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說“愛”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不親吻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不擁抱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不說——“愛”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用憂慮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用一日三餐、拖把抹布
以中國人的方式,我們用過度的關切
繁殖的絮叨、爭執、嘆息……
以及,我用我體內
某一根骨頭的斷裂,心臟
的陣陣攣縮,今夜,淚水的突然醒來突然
傾瀉——
我已沒有脆弱的權利。父親
當你因老病而變成孩子
一個母親的形象
正等待我長成
吹笛人
他吹笛子
仿佛一個人在空房間里對著窗玻璃,獨自吹奏
其實是坐在人來人往的馬路邊
在柳陰下,對著河水——
那笛聲宛如一道緩流的淚
那淚。幾欲棲止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在很多年前的夏夜里
我還記得那個夜晚的曠闊、寂靜,他身邊的
柳樹上攀緣的藍牽牛花。記得
笛聲遠去后,那昏暗的河面上久久
漾動的月光……
你,是我一母所生的
親兄弟……
我自己也感到驚奇
“我們認識已快十年了”
……一切宛如昨天
任誰也無法相信
我們至今也沒有過
仿佛也并不遺憾
那眼睛與眼睛的會面——
雖然我常常向人談起你,滿懷贊嘆
雖然我們有時也交談
經由一根電話線……
那黑色、彎曲的線頭那端
似乎有一眼安寧之泉
時常,我的困惑需要
到那里洗洗臉——
有人好奇地打探
“你們是否在戀愛?”
我笑了
我怎么會如此貶低你?
——你,是我的榜樣
你,是我遙望的一座山
你,是我一母所生的親兄弟……
母親縫紉的下午
臥室安靜
下午緩慢
橙黃的光柱,固執地
從窗縫擠入
徑直投向母親的懷抱
母親俯身
于一塊塊簇新的棉布
蝴蝶牌縫紉機“嗒嗒”響動
她好看的手輕輕撫過
那繁星似的小白花、小藍花、小紅花上
就像撫摸自己的孩子
——這是我們正在成形的衣服
不寬裕的童年,我們正在成形的
繁星似的美麗、驚喜、興奮、炫耀……
那架縫紉機,隨同我們
輾轉搬遷
在不同的家
永遠有它一席之地
盡管,母親早已不再縫紉
如今,我也和母親當年
一樣年齡
像馬埋頭食槽
我把頭埋在回憶里
埋在那些棉布花裙,閉上眼,嗅聞
母親手指特有的芬芳——
(選自《詩刊》2008年第11期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