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梁平縣以農民人均0.5畝灌溉面積、戶戶飲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為標準,以“四大原則九項制度”推進農村水利建設。
四大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生產生活需要,合理確定工程布局、規模和形式,注重建設效果。二是群眾自愿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參與水利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按照“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實施。三是整體推進原則。堅持水源、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同步建設,整體推進,發揮綜合效益。四是民辦公助原則。把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與農民勞動積累結合起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民在農村水利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九項制度:一是業主負責制。每一個項目均落實相應業主,負責項目的申報、建設和管護。二是招標投標制。對單項工程投資10萬元以上的由縣水利水電工程招標所統一招標,大宗材料實行集中招標采購。三是項目監理制。重點項目實行專項監理制度,面上項目實行統一聯合監理。四是質量監督制。按照監理模式,由縣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進行質量監督,防止“豆腐渣”工程。五是合同管理制。所有項目均實行合同管理,確保投資、質量、安全和效果。六是項目公示制。在項目實施地公示項目實施范圍、建設內容、投資額度、資金來源、建設期限、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現場施工負責人、監理單位、質量監督單位、建設效果等,接受群眾的監督。七是縣級報賬制。國家投資的農村水利項目均實行縣級報賬制,防止資金流失。八是管護責任制。工程建成后,按照“產權明晰、責權統一,持續利用、確保效益”的原則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工程效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水利基礎。九是協會管理制。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民主決策、互利互惠”的原則,重點工程以“灌區和供區”為單元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面上工程以行政村或組為單位組建,民主管理農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