作社。合作社把數量眾多的散養戶聯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在產品銷售等方面處于主動地位。③出現了一批與家兔養殖相關的加工企業,目前主要有兔肉加工(出口)企業、飼料加工企業和皮毛加工企業。長治云海公司,以無公害養殖系列標準為基礎,實現了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產品對外出口;霍州霍山兔業公司、汾西堯月兔業公司、山西平遙冠云集團、高平市南陽兔業有限公司等都已開始生產自己品牌的兔肉產品,品種達十余種。繁峙縣也已開始建廠生產兔肉制品。④飼料加工企業的興起,目前僅山西省就有10余家飼料企業開始生產兔用全價顆粒飼料,如山西省清徐縣祥通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神泉”系列兔專用顆粒飼料,太原市正元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正元”兔用飼料和山西威科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兔用飼料。一些大型兔業企業也生產顆粒飼料供應自己的養殖戶,顆粒飼料的廣泛使用,推動了兔業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任克良梁全忠任家玲李清宏)
奶牛產業——大有潛力
奶業是高效節糧型畜牧業,產業鏈長,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奶牛養殖是調整農村產業模式、優化種植結構的重要內容,是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和畜牧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乳制品市場需求量大,奶牛業生產大有潛力,前景廣闊。
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奶業的進一步發展還存在一些重大制約因素,如:奶牛品種混雜、良種數量不足,單產水平低;飼料結構不合理,飼養管理水平低;經營方式落后,原料奶質量問題突出,奶業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不健全;奶類加工制品品種單調,品質不高,企業規模小;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產業化組織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應對措施
依靠科技創新,加強技術集成,大力推進成果轉化。增強我國奶業整體實力和奶產品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奶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能力;推動我國奶業優質、高效發展,促進奶業成為新時期我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及支柱產業,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奶業科技要在重大關鍵技術、技術集成與示范兩個層次上統籌部署,整體推動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我國現代高科技奶業企業,加速形成我國奶業科技創新體系與現代奶業產業化生產模式,為奶牛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進一步調整飼料結構,改善粗飼料水平,實現生產過程的規范化、標準化。①結合養殖場或小區建設,制定與之相配套的飼料基地建設規劃。②加大玉米整株青貯以及紫花苜蓿種植的規模和力度,并把這些技術真正推廣到奶源基地建設中。③通過改善奶牛的飼養條件,提高產奶性能和乳品質量,帶動奶源基地健康發展,使奶業發揮出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楊效民)
飼料產業——強化管理,推廣科技
存在問題
⒈多——沒有合理規劃和控制,導致飼料企業多如牛毛。飼料業從無到有,從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一開始就沒有得到正確合理的規劃和控制,無論廠家性質如何,也不管生產條件如何,更沒有考慮市場飽和度,以至造成飼料企業泛濫成災,大大小小的飼料廠隨處可見。雖然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造成了重復建設,管理任務加重,同時也為養殖業帶來了隱患。
⒉亂——為了迎合市場和獲得利潤,導致飼料企業渾水摸魚。部分飼料廠家不顧廣大養殖戶的利益,只為企業生存和利潤,導致飼料產品質量降低。不但造成養殖成本的增加,加重養殖戶的負擔,而且也造成大量原料資源浪費。飼料企業主要精力投放于市場的艱難競爭,產品的科技創新和新產品的研發卻難以起步,飼料的品質和新型產品的推出難有大的起色。
⒊雜——投機商家的生產和銷售,導致飼料企業步履維艱。在飼料業發展利潤可觀時,大量的個人和非法小廠家投機市場,在沒有任何手續的情況下,購置簡易的設備,以低廉的成本搶占局部市場,產品品質無法得到保障,更談不上科技含量和創新。市場上的無序競爭,低劣的產品、低廉的品質價格以及賒銷的手段,使得科技創新產品在市場上難以得到推廣,給正規合法的飼料企業增加了無形的競爭對手,為廣大養殖戶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和隱患,對飼料行業的有序發展、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更是一個大的挑戰。
⒋難——由于源頭混亂和私利,導致飼料企業替罪羔羊隨著三聚氰胺、瘦肉精、人患禽流感等等事故的發生,飼料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了解。飼料是根據動物生長各階段的營養需求配以合理的營養配方,經過各種正規原料按一定配方比例粉碎、混合和攪拌加工而成。飼料原料的好壞直接導致飼料產品的最終優劣,優質高效的飼料原料是飼料本身品質的保障。為了養殖戶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嚴管飼料原料品質是決定飼料品質以及畜產品品質的關鍵。
應對措施
①凈化原料市場,確保原料和藥品產品的合格和正規化;②堅決杜絕在飼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使用有害化學物質;③堅決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批準文號、無產品標簽的“三無”飼料生產企業;④堅決查處飼料生產和使用中違法添加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⑤堅決追查有害物質源頭,杜絕有害飼料產品流入市場,消除飼料質量安全隱患;⑥整頓規范飼料市場秩序,有利于飼料品質和安全水平的提高;⑦嚴格審批飼料企業手續及飼料企業規模;⑧引導養殖戶使用正確合理的飼料產品。
合理化建議:①加強科技推廣力度,使廣大養殖戶盡早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企業成為科技和農民致富的橋梁。②努力創新,把目前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產品中,提高飼料產品核心競爭力。③大力扶持科技創新企業和產品,創造一個科研成果、試驗基地、推廣企業的有序發展鏈條,使新型科技產品能及時推廣,盡快產生經濟效益,推動養殖業的發展和進步。④任何家畜都有合理化的生長周期和生產性能,建議養殖戶正確選擇飼料,堅決不使用“三無”產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⑤在飼料的使用上,嚴格按照廠家的合理建議使用,不要人為改變和隨意添加違禁藥物。⑥嚴格規范飼料產品品質,使現有的價格競爭完全轉變為產品品質的競爭,從而提高飼料品質、畜產品品質以及人們的生活品質。
(飼料中心)
牧草產業——高效節糧
存在問題
缺乏優質飼草,經濟效益低。重視糧食生產,輕視牧草生產,種草沒有補貼,退耕還林補貼遠遠高于退耕換草,隨著國家種糧補貼政策的落實,牧草種植面積連年減少,牧草加工龍頭企業倒閉。草食畜粗飼料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缺乏優質飼草,養殖戶為了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不得不大量飼喂精飼料和各種添加劑,養殖業對飼料糧和添加劑的依賴程度很大,過多的飼喂精飼料和添加劑,導致家畜營養代謝疾病增加,疾病防治費用增加,為環境安全和畜產品安全埋下隱患,草食畜牧業失去了節糧高效的作用。
應對措施
1.建議政府出臺種草補貼及激勵政策。種草不僅可以解決畜牧業對優質粗飼料的需求,而且可以改善生態環境,農民注重經濟利益,國家需要生態安全、食物安全,因此,國家必須為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等社會公益事業買單。
2.加大種草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力度。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應緊密圍繞區域畜牧業發展需要,加快高產高效飼草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進程,扶持一批典型示范戶,通過示范戶輻射帶動,擴大收益面積。(劉建寧)
畜產品——安全生產
在人類的食品中,動物源性食品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人類需求層次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近年來,由于動物養殖過程所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屢有發生,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已經成為我國農村污染的主要來源。各國的經驗和我國養殖生產的實踐表明,健康養殖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⒈環境控制。在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國家對養殖環境管理方面不夠重視,長期以來沒有專門的法律規章來規范動物養殖廢棄物的排放,近年來雖然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制度,但由于集約化養殖效益偏低,不能擔負廢棄物處理的成本,加上監管和執行力度不夠,造成養殖業廢棄物成為重要的污染物。
畜牧業健康養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新技術的支撐。養殖生產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為動物提供適合的生存和生產環境,是環境控制的首要內容。以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為出發點,以動物福利為基本手段,研究新的養殖模式,革新現有養殖工藝,改善養殖環境,減輕養殖環境污染,是當務之急。
⒉過程控制。畜產品是養殖全過程的最終端產品。獲得安全的畜產品,必須注意控制包括養殖環境在內的養殖過程。
當前,要重點加強對畜產品安全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研究,探索其影響途徑和規律;根據畜禽產品本身和生產過程的特異性,對影響其安全的因素進行危險性評估,建立畜產品安全評價程序,確定相應的結果判定原則與方法,制定畜禽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最高限量標準,形成規范的畜禽產品安全質量評價方法學體系;針對我國養殖業特點,制定不同養殖規模、不同養殖模式下各種養殖動物的安全關鍵控制措施,綜合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歐盟農產品GAP規范和美、加等發達國家的HACCP標準體系,盡快建立我國主要畜禽畜健康養殖技術規范或標準。
(馬啟軍 王樹華 穆秀梅 淡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