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趙女士的飯量很大,人卻明顯地消瘦,經常出現心慌、出汗的癥狀,動不動就著急發脾氣。兩個月前,她去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了“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醫生給她開了治療甲亢的藥物(他巴唑)。經過短期的藥物治療后,趙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其癥狀有了明顯的好轉,甲狀腺功能的化驗結果也正常了。家人都很高興,并支持她繼續治療。一周前,趙女士出現嗓子疼、關節不適、發燒等癥狀,吃了幾天的感冒藥,病情反而加重了。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她的癥狀是由嚴重的粒細胞減少并發敗血癥引起的。雖然醫生采取了多種方法對其進行搶救,但還是沒能留住她的生命。導致趙女士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抗甲狀腺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她能夠定期查血的話,這起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臨床上治療甲亢最常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同位素治療。藥物治療的適應癥較廣。抗甲狀腺藥物主要包括硫脲類(如丙基硫氧嘧啶,PTU)和咪唑類(如他巴唑,MM)。患者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可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白細胞減少、肝功能受損和藥物性皮疹。而前兩種不良反應都需要通過化驗血液進行測定。
正常人血中的白細胞總數為(4~10)×109/升。其中,中性粒細胞占(2~7.5)×109/升。當血中的白細胞總數低于4×109/升而中性粒細胞正常或略減少時,叫做白細胞減少癥。此癥患者可出現頭暈、疲乏、失眠、多夢等癥狀,少數的此癥患者也可以沒有癥狀。當血中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2×109/升時,叫做粒細胞減少癥。當血中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0.5×109/升時,叫做粒細胞缺乏癥。粒細胞缺乏癥的患者往往會突然出現高熱、畏寒、嗓子疼、頭疼、關節酸疼等癥狀,而且全身極度虛弱。由于該類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嚴重下降,極易繼發感染并迅速擴散。所以該類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由于甲亢疾病本身和抗甲狀腺藥物均可以使患者的白細胞減少,嚴重時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甲亢患者要定期檢測血常規,以確保用藥安全。通過對比該病患者在服藥前與服藥后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有助于鑒別其白細胞減少是由哪種情況引起的。若是患者用藥前的血常規檢測結果就顯示其白細胞在減少,則屬于甲亢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此類患者可以酌情加用一些使白細胞升高的藥物,而抗甲狀腺藥物可以繼續使用,因為其血象會隨著甲亢病情的控制而逐漸好轉。若用藥前患者的血象是正常的,用藥后才出現了白細胞的進行性減少,則說明其白細胞減少是由抗甲狀腺藥物引起的。此類患者在使用抗甲狀腺藥物的過程中需要格外小心,應經常復查血常規,并由醫生來決定是否繼續用藥。總之,該病患者在出現了白細胞減少的現象后能否繼續用藥,要由內分泌專科醫生根據其白細胞下降的程度等情況來決定。
另外,甲亢疾病本身和抗甲狀腺藥物還可以引起肝功能異常和黃疸,嚴重時可導致重癥肝炎而危及生命。因此,甲亢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期間應定期化驗肝功能,以便對上述兩種情況作出正確的鑒別。如果患者的肝功能異常是由甲亢引起的,可以在進行保肝治療的同時,繼續應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患者的肝功能將隨著甲亢病情的控制而逐漸好轉。如果患者的肝功能異常是由抗甲狀腺藥物所致,那么是否可繼續用藥,則要根據其具體情況由專科醫生來決定。抗甲狀腺藥物所致的肝損害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患者的肝功能輕度異常。此時患者可以加用保肝藥物,暫不停用抗甲狀腺藥物,但要密切觀察肝功能的變化。另一種情況是患者的肝功能損害嚴重,出現了肝酶的進行性升高。此時患者應立即停藥,并加大保肝措施,必要時可使用激素治療。待患者的肝功能好轉后,可換用另一種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也可以改用同位素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
對于患者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引起的藥物性皮疹,如果癥狀不重,可加用抗組胺藥物或更換其他種類的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但癥狀嚴重者須立即停藥,并加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皮疹,以防止病情惡化成剝脫性皮炎。
一般來說,抗甲狀腺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發生于患者初始的治療階段。因此,甲亢患者在初始治療階段要定期化驗血常規及肝功能。特別是在開始治療的頭一個月,患者需每隔1~2周進行一次肝功能檢查,每周化驗1~2次血常規。一旦出現了食欲不振、肝區不適、黃疸等癥狀時,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尤其是當患者出現了咽痛、發熱、乏力、關節酸痛等癥狀時,要想到是否患了突發性粒細胞缺乏癥,應立即停藥并進行血象檢查,然后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全力搶救和治療。■
本欄目編輯/舒飛揚 shu9988@126.com